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釣魚,最大的難題就是天氣,在不颳風,不下雨的天氣,坐在水邊悶熱潮濕,人和魚都非常的舒服。
夏季高溫,氣壓也比較低,水域底層的溶氧很少,這個時候的底層魚會因為缺氧食慾不佳,甚至是被迫離底上浮,以至於擠壓中上層魚群的生存空間,和溶氧量。
所以天氣越熱,魚口越是越糟糕,想要有好的漁獲,就一定要想辦法避開這些影響。一般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釣點選在流速差異比較大的區域
選在這樣的地方作釣,是因為這裡水溫的相較於其他區域,會低很多,溶氧也更為充沛,且流速死角區域還會聚集大量的水面漂浮物,食物豐富。比如在樹樁、堤壩、樺尖、洄灣等地形。
這些地方水流會被阻擋,在因為地勢原因導致水流速度有快有慢,以至於形成比較大的流速差異。
此外還可以選擇江河的排水溝、閘口、泄洪道,湖庫的進出水口,池塘的進排水口等,也是流速差異比較大的區域。
二、釣下風口
夏季最適合釣的天氣之一就是颳風天,風吹過水麵的時候,會增加空氣和水的接觸,從而降低上層水溫,並增加水中溶氧,魚口會有所改善。
且下風口處還會聚集大量的漂浮物,食物非常豐富,只要地勢稍微不平整,阻擋一下水勢,這裡就會成為一個天然魚窩。
三、釣有水草的區域
俗話說:“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因為魚群的警惕性非常高,在沒有水草的明水區域會比較敏感,在水草區域行動會更為大膽,警惕性有所放鬆,相對好釣。
但釣草也不是隨便釣的,因為夏季的水溫和光照,都非常適合水草生長,但一旦生長太過旺盛,就會導致水體的溶氧量下降,以至於魚群上浮吸氧。
此時最好是釣草縫和草洞,水草在一定程度上有遮陽的效果,在悶熱的夏季,釣這個區域魚口不會很差的。
四、改守底為釣浮
天氣特別熱的時候,魚群會離底,即便是水底有魚,進食慾望也是不是很高,哪怕魚鉤在魚嘴邊,也不見得會吃。
這個時候守釣很難有好漁獲,還不如改為釣浮,其原因有以下兩點:
1、高溫主要影響的是底層水溫,中上層的溶氧比例變化不大,所以原本處於中上層的魚種,都會有不錯的進食慾望,比如鰱鱅、黃顙魚、鯧魚等。
2、底層缺氧,原本的底棲魚種會被迫離底,甚至為了吸氧和覓食,上浮到半水,水皮,比如鯽魚、鯉魚、草魚等。
綜上兩點,這個時候相較於守底來說,釣浮的魚口會更好一些,但其中找魚層會比較費時間,釣友們的一定要有耐心,找准魚層才能更好施釣。
補充說明:夏季悶熱,魚口本就不會太好,所以我們在使用餌料的時候,可以想辦法刺激一下魚口,像在餌料中添加果酸就是大家非常常用的,我現在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垂心者的開胃果酸,效果非常好。
除了味道酸酸甜甜的,有很好的開胃效果,還因為垂心者裡面含有誘魚因子,都是採用的天然原料提取而來的,不僅可以放鬆魚類警惕,還可以刺激魚類的消化功能,使其產生比較強烈的進食慾望,進而提升我們的漁獲。
結語:上述的幾個方法,都比較簡單常見,就是會多費些時間和功夫,但用得好了,天氣越熱效果越好,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多變通,靈活一點,漁獲自然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