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2022年10月30日20:24:08 科學 1417

在世界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馬賽馬拉,每年都會上演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奇觀,那就是舉世聞名的動物大遷徙。屆時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計的斑馬羚羊、上千萬隻火烈鳥,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從南面的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保護區前往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它們逃過沼澤地帶的大鱷魚、逃過深深隱蔽在草叢中的兇猛的獅子和花豹,前仆後繼,橫河跨境,進入北方的新天地。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東非動物遷徙示意圖


一、大遷徙什麼時候發生在哪裡?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動物們的遷徙彷彿就是過個河的事兒,沒辦法,“天國之渡”的名聲太大,無形中給我們塑造了“過河=遷徙”的概念。但其實,“天國之渡”(又叫“天河之渡”)只是大遷徙過程中一個很小的部分,發生在每年的7、8月份。動物們的大遷徙也不僅僅是兩三個月的事兒,而是終身的事業,只要還活着,就一直在行走的路上,生而開始,死而結束,它們是真正的流浪者。動物們當然是在東非大草原上活動,只是這片草原很大,被坦桑尼亞與肯尼亞的國界線分成了兩塊:小的在肯尼亞境內,名為馬賽馬拉草原;大的那塊在坦桑尼亞,名為塞倫蓋蒂草原。它們就是在這兩片草原之間往來,在整個草原上繞圈,走一趟要花掉大概一年的時間,約6000公里。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二、動物們為什麼要遷徙?

東非大草原屬於熱帶草原性氣候,沒有春夏秋冬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

旱季意味着沒有降水→寸草不生→沒有吃的;雨季則是最美的時光,意味着豐沛的降水、充足的食物。大草原上的降水帶由南向北移動,最早從塞倫蓋蒂的南部開始,也最早在這裡結束,於是動物們一路向北,待到塞倫蓋蒂的雨季結束時,已經走到了北部的馬賽馬拉,正好抓住了馬賽馬拉雨季的尾巴。

另一個原因就要怪在“吃”上,這群吃貨的數量太龐大,吃的也多,草生長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它們消耗的速度,只得吃一個地方換一個地方,不動的話就坐等餓死。

由於以上兩個原因,再加上歷史長河中,動物們不斷地演練、改動,最終形成了如今這樣一個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圓形路線。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三、大遷徙的主角是誰?

大遷徙的主要是角馬、斑馬、瞪羚三類,這三類動物加起來有200多萬隻,你可別誤會,可不是200多萬頭動物一窩蜂地走,那可是要發生重大踩踏事故的!它們都是有秩序講禮貌的好孩子,會有組織地分批遷徙。同類動物大族群會分成幾組小分隊,一撥撥兒地來,再一撥撥兒地走。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而不同種類的動物由於習性的差別,也會有先來後到。

打頭陣的是斑馬。這幫傢伙喜歡吃草尖那塊,為了吃到沒被其他食草動物染指的長草,它們通常都是第一個出發。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夾在中間的是角馬。小夥伴斑馬把長草吃完後,長得矮小又鮮嫩多汁的燕麥草便留給了角馬,它們可是“草原收割機”,不把食物搜刮乾淨是不會罷休的。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壓陣的是瞪羚。這幫傢伙最會享受,它們能擁有重新長出來的嫩草,看來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也不是完全正確嘛!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對於食肉動物來說,他們不會隨着放牧動物一起遷徙,他們只是守候在她們的必經的路上。

獅子,它們是草原之王,合作時狩獵的成功率遠高於其他貓科動物。一般情況下雌獅負責捕食,3、4隻聯合起來捕獲一隻年輕力壯的角馬是常有的事。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鬣狗,它們是草原流氓,耐力、咬合力驚人,如果被一群鬣狗盯上,結局只能是悲劇。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花豹,它們行動敏捷,有時,獅子都追不上的食物它們能輕鬆捕獲。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所以斑馬角馬它們其實很辛苦的,一邊趕路不說,還要隨時提防天敵,真是心累


四、觀看大遷徙攻略

(一)時間:1月-3月;地點:塞倫蓋蒂東南部;季節:雨季。

此時,動物們移動的步伐最為緩慢,主要是因為處於雨季,吃喝不愁,塞倫蓋蒂完全可以支撐起龐大食草家族的消耗,它們會利用這段時間好好休養,為接下來的長途跋涉做準備。

這個時候,想看動物們的朋友當然要來到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你可以看到角馬群們不再是浩浩蕩蕩的狀態,而是以小家庭的狀態活動,數量在10隻左右,它們在草原上閑庭漫步、生兒育女,自由自在地移動。到了2、3月份,小角馬們扎堆出生,你能在這裡看到角馬產仔的景象。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剛出生的角馬寶寶會掙扎着爬起,這是他們人生的必修課,作為一隻角馬的後代,必須得在10分鐘之內站起來、跑起來,天知道周圍的草叢隱藏着多少獅子、花豹和鬣狗對它們虎視眈眈,對於很多食草的小型動物來說,出生就意味着死亡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獅子捕食小角馬

角馬產仔是草原上的大事情:物種的繁衍、生命的頑強與脆弱、母愛的偉大、家族的團結禦敵輪番上演,這段期間集中了各種人生大戲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角馬為保護家人,狂追鬣狗


(二)時間:4月-6月;地點:塞倫蓋蒂西部;季節:長降雨從3月一直持續到5月底

此時,大草原上角馬、斑馬、瞪羚等均已結束散漫的日子、結束小群體的生活,匯成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大陣營,正式開始嚴肅而艱難的跋涉了。結成群體是為了互相幫助、共御外敵。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這時,你來到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規模龐大的角馬群。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角馬們每天行走大概40公里,一些老弱病殘就有點吃不消,而聰明的鬣狗跟它們打起了疲勞戰,稍有放鬆就會被追得脫離隊伍,掉入陷阱,被十幾隻流着哈喇子的鬣狗瓜分掉。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三)時間:7月-9月;地點:馬賽馬拉草原;季節:旱季

此時,多數的遷徙大部隊已經來到了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傳說中的世界級奇觀——“天國之渡”將在肯尼亞境內的馬拉河上演穿越馬拉河是它們每年一次的生死大劫,角馬們要面對的有尼羅鱷血盆大口、鬣狗的窮追不捨,以及獅子的埋伏。但角馬群早有準備。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浩大的角馬群往往以正值壯年、力量強大的公角馬打頭以及壓尾,它們力量大到能戳死一隻鬣狗、蹬死一隻獅子。它們的渡河過程有組織有紀律,堪稱完美的逃脫!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每次領頭的角馬都極有責任心奉獻精神,它們先在岸邊查探敵情,看是否有獅子等的埋伏,再鼓足勇氣一躍而下,跳進河裡,拚死逃脫鱷魚的死亡之口而上岸,這就算成功了一大半啦!因為已經過河的會在對岸放風,也會給後面觀望的大部隊以極大的鼓勵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之後,“天河之渡”正式開始!數以萬計的角馬、斑馬會投入馬拉河的懷抱!

青壯年們會選取險峻的位置先過河以引起鱷魚的關注,給部隊中間的老弱病殘打掩護,使他們能從相對安全的淺灘過河,再以青壯年角馬收尾,能減少許多傷亡。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每到暑期,馬拉河邊總是擠滿了越野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在此彙集,觀看這場盛事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河水湍急、動物兇猛。一不小心,昏黃的河水就變成了紅艷艷血水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渡河”在這三個月仍在繼續,前赴後繼、絡繹不絕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之後,遷徙者們將穿越馬賽馬拉草原,把草原上的美味搜干刮凈,不過,由於馬賽馬拉太小了,是塞倫蓋蒂的十分之一。馬賽馬拉上的食物支撐不了兩百多萬隻動物的消耗,因此它們將在此短暫停留幾個月,向南邊的塞倫蓋蒂出發。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四)時間:10月-12月;地點:塞倫蓋蒂東北;季節:塞倫蓋蒂的雨季即將來臨

此時,馬賽馬拉的草已經差不多被吃光。遷徙者們重新回到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意味着這趟聲勢浩大的遷徙即將收尾,塞倫蓋蒂也將迎來雨季。身心俱疲的它們終於可以稍稍放鬆步伐,綠油油的塞倫蓋蒂大草原是它們奔波一年所獲得的最棒的獎勵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但就角馬而言,最後只有30%的幸運兒能回到原地,而隨它們回來的,還有幾十萬頭正在母角馬肚子里孕育的生命。而征途還在繼續,生生不息

“生命的長征”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着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