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100克的核燃料,可以讓一輛汽車跑多遠?

2025年07月03日18:42:16 科學 1999

可控核聚變是人類能源領域的終極夢想,通過模仿太陽內部的反應,將輕核如氘和氚結合成較重的氦核,釋放巨大能量。

100克氘氚混合物,理論上可產生約63萬億焦耳的能量。以一輛百公里耗油8升的普通轎車為例,每升汽油提供約3.5千萬焦耳的能量,100克核燃料相當於180萬升汽油,能驅動汽車行駛2300萬公里,足以繞地球赤道570圈。

這一驚人數字展現了核聚變的超高能量密度,1克燃料的能量相當於11噸標準煤。

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100克的核燃料,可以讓一輛汽車跑多遠? - 天天要聞

核聚變的優勢在於燃料來源豐富,氘可從海水中提取,每升海水含有約30毫克氘,全球海水儲量足以支撐人類數百萬年的能源需求。

氚雖稀少,但可通過聚變反應中的中子與鋰反應生成,理論上實現燃料自持循環。此外,核聚變幾乎不產生長期放射性廢料,反應產物主要是中子和惰性氦氣,與核裂變的鈾廢料相比,環境影響極小。

實現可控核聚變需克服三大難題:高溫、等離子體密度和約束時間。聚變反應要求溫度達1億攝氏度以上,遠超太陽核心的1500萬度,以克服氘和氚核間的庫倫勢壘。

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100克的核燃料,可以讓一輛汽車跑多遠? - 天天要聞

高溫等離子體需被強磁場約束,防止其接觸反應器壁。托卡馬克裝置是當前主流的磁約束方式,利用環形磁場控制等離子體。

中國的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EAST)在2024年6月實現千秒級穩態運行,創下世界紀錄。

能量增益因子Q是衡量聚變效率的關鍵指標,Q值大於1表示輸出能量超過輸入能量。2022年12月,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通過激光慣性約束首次實現Q=1.5,標誌着凈能量增益的突破。

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100克的核燃料,可以讓一輛汽車跑多遠? - 天天要聞

中國的EAST裝置在2025年1月完成1億度1000秒高質量燃燒,Q值接近1,顯示出工程實踐的重大進步。

核聚變汽車的設想基於微型反應器的可能性。理論上,一個拳頭大小的托卡馬克或激光聚變裝置可嵌入汽車,提供持續動力。

100克氘氚燃料可支持汽車運行數十年,徹底顛覆傳統能源體系。當前,核聚變實驗堆的規模和成本仍高,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耗資超200億美元,預計2035年實現Q=10。

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100克的核燃料,可以讓一輛汽車跑多遠? - 天天要聞

中國在核聚變領域已從跟跑轉向並跑,上海的能量奇點公司建成“洪荒70”高溫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成功實現等離子體放電。

合肥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為ITER提供超導磁體,佔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份額。2025年2月,中國核電投資10億元入股中國聚變能源公司,加速商業化布局。

全球核聚變研究形成多路徑競爭,磁約束托卡馬克佔據90%的研究資源,美國CFS公司的SPARC項目利用高溫超導磁體,計劃2028年建成小型化裝置。慣性約束和仿星器也在進步,日本的JT-60SA裝置在2024年實現403秒超導運行。

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100克的核燃料,可以讓一輛汽車跑多遠? - 天天要聞

核聚變汽車的實現需解決小型化、材料耐輻照和氚自持循環三大挑戰。當前反應器體積龐大,ITER的托卡馬克直徑超20米,難以裝入汽車。

高溫超導材料和人工智能優化設計正在降低裝置規模,預計2030年後小型化技術將更成熟。

核聚變的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最初受核武器技術啟發。

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100克的核燃料,可以讓一輛汽車跑多遠? - 天天要聞

1951年,蘇聯科學家塔姆和薩哈羅夫提出托卡馬克概念,奠定了磁約束聚變的基礎。1968年,蘇聯的T-3裝置首次實現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引發全球熱潮。1985年,國際社會啟動ITER計劃,旨在驗證聚變能源的科學可行性。

中國於2006年加入ITER,承擔約9%的研發任務,包括磁體和加熱系統。

核聚變的商業化路徑分為實驗堆、示範堆和商用堆三個階段。實驗堆驗證科學可行性,示範堆實現工程化,商用堆需穩定供電並具經濟性。

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100克的核燃料,可以讓一輛汽車跑多遠? - 天天要聞

核聚變的挑戰不僅在技術,還在成本。ITER的建設周期長達20年,成本高企。2025年,全球核聚變投資超71億美元,其中私人資本佔30%,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已預訂未來聚變電力。

核聚變的安全性優於核裂變,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事故暴露了核裂變的危險,放射性廢料污染土地數百年。

核聚變反應一旦失控,等離子體會迅速冷卻,無核爆風險。氚的微量放射性可通過嚴格管理控制,廢料半衰期僅數十年。

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100克的核燃料,可以讓一輛汽車跑多遠? - 天天要聞

中國在核聚變領域的競爭力日益增強,全國政協委員段旭如表示,中國有望2045年進入聚變示範階段,2050年前實現商業化發電。

EAST的千秒運行和“洪荒70”的放電成功,標誌着中國在托卡馬克和高溫超導領域的領先地位。

1955年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發布後,核聚變成為和平能源的希望。愛因斯坦去世時,核聚變研究剛起步,今日的突破是他未見的未來。

可控核聚變一旦實現,100克的核燃料,可以讓一輛汽車跑多遠?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磁約束方式實現氫硼聚變,有望催生更清潔的反應堆.科技日報.2023-03-02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圓明園千畝荷花盛開 你能認出幾種? - 天天要聞

圓明園千畝荷花盛開 你能認出幾種?

盛夏時節,北京圓明園千畝荷花次第綻放,粉白嫣紅的荷花搖曳於碧波之上,勾勒出“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壯美畫卷,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入園打卡。據記者了解,今年圓明園內匯聚了200多個品種的荷花,從粉黛輕染到雪白無瑕,從單瓣舒展到重瓣疊翠,姿態萬千。
從“破冰”到盛放,愛奇藝“內容高原”再躍升 - 天天要聞

從“破冰”到盛放,愛奇藝“內容高原”再躍升

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只講乾貨和硬邏輯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犀牛娛樂犀牛娛樂原創文|沈婉婷 編輯|朴芳玉蘭花開,歷久彌香。剛剛走過“三十而立”的白玉蘭獎在今年給行業帶來了新氣象。從本屆的提名作品和評獎結果來看,古裝、懸疑、職場、都市等幾乎所有重要的題材賽道都被覆蓋到,既有風格厚重、敘事宏大的主旋律長篇佳作,...
交大科研成果登上《自然》,用人工智能設計出優異的熱輻射超材料 - 天天要聞

交大科研成果登上《自然》,用人工智能設計出優異的熱輻射超材料

在材料科學領域,人工智能可以發揮多大的作用?北京時間7月2日晚,上海交通大學團隊領銜研發的成果登上《自然》雜誌,在人工智能設計熱輻射超材料領域取得原創突破:他們研發的逆向設計AI模型,能大批量生成熱輻射超材料的候選設計方案。經過“優中選優”,交大團隊在實驗室製備了4種AI模型設計的材料,它們在多種戶外場景...
研究顯示:美國青少年駕車時超五分之一時間在看手機 - 天天要聞

研究顯示:美國青少年駕車時超五分之一時間在看手機

IT之家 7 月 3 日消息,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美國青少年司機開車時,超過五分之一的時間注意力被手機分散,其中許多看手機的時長足以顯著增加發生車禍的風險。該研究發表於《交通傷害預防》雜誌,研究發現,平均而言,美國青少年在每次駕車行程中有 2
360億訂單,核聚變龍頭,藏不住了! - 天天要聞

360億訂單,核聚變龍頭,藏不住了!

太陽,為何能燃燒50億年?這是因為太陽內部一直在進行大量的核聚變反應,每秒鐘都有6億噸氫原子碰撞、融合。過程中那些微小的質量損耗,便化作光和熱的形式驅動萬物!
國獎獲得者突然卸任!頂尖醫科大學迎校友擔任校長,很不尋常 - 天天要聞

國獎獲得者突然卸任!頂尖醫科大學迎校友擔任校長,很不尋常

本文首發於頭條1822老學長,禁止洗稿、抄襲。全國有不少醫學院校,獨立建制的醫學院校中像協和、首醫、南方醫、南京醫等等實力都非常強。其中南方醫近些年的變化很大,綜合實力及醫學實力均出現了較大發展,是獨立建制醫學院校中前3名的有力爭奪者,衝擊
科普!蚊蟲嗡嗡擾人煩?快來解鎖傳承千年的“綠色武器”,安全便捷更放心! - 天天要聞

科普!蚊蟲嗡嗡擾人煩?快來解鎖傳承千年的“綠色武器”,安全便捷更放心!

夏夜納涼,蚊蟲嗡嗡擾人清夢?除了花露水、電蚊香,我們還有傳承千年的“綠色武器”——中藥驅蚊。從古至今,佩戴或懸掛中藥香囊是相對安全且便捷的驅蚊方式,可通過藥材自然揮發的氣味形成天然的保護屏障。在此,靜安區中醫醫院藥劑科嚴善瑩副主任藥師為大家帶來科普解讀~為何植物氣味能驅蚊許多中藥材含有揮髮油成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