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我國科學家在月球上竟率先發現了第6種新礦物,並給它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嫦娥石。
但讓人感到驚訝的是:明明美國對月球及外太空的探索似乎比中國起步更早,所取得的成就也更受業內矚目。
那為什麼美國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投入了那麼多的精力,居然沒有率先找到嫦娥石呢?
嫦娥石
首先,我們來看這第6種新礦物到底是什麼?經科學家介紹,這是一種新磷酸鹽礦物。
嫦娥5號從月球帶回了嫦娥石,從外形上來看,它長得很像水晶一樣,有微小的柱狀同時還伴有生礦物所涵蓋的鐵杆石、鈦鐵礦、方石英和玻璃等其他成分。
那麼,作為人類在外太空所探測到的一種礦物,嫦娥石有什麼異常之處?它又為何會受到業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呢?
中國科學家能夠率先在月球上發現了嫦娥石,並且在國際命名委員會CNMNC上獲得高票率通過,被確認為嫦娥石,這證明它是一種人類在月球上找到的一種新礦物,它被排在人類於月球上所發現的新礦物名單中的第6位。
這不僅能夠證明中國太空探索又取得了新進步,也標誌着全人類對於月球的研究又更近了一步。
那麼,嫦娥石是怎麼被發現的呢?2020年12月,嫦娥5號登月探測器在例行太空任務時,攜帶了一批月球土特產。其中就涵蓋了一些來自於月球的礦物,當時人們也沒有覺得這批土特產有什麼異常之處。
它的重量不過是1731克,但經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將它送回到地球後,人們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這些月球樣品中有很多令人感到驚喜的地方。
2021年6月,其樣品在獲得同意後對全社會進行開放。
我國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對這批月球樣品獲批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其中含鈣聚變核能核素...這些物質對於人類研究月球運動、月球裂變、聚變資源基礎地質研究等,都提供了對應的數據。
在第一研究階段,科學家們發現這批月球樣本中出現了10微米左右的顆粒。
它纏繞在灰石上,即便人們想要通過科技將其剔除乾淨,但又沒能完全將二者分離。因此在這段時間裡,科學家們想要獲得理想的結構數據,還有一些難。
第六大礦物
到了第二研究階段時,我國科研團隊又進行了多次模擬實驗,並統計出樣品靶上的14萬個顆粒,最終這才找到了嫦娥石新礦物的蹤跡。
因為經過觀測,人們發現這種單晶結構雖然質量很小,但是它居然還有裂變的性質。
比如說一顆小小的顆粒居然能夠裂變成三小塊,不出一段時間它就能在聚焦離子束電鏡的切割下,慢慢變成更加純粹的單晶顆粒。
其質量和體積要比普通人的頭髮絲還要小,而這種晶體結構在物理性質計算以及拉曼光譜分析後,被我國科學家確定為是當時人類還沒有發現過的一種來自月球的新礦物。
那麼,這種礦物為什麼要叫做嫦娥石呢?這會不會和嫦娥5號探測器將其帶回來有關呢?
2022年8月,科學家將這類新礦石送到國際礦物學會以及命名委員會進行討論,最後全票通過嫦娥石的命名報告,且頒發了批准函。因此嫦娥石便被正式批准,此後關於這類物質將在全球被統一命名為嫦娥石。
而關於它的命名原因,其實主要有三個。比如說它是紀念嫦娥工程能取回這類樣品,第二是因為,這類礦物的發音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更偏向於嫦娥的音譯。
另外,它來自於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嫦娥的居住地月球,並且還是我國嫦娥5號月球探測任務的落地點。
所以經過多重考量,最終科學家們就將嫦娥石命名為這種礦物的新名稱,以此致敬了我國的偉大深空探索事業。
當然,也正是因為嫦娥石的被發現,標誌着中國是在繼美國、蘇聯之後,全球第3個在月球上發現新礦物的國家。
那麼,這裡就引發了一個新的問題:中國科學家對於太空的探測任務啟動的時間是比較晚的,而美國的起步時間更早,這些年來他們啟動的探測任務數量也更多。那為什麼他們卻沒有首先找到嫦娥石呢?
科技進步
人們將這個問題展開,引發了很多的討論。其中一小部分網友認為美國當年的月球登陸或許只是一個電影,與實際不符。但這種說法太過主觀,因此便被忽略不做參考。
其實,這是因為美國對月球探測的着陸點和我們的有區別。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登月着陸點與嫦娥5號的登月着陸點不一樣,因此在附近的取樣點選擇方向上也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雙方所能夠帶回來的月球樣本有很大的差異。
就比如說我們如果要是跑到了山上或者跑到了沙漠,那這時我們想要在旅遊地帶回一些土壤樣本,是否會因為自己跑到的地方不同?而樣品中所含的物質以及礦物都有可能會出現差異呢?
當然,除了這一客觀原因之外。還有一個人們不能忽視的現象,那就是中國對於太空的探索重視程度已經大幅度提高。
但反觀另一邊,不論是美國的航空航天局制定了探月任務,還是登陸火星計劃,其重視程度已經不比當年。
在50年前,NASA登月時美國投入這項登月計劃中的科研人員就超過了30萬人,那經費多的就更不用提了。
但如今的美國探月計劃卻今非昔比,不僅研究人員的數目有所降低,所投入的經費也越來越有限。
雖說我國在探月以及對於太空的探索方面起步時間不比美國,但如今所投入的科技、人力及研究經費都是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因此我們所取得的傲人成績也將不止於嫦娥石,未來或許還有更多的好消息會不停地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