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者最擅長想象: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2025年04月08日14:23:05 科學 1787

文/胡鐵瓜


在生活中,當我們看到八歲孩童一臉認真,興緻勃勃地描繪着乘着蒲公英飛向月球的奇妙旅程時,成年人往往會忍不住會心一笑。這一笑,飽含着對孩子天馬行空想象力的喜愛與包容。然而,當這個曾經天真爛漫的孩童逐漸成長為中學生,要是還滿心篤定,認為無需考慮複雜的軌道力學知識,就能輕鬆登陸月球環形山時,人們的態度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甚至會給其貼上“妄想症患者”的標籤。


無知者最擅長想象: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 天天要聞

這個看似簡單的認知轉變過程,卻如同一把銳利的匕首,精準地戳破了“應試教育扼殺想象力”這一荒誕言論的最大謊言。一些人將無知者不着邊際的囈語精心包裝,鼓吹成創新的火種,可實際上,這不過是反智主義藉著看似合理的幌子,重新粉墨登場罷了。


一、熱力學定律:永動機墳場的忠誠守墓人


每一個義憤填膺,大聲控訴“知識殺死幻想”的人,都應當勇敢地直面歷史的真相。在熱力學定律誕生之前的漫長三百年間,歐洲的貴族們彷彿被永動機的虛幻美夢迷了心智,不惜耗費大量的金錢,前赴後繼地投入到永動機的研發之中。據估算,他們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燒掉的金幣,數量之多,足夠建造十座奢華無比的凡爾賽宮。


無知者最擅長想象: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 天天要聞

1580 年,意大利機械師斯特拉達滿懷憧憬,設計出了“自轉水車”,滿心期待着能打破能量守恆的限制,讓永動機成為現實。1707 年,法國貴族奧爾良公爵也不甘示弱,斥巨資打造“重力魔輪”,妄圖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能量。然而,現實卻無比殘酷,這些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幻想機器,最終都無一例外地成了科學史上遭人嘲笑的對象,被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基礎教育階段傳授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從本質上來說,就像是文明在不斷進化過程中,精心安裝的“認知殺毒軟件”。它能夠幫助人們及時識別並清除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避免陷入錯誤認知的陷阱。


那些時常懷念兒時幻想永動機的“純真年代”,對現代知識體系橫加批判的人,本質上是在哀悼自己失去的不合理認知特權。這就如同中世紀的鍊金術士,對化學元素周期表充滿了痛恨,因為它無情地揭穿了點石成金的騙局,打破了他們不勞而獲的幻想。


知識從來都不是想象力的敵人,恰恰相反,它就像為天馬行空的幻想鋪設的鐵軌,確保思維列車能夠沿着正確的方向前行,避免墜入錯誤認知的萬丈懸崖。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所有那些聲稱“應試教育僵化思維”的激昂檄文,在論證過程中都在不知不覺地挪用教育體系所傳授的思維工具。當批判者熟練地運用三段論來解構教育制度,通過統計數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使用歸謬法來反駁論敵時,他們所展示出的強大邏輯思維能力,正是應試教育精心鍛造的邏輯之刃。這種一邊享受着應試教育帶來的成果,一邊又對其進行批判的行為,就如同用手術刀剖腹,以此來抗議現代醫學的“暴政”一樣荒謬。


二、飛行幻想破滅背後的認知躍遷


當孩子還處於天真無邪的童年時期,幻想自己背生雙翼,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時,他們無需考慮體重與翼展之間複雜的比例關係,也無需了解空氣動力學的原理。但如果這種幼稚的幻想一直持續到成年,就可能會引發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是悲劇性的事件。2016 年,河北一位農民出於對飛行的痴迷,自製“飛行翼”,試圖實現自己的飛天夢想,結果卻不慎摔斷肋骨。這一新聞事件,無疑是認知停滯所帶來的慘痛代價。


中學生物課上,老師會詳細地講解鳥類骨骼中空結構的奧秘,物理課上則會通過生動的實驗演示伯努利原理。這些看似枯燥的知識,本質上是為孩子們的幻想安裝了一道安全閥門,確保他們的思維能夠在科學的軌道上運行。


無知者最擅長想象: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 天天要聞

那些一味指責“知識摧毀童真”的批判者,不妨去了解一下 NASA 工程師的成長經歷。他們正是巧妙地將兒時摺紙飛機的經驗,轉化為航天器太陽帆的設計靈感。從敦煌壁畫中靈動的飛天藝術想象,到 C919 客機先進的氣動外形設計,人類實現飛行夢的漫長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將原始幻想裝進知識框架,進行反覆淬鍊的過程。如果沒有初中物理中簡單卻重要的升力計算公式,萊特兄弟的飛行器或許至今還只是田間稻草堆里無人問津的玩具。


關於鳥類排泄的生物學知識,恰好構成了一個絕妙的隱喻。就像飛鳥必須及時排出代謝廢物,才能保持輕盈的身體,維持飛行狀態一樣,創新思維也需要及時排除認知糟粕,才能保持活力。達芬奇手稿中飛行器設計從最初簡單的羽毛仿生,到後來複雜機械結構的演變,清晰地記錄了一個知識不斷代謝、更新的過程。那些拒絕知識消化,固步自封的人,註定會被困在認知便秘的牢籠之中,無法實現思維的突破。


三、創新腸胃炎患者的認知食譜


在雲南某中學的科技節上,一些學生打着“突破應試教育枷鎖”的旗號,展示了所謂的“意念控制裝置”。然而,經專業人員檢測,這不過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進行的拙劣改裝,毫無創新性可言。這場鬧劇無情地暴露了一個真相:所有真正有價值的創新,都建立在對既有知識的創造性誤讀之上。就像愛因斯坦,他大膽地運用黎曼幾何重構時空觀,看似是對傳統歐幾里得幾何的背叛,實則是一種“叛逆性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無知者最擅長想象: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 天天要聞

專利局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間,因違反科學原理被駁回的“創新”申請中,87%涉及基礎教育知識。例如,某“民間科學家”耗費十年心血研發的“無軸永磁電機”,最終經鑒定,不過是高中物理電磁感應章節中的教具模型,讓人哭笑不得。這些案例有力地印證了懷特海德的深刻洞見:“所有創新都是給舊知識配新鑰匙的藝術。”


那些將應試教育與創造力對立起來的人,本質上患上了認知厭食症。他們拒絕吸收知識的營養,卻又異想天開地幻想能產出創新成果。這種錯誤的思維模式孵化出的,不是具有顛覆性的創造,而是類似“水變油”騙局這樣危害社會的認知腫瘤。真正的創新者都明白,想象力就如同知識的美拉德反應,需要在教育體系的精心培育下,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才能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結語)


當我們漫步在博物館,靜靜欣賞達芬奇手稿時,不禁會被他幻想飛行器的奇思妙想所驚嘆。但更令人震撼的是,每一幅草圖旁邊,都有精確的解剖學標註和力學計算。這一跨越時空的珍貴資料,無疑是給我們的啟示:知識從來都不是束縛創造力的鎖鏈,而是防止幻想淪為空想的制動系統。


無知者最擅長想象:什麼樣的人才會認為應試教育會摧毀創造力? - 天天要聞

那些將基礎教育污名化為“創新殺手”的論調,本質上是認知懶漢為了逃避學習的辛苦,尋求的精神勝利法。在文明演進的漫長歷史長卷中,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永遠是那些既對知識傳統心懷敬畏,又敢於在認知邊界勇敢拓荒的智者。他們深刻地理解一個樸素而又重要的真理:想要在幻想王國中自由翱翔,首先要學會用知識計算自己的翼載荷,讓幻想與現實完美結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