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2022年09月30日04:36:21 科學 1848
「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

作者:周長榮

「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

羲和號”是我們國家給第一顆太陽探測科技試驗衛星起的名字。2021年10月14日首次成功地把她送上了太空,僅僅時隔十個多月,就在前幾天的2022年8月30日,國家首次發布羲和號探測太陽取得的系列豐碩成果。

「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太陽探測衛星叫做“羲和號”?因為羲和是太陽的母親。母親對於兒子的探望那可是天經地義而又飽含溫馨的啊!

真是服了那位不知名的衛星命名者。

羲和生了十個太陽兒子,現在存世的是她唯一一個,其餘的九個都被后羿射死了的,而這唯一一個得以活命的太陽兒子就是因為馬齒筧的庇護。這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古代神話里的精彩故事。

「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

真是應了那句古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貌不驚人默默無聞的一顆野草卻為宇宙和人類做出了那麼偉大的貢獻。

馬齒莧拯救了太陽,太陽溫暖了大地,大地滋生了萬物…馬齒莧功莫大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怎麼讚美她都應該不為過吧?

神話歸神話,故事終歸還是故事。像地球上千千萬萬種生物一樣,馬齒莧當然也同樣是大自然的無私饋贈。

我們淮安本土作家嚴蘇老師近年出來一本書叫做《大地萬物》,在他為之立傳的為數不多的野生植物的篇章里,小小的馬齒莧居然也擁有一席之地,看來對於它的關注不是我一個人的喜好。

“馬齒莧卑微,長在田頭,路旁,雜草叢中,人踏牛踩,兔食羊啃,雨水淹不死,太陽曬不枯(連根拔起,連日暴晒,沾到地氣還能成活),野生植物里有如此生命力的實為少見。”

像嚴蘇老師說的那樣,馬齒莧的生命力確實很強。它生長於最炎熱的夏季,天氣愈熱,它愈繁盛。也難怪,誰叫人家是太陽的救命恩人呢。太陽對於它特別關顧,再烈的太陽也曬不死它。因此,“生命力”,是人們佩服和讚賞它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與其說是太陽的關顧使得它獲得了頑強的生命力,還不如說是它靠着自身堅韌的品質,在困難的逆境里淬礪了自己,從而適應了惡劣的自然條件。所以,我們在讚賞它的生命力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了學習它內在的那種堅韌和頑強的精神。

春暮夏初之際,馬齒莧就會發芽了。馬齒莧的嫩芽只有綠豆粒那麼大小,呈紫紅色,很可愛。別小看這種細小柔弱的嫩芽,它從不挑剔出生的環境,無論是肥沃還是貧瘠的田間地頭,山川溝塹,或者是環境險惡的瓦礫石縫,懸崖峭壁它都可以笑臉盈盈的冒出來。尤其是雨後,看似纖弱細小的身體可以頂起比它自身大好多倍的濕潤的土塊,這種現像農人們叫做“支鍋”,頂着黃土“鍋”的小紅點不經意間就會在土黃色的地面上星羅棋布。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我想,馬齒莧也是如此,它不懼怕壓力的重大,不在乎環境的優劣,它樂觀的秉性和隨遇而安的淡定從它嫩芽的傑出表現里足可以窺見一斑,這也正是人們喜歡它的另一層理由。

馬齒莧生長很快,一夜過來,嫩芽就會貼着地面綻放出兩三片肥厚的嫩葉,轉瞬之間,嫩葉的中間又會伸出梢頭轉而形成了它的徑絡,過不了幾天,你就會發現,它的一條或者是多條經絡已經俯伏在大地伸着頭好奇地四處張望了。像所有藤蔓狀的植物一樣,它的藤蔓伸到哪裡就在哪裡生長出細細的觸鬚,給它快速繁殖的肢體及時補充營養。短短一兩天以後,它初期的嬰兒紅就慢慢變成了嫩紅,桃紅,紫紅,細瘦的經絡也會逐漸變得粗壯圓潤起來。都說”女大十八變”,馬齒莧的變化之快,連小姑娘們都追趕不上的。

馬齒莧的葉片肥厚,藤蔓圓潤,它的葉片喜歡陽光而不喜歡黑夜,太陽出來他的葉片會張開去迎接光明,黑夜來臨葉子合起來完全漠視。它恪守着自己的原則,追求光明,蔑視黑暗,

寧生富貴命,不學窮酸相,士可敬而不可辱。這是馬齒莧的又一種令人崇敬的品格。馬齒莧雖然出身貧寒,卻有着一種天生的富貴像,它在哪裡都顯得富富態態落落大方,決沒有丁點寒酸。正因為她的富貴氣質,所以她的葉片受不得半點冷落,需要的是主人用滾沸的熱情去接待。所以新收穫的馬齒莧一定不要過夜,如果到第二天再下鍋啜。她的葉片就會大多脫落掉了。

馬齒莧的花形很小,甚至連米粒大都沒有,但它是連片開放的,在四通八達的經絡上圓潤的葉片中間綻放着點點金黃或者橘紅,燦若繁星。“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像袁枚所讚賞的苔花一樣,它雖然小,也像苔花一樣同樣有一種滿滿的自信。也是的,在盛夏如火的太陽下能夠經得住燒烤的除了馬齒莧花以外,野外又能有多少其它品種耐高溫的花卉呢?

不由得想起泰戈爾的那句“生如夏花”,我想馬齒莧花雖然也是夏花中的一種,但它卻不像其它夏花那樣用自己的艷麗燦爛去招蜂惹蝶,她甘於寂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自己,開花,結籽,盡着自己應盡的義務。

「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

馬齒莧的花型小,結出來的種子自然也很小,只有普通菜籽的十分之一不到,粒呈黑色。正因為它的小,所以特別輕盈,可以隨意被風帶到各處不斷繁衍。為人們送去美味,送去幫助。

葉的富貴,莖的圓潤,花的燦爛,籽的輕盈,這一切既來源於太陽的眷顧大地的滋潤,更來自於自身德行的修鍊。

馬齒莧是上蒼賜予我們的天華物寶,成千上萬年以來,它從來不以自己拯救了人類而居功自傲,默默地世世代代造福於人類。在平常的年份里,它為人們增添美味,治病消災,排毒解難,在大災之年,它充當起“救命草”普度眾生,即使在現在失去了救命草的功能,它又義不容辭地扮演起了養生菜的角色,去為人們延年益壽。

小時候課本里讀過茅盾先生一篇很著名的散文叫做《白楊禮讚》,先生對於高大威武的白楊樹不吝溢美之詞:“它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和白楊樹那樣的“偉丈夫”相比,馬齒莧簡直是一文不名,不值一提。就連在浩瀚的中國古典詩詞里,讚美馬齒莧的詩詞也可謂是是寥若星辰。“…苦苣針如刺,馬齒葉也繁,青青嘉蔬色,埋沒在中園…”,好不容易看到杜工部的這幾句寫到馬齒莧的詩句,可惜也找不出一點溢美之詞。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混跡於野草叢中,一直安貧樂道於自己的“在野”地位,從不願意顯山露水的馬齒莧並不在乎那些文人墨客的廉價讚歌,它只是一年一度默默的生根、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為欣賞它的人奉上一碟美味,為需要它的人去除疾病。沒人需要沒人發現它就像其它野草一樣默默離去,等待下一個春天的來臨。

在這個物慾橫流,狂躁不安,信仰缺失,爾虞我詐,追逐名利的世界上,馬齒莧的這種淡定的風格,頑強的精神,無私的奉獻和對待禍害人類的疾病的那種嫉惡如仇難道不是我們應該讚賞和借鑒的嗎?

「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

「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

周長榮 男,淮安市清江浦區人,1950年出生,2010年退休於第二人民醫院。現於市老年大學習,愛好詩詞文學,古典詩詞常見於《一品梅詩刊》《淮海詩苑》等刊物。

「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

往期薦讀

▼▼▼

【馬齒莧系列之三】葯食同源話馬菜

【馬齒莧系列之二】“挑”馬齒莧

【馬齒莧系列之一】從“沂河淌”的馬齒莧說起

【徵文選登】箱、櫥、櫃

【過往】情系蘆花州(下)

【過往】情系蘆花州

【過往】場

【生活感悟】建樓房與蓋草屋

【過往】蓋房子

【生活】陽光湖

從一問到十問

【生活隨感】紫藤之歌

【詩歌】致敬,跋涉石!

【生活隨感】辛丑年輪

【詩歌】故鄉清江浦

【那幾年】11.記憶里的園丁

【那幾年】10.山雨欲來

【那幾年】9.停課前後

【那幾年】8.漁溝小農場

【那幾年】7.漁中大禮堂

【那幾年】6.食堂內外

【往事】高一甲的女生們

【徵文選豋】家

【往事】快樂高一(下)

【往事】快樂高一(上)

【往事】走進漁中

【往事】劉老莊的日子

我們這一輩

老人院里的老石器

老表

運河緣未了

老照片里的記憶

安東鹽阜新春行【七律8首】

尋找李更生

小 街 頭

庵房裡的學校(下)市一中

庵房裡的學校 【上】福田小學

致敬趙愷老師

環城路遐思

“老牛”偉大

“十邊地”的收穫

鐵凝、華生與清江浦

那顆流星(32)礦工人生

運河文韻

采春的希望

擷秋的歡喜

撿運河文字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提示:

1.散文、微小說1200字以上;詩歌成組,現代詩每組不少於五首,格律詩不少於十首。投稿時請附個人百字以內簡介和照片1張。(簡介字數太多請自行刪減)

2.投稿請自己校對好,不要有錯別字,小編不負責校對;

投稿務必3. 原創且且未在其他公號發表過,二者缺一不可。

「馬齒莧系列之四」誇誇馬齒莧|| 周長榮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