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旅行者1號是人類目前為止,飛行時間最久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它已經飛行了230多億公里,可它最後卻只能淪為太空垃圾。
但好在旅行者1號帶回了無數張精彩的照片,而它拍的最後一批圖像卻令人深思:原來人類是那麼的渺小?
時間維度
從遙遠的古希臘年間,人們就開始對於宇宙有了無限的探索。甚至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有了宇宙的概念。
可人類越是探測宇宙的浩瀚,越會感到自身的渺小。而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時間維度以及物質角度來具體分析。
科學家探測,在138億年前宇宙從奇點開始爆炸,而後不斷膨脹直到如今的繁華。
然而它的超大尺度也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經提出了宇宙歷的概念。
他把138億年的宇宙歷濃縮成一年,那麼人類的一秒鐘就相當於是宇宙歷史的437.5年的時間。那人類的24小時就相當於是宇宙歷的3780萬年。
所以從時間跨度上來講,人類對於時間的理解放在宇宙歷面前,實在是渺小的不值一提。而且在宇宙歷的時間表上,關於人類和地球文明的誕生是比較排後的。
比如說,宇宙歷被濃縮成一個自然年的時間,那在1月1日宇宙從奇點爆炸,這也意味着宇宙正式誕生。
然後到了9月1號,太陽系這才被孕育出來,第2天地球誕生。
從9月2日到12月16日之間,地球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正是在這段時間關於如今我們所認識的動物種類這才慢慢有了一個雛形的概念。
12月30日左右,由於地球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因此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這才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台。而人類文明也終於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但從時間上來看,關於地球文明和人類生命的誕生是在宇宙歷比較靠後的時間刻度上。在12月之後,恐龍才把舞台留給人類,12月底能人出現。我們的祖先智人這才有機會閃亮登場。
然而宇宙歷的一個小時,人類的基本文明演變就已經快速閃過。而如今我們輝煌燦爛的現代生活,其實也僅僅只是在宇宙歷里佔據了12秒。
如此看來,從時間跨度上去理解宇宙和地球文明的誕生與演變,很多事情都渺小到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物質角度
接着我們再從物質角度去看待宇宙與地球之間的對比關係。其實早在1977年9月,人類就已經發射過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它叫做旅行者1號。
雖說旅行者1號只重達815千克,但它小小的身軀卻有大大的能量。它曾經到訪過木星土星...也曾拍攝過一系列關於天文的高清照片。
例如1979年,旅行者1號傳送到地球指揮部關於木星系統的圖像。1980年,它又拍攝了土星系統的清晰照片。
但是很可惜,1980年旅行者1號在執行靠近土衛6的任務時,它因為受到了額外的引力影響,最終使太空船偏離了航道。也就是說它接下來的探索行星任務很有可能會面臨巨大的難度。
2011年,科學家們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旅行者1號在之前的某個時刻,或許已經到達過太陽系邊緣的過渡區。
也就是說它如果按照原定的計劃,將在2025年之前耗盡自己所有的能量,那它只要沒有受到額外的引力影響,很有可能會飛越太陽系的邊緣進入星際空間。
但很可惜,旅行者1號的任務已經終止。它在2007年停止了等離子子系統的運作,第2年又停止了對行星無線電天文的實驗。
直到2020年,旅行者1號完全關閉科學儀器。科學家預測2025年之後,它將沒有足夠的電力供應任何單一儀器,甚至會完全失去與地球指揮部的聯繫。
然而旅行者1號還是不辱使命,它在飛離地球230億公里之後還用盡最後力氣為人類拍攝到了一系列照片,然而這些圖像傳送回地球之後,又再次引人深思。
當這張圖片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它模糊不清,甚至感覺它像素不高。其實它拍攝於1977年,而地球就在這張天文照片中。它還不是科學家們用數字合成的方式得到的最終圖像。
我們仔細去看地球在這張圖片里僅僅只有0.12個像素點,它的周邊是浩瀚無垠的宇宙能量,每顆行星和恆星都有自己的既定軌道和任務。但是在對比之下,地球就顯得那麼渺小。
1990年2月,朝着銀河系中心飛奔而去的旅行者1號在距離地球64億公里時接收到地球指揮部的任務。
它又一次拍攝了太陽系幾大恆星的全家福照片,雖然這一次人們能夠客觀地觀測到地球與太陽系其他恆星之間的位置擺放。但只可惜,在太陽系中地球也顯得暗淡無光,甚至平平無奇。
可觀測宇宙
其實地球並非在太陽系最中心的地方,但是人類去研究宇宙史,卻一直是以地球為核心。
經過科學家的數百年探測,最終我們才發現太陽系之外還有銀河系,而我們跟隨着太陽被分布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懸臂上。
雖說對於地球和人類來講,太陽這樣的恆星顯得無比重要且輝煌。但很可惜像太陽這樣同等量級的恆星,別說在宇宙中顯得平平無奇,即便是在銀河系中類似於太陽一樣的等量級恆星也是數以萬計。
科學家預測,它們至少有1,500億顆。
而銀河系的範圍直徑雖說有可能會不斷膨脹,當它到達了某一個臨界點之後會發生其他的物理變化,但就目前的探索結果來看,銀河系的直徑也是介於10萬到18萬光年之間。
雖說旅行者1號是目前人類發射出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但是它並沒有真正進入過星際空間。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銀河系之外還有本星系群。也就是說像銀河系這樣的同等量級星系在本星系群中同樣也十分泛濫,科學家預測本星系群中的銀河系同等量級星系至少有50個。
本星系群的直徑又至少超過了1,000萬光年,但是本星系群又不是最大的星系團。
因為在它之外還有室女座超星系團,這裡面所包含的本星系同等量級的星系群至少還有100多個。
以此類推,在室女座超星系團之外還有更大等級的星系團。而人類去研究這些,已經花費了上千年的時間。
但可惜,我們所探測的宇宙範圍就目前來看依舊是以地球為中心點對外探索的930億光年的球狀空間。
可這並不代表宇宙真實的模樣,也就是說我們目前所認為的宇宙,還只不過是人類可觀測的宇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