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秋季氣溫變化的“轉折點”,秋分之後太陽開始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真正變得涼爽,甚至早晚開始有點冷,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都說秋季是釣魚的旺季,其中最黃金的一段就是在秋分前後。這個階段大小魚兒都比較好釣,外出釣魚的釣友開始變多。在野釣中選擇合適的釣位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了漁獲得多少,此時應該釣深還是釣淺呢?
一、看水溫
釣深還是釣淺,首先要看總體水溫情況,當水溫不高不低時,就到了可以嘗試釣淺水的階段。秋分之後秋高氣爽,是全年氣候上極為適宜的一段時間,民間也有不冷不熱釣邊邊的說法。秋季有釣淵、釣蔭、釣邊等多種說法,至於釣邊其實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在不冷不熱時,水溫正好處於各種魚類的最佳攝食溫度區間,魚類的覓食量增加不少。淺水升溫之後,不會過高,這也是魚兒能夠到淺水大量進食的一個主因。
二、看天氣
水溫的高低是一個方面,總體來說不冷不熱可以釣邊,但是還是需要注意下天氣條件。首先來說,這個階段的魚情好,只要不是大風暴雨的天氣均可出門,天氣選擇多樣,或者說多種天氣類型魚的吃口都不錯,這也是釣魚旺季的一個表現。想要釣淺水,天氣條件弱光一些才好。所以晴天出門,淺水溫度雖然不高,但是光照比較強。陰天、雨天甚至多雲天氣,淺水會處於弱光的條件下,這樣的天氣配合釣淺水才會是比較完美的。
三、經典淺水釣位
想要淺水釣大魚,地形絕對不是胡亂選擇的,因為淺水雖然有食物,但是始終不如深水安全,所以找淺水主要有2個條件。一是地形上比較安全,二是有弱光的特點。從地形的角度來說,深淺水的位置才會有大魚,也就是淺水緊挨着深水,例如坡,還有鏵尖、寬變窄、灣子兩側等經典魚道,其實都有坡的特點。或者水下不平的地方,不管是水下有坑,還是水下有坎,深中淺或者淺中深是大魚非常喜歡的地方。其實原理比較簡單,淺水有食物,深水更安全,凡是深淺水交界的地方,都是可進可退的地形。
弱光的釣位,其實也比較多,首先是找陰涼的位置,秋分前後水溫涼爽但是談不上低,所以陰涼位置依然是好選擇。例如樹蔭下、橋下等等,這些地方可以遮擋陽光,讓釣位形成弱光的特點,一般都不用釣深。或者是水質比較渾濁的地方,因為渾水的緣故,影響了光照,魚在渾水中會感覺比較安全。例如出入水口附近,河道的灣子、拐彎處等等。還有一種水淺,但是不安全也不弱光的釣位,那就是大小水面相連的地方,小水麵食物更加充足,大水麵食物比較匱乏,在魚類覓食極為旺盛的階段,大魚一定會從大水面游到小水面進食,所以相連的地方不深也不寬,依然能有不錯的收穫。
釣深還是釣淺,本就是相對的概念。因為這個階段魚類覓食範圍比較大,但是食物幾乎只分布在淺水,所以適當釣淺一些,反而更能碰上大魚。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