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奧密克戎病毒的不斷變異,新的變異毒株相繼出現。正在我國流行的BF.7或BA.5.2毒株,相對於全球流行毒株來說,就顯得較為原始了。
當前,BQ.1和XBB兩種變異株逐步在全球流行,在有些國家和地區它們已經成為流行的優勢毒株,我國國內也已經發現它們的身影,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BQ.1和XBB的來源。
目前,奧密克戎有BA.1、BA.2、BA.3、BA.4、BA.5,共計5個亞型,已經先後演變出亞分支709個,其中重組變異株分支72個。
BQ.1和XBB病毒株,都是奧密克戎變異株衍生的“亞變異株”。
BQ.1是奧密克戎BA.5毒株的第六代亞分支,BQ.1.1則是BQ.1的第一代亞分支。2022年6月首次在尼日利亞發現,9月開始在歐美國家流行,10月日本和新加坡也逐漸開始流行。
XBB是BA.5和BA.2的重組株,它起源於印度,相繼在新加坡、泰國、日本等亞洲國家流行,又在美國東北部流行。
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廣泛流行過程中,將繼續通過基因變異和奧密克戎變異株之間的重組,持續產生更多的亞分支。
兩種毒株在我國的情況。
近三個月以來,我國已經監測到感染BQ.1和XBB毒株的病例。
當前共有130多個奧密克戎的亞分支傳入我國,其中就包括BQ.1和XBB。在9個省49例病例中檢出了BQ.1及其亞分支,在3個省11個病例中檢出了XBB亞分支。
當前我國流行的優勢毒株仍然是BF.7和BA.5.2毒株, BQ.1和XBB在我國尚未形成優勢傳播,但其傳播力非常驚人,XBB的R0值為25,BQ.1的R0值為26,傳播力是BA.5的近2倍。
它們的速度將會越來越快,也很有可能會成為在我國流行的優勢毒株。
兩種毒株的基本特徵。
BQ.1和XBB毒株,較當下我國流行的奧密克戎BF.7或BA.5毒株,致病力沒有增加,而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卻有顯著增強。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表示,在一些歐美國家已經逐漸顯示出,其優勢毒株的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它致病力沒有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這些國家沒有增加。
我們再來看看XBB佔據優勢地位的新加坡的情況,新加坡的重症和死亡人數一直都是在下降,而且ICU佔有率也是在下降,疫情整體呈現往下走的態勢,可見XBB毒株的致病力並沒有增強。
關於二次感染。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教授金冬雁認為,整體而言,重複感染的發生率是很低的。理論上,一個人在感染了一個奧密克戎的亞分支後,再感染另一個亞分支感染的概率是存在的,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該事件在3個月內和在3-6個月內發生的概率都很低。
從香港的數據來看,民眾重複感染的概率在5%以下,不過在重點人群中,包括60歲以上老人以及60歲以下有基礎病的人群,其重複感染的概率是在增加的,能到30%。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實際上,是否會發生二次感染主要取決於兩方面,一是兩種毒株的相近程度,毒株越是近親,再次感染的幾率就越小;毒株變異越厲害,再次感染的幾率就越高。二是個人的免疫情況,初次感染後體內會產生抗體,隨着時間推移,免疫保護逐步減弱,時間越長二次感染幾率就越高。
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XBB、BQ.1的傳播速度如何,能否或者何時會成為國內的優勢毒株,以及經過層層變異之後的奧密克戎毒株,其致病力是否會出現明顯增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