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2022年07月14日21:01:27 科學 1656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為加速神經受損後的修復速度,以色列理工學院聯合芝加哥大學開發出一種新材料,能通過外部光源產生電流刺激受損的神經組織恢復。



該超薄材料可以纏繞在體內受損神經上,即便傷口閉合,也能進行光電轉換對其進行加速修復。



據了解,這種材料將大鼠的神經修復速度提高了 33%,現在已經開始針對人類進行開發和測試。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來源:以色列理工學院官網)




近期,相關論文以《基於孔隙的異質結可實現組織的無引線光電調製》(Porosity-based heterojunctions enable leadless optoelectronic modulation of tissues)為題發表在 Nature Materials 上[1]。


該研究由以色列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赫米·羅滕貝格(Hemi Rotenberg)和芝加哥大學物理化學系教授田博之領導。



據了解,神經組織是在身體不同部位之間傳遞信息的生物平台。比如周圍神經系統控制身體許多活動,包括肌肉激活、感覺信息的傳遞等,其損傷可導致癱瘓、麻木和慢性疼痛。儘管周圍神經能夠進行再生,但該過程緩慢且結果有限。



“在周圍神經損傷後,神經會再生,但它們生長較緩慢,這期間,人們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害。我們的目標是加快這一過程。”羅滕貝格在以色列理工學院官網上說。



據了解,目前一些醫療干預可以增強受損神經的康復。其中一個治療解決方案是電刺激,其有效性已在許多研究中得到證實。但這種方法通常涉及侵入性手術,可能會損害身體組織。本次研究或可消除未來對電極移植的需求。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半導體器件,採用靈活的超薄膜配置,可與生物組織良好連接。近紅外光被投射到皮膚上,再擊中由新材料製成的膜,然後光激活受損的神經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該論文里還提到,使用這種由硅基材料製成的薄膜來包裹受損的神經組織,或者在心臟起搏(植入人工心臟起搏器刺激心臟)的情況下包裹心臟本身,不用再進行手術就能將其從體內移除,它可在體內被吸收,但不會產生任何毒性。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來源:Nature Materials)




“我們開發的是一種光伏材料,即將光能轉化為影響神經組織的電能的材料。在論文中,我們證明了這種新物質在兩種不同背景下的功效,心臟起搏和周圍神經系統的激活。”羅滕貝格在學校官網繼續解釋說。



據了解,研究人員所開發材料還有其獨特性,它是由單一類型的硅形成的半導體二極管結。而通常二極管是通過連接兩種類型的硅(P 型半導體與 N 型半導體)製成的,兩者的交界面形成空 PN 結。



兩種不同材料之間的聯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技術挑戰,此新型材料僅由 P 型硅製成,並且結由普通硅和多孔硅構成,因此本次研究提出的發現具有一定重要性。



羅滕貝格在官網還介紹到,新材料的產生來自一次意外。當時,他不小心在實驗室里使用了一把金屬鑷子,無意間為溶液提供了鐵離子。結果鐵離子催化了硅表面納米孔的產生。



值得一提的是,據了解,經過進一步研發,這種超薄材料不僅可用於修復受損神經,也可在臨時心臟起搏中發揮作用,通過刺激心臟及激活周圍神經系統,幫助患者術後康復,避免電極插入和取出時對人造成的不適。



此外,這種新材料還是一個窗口,除了可以在醫療領域對患者身體的組織產生外部影響,新的發展預計將為各種應用做出巨大貢獻,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領域。



由於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不能全天以恆定的強度運行,因此儲能成為促進這些能源使用的主要挑戰。該方面的趨勢之一是通過太陽輻射的功率分解水來生產氫氣,而氫氣是一種可儲存的能源。新材料或將加速更先進、更高效的太陽能設備的開發。



在以色列理工學院官網,羅滕貝格表示:“該材料 3~5 年將在人類身上得到廣泛應用。”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Prominski, A., Shi, J., Li, P. et al. Porosity-based heterojunctions enable leadless optoelectronic modulation of tissues. Nat. Mater. 21, 647–655 (2022).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2-01249-7
https://www.technion.ac.il/en/2022/06/window-nervous-system-new-material/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被人體吸收材料,3~5年或在人體廣泛應用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深度科普:光飛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嗎?光:我只需要一瞬間! - 天天要聞

深度科普:光飛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嗎?光:我只需要一瞬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速度的理解往往基於牛頓力學體系下的相對速度概念。比如,當我們坐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上,觀察到車外的物體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後移動,這個速度是相對於汽車這個參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卻截然不同,無論在何種參考系中測量,光在真空中
超導量子計算機關鍵核心設備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釋制冷機 - 天天要聞

超導量子計算機關鍵核心設備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釋制冷機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釋制冷機獲國際訂單,將批量出口“一帶一路”國家,標誌着我國自主量子計算核心裝備在國際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釋制冷機稀釋制冷機是超導量子計算機的關鍵核心設備之一,能夠為量子計算機提供接近絕對零度(IT之家註:-273.15℃)的極低溫運行環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葦鶯 - 天天要聞

自然之美:布氏葦鶯

布氏葦鶯:雀形目、鶯科、葦鶯屬鳥類,屬小型鳥類。體長12-15厘米,體重10-12克。其中國內主要分布於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水庫、水塘、溪流、沼澤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叢、蘆葦叢以及草叢中。
超絕!夏日的瀋陽!今天4時5分正式進入…… - 天天要聞

超絕!夏日的瀋陽!今天4時5分正式進入……

今日4時5分 我們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暑氣漸盛雖還未到最酷熱之時卻已奏響了盛夏的序曲年方過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稱“小熱”暑氣蒸騰、熱浪翻湧雖未到三伏極盛之時但此時的沈城已浸滿了夏日的濃烈氣息此時節氣溫飆升最高可達35℃雷雨也時常突襲悶熱與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 天天要聞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美國這會兒估計正對着空氣拍大腿。20多年前7000萬美元就賣掉的稀土工廠,現在想花7億都買不回來。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話語權攥在咱們手裡,它想造點像樣的東西,還得看咱們臉色。這事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稀土這玩意兒,聽着像土裡的稀罕物,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轉換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其高能量轉換效率和廣泛的燃料適應性使其在能源領域具備了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分布式發電、便攜式能源裝置和大型電力系統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平板式SOFC電池堆重複單元(CRU)及千瓦級電堆實物圖▲ 2011~2020 年全球SO...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 天天要聞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專註AIGC領域的專業社區,關注微軟&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和應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場研究和AIGC開發者生態,歡迎關注!全球著名媒體CNN消息,一對國外夫婦飽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無精症,精液中無法檢測到精子,而這是導致男性不育的罕見病症之一。在傳統檢查中,即使...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着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