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葦鶯:雀形目、鶯科、葦鶯屬鳥類,屬小型鳥類。體長12-15厘米,體重10-12克。其中國內主要分布於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水庫、水塘、溪流、沼澤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叢、蘆葦叢以及草叢中。也棲息於泰加爾林帶和落葉松等針葉林中的溪流、湖泊以及水塘等水域附近的灌叢草叢中,有時也能在遠離水域的山邊灌叢、草叢以及幼樹上看到它們的身影。在冬季以及遷徙季節,常出沒於疏林、林緣、路邊、農田、庭院以及城市公園的植物叢中。
布氏葦鶯為候鳥,其中在新疆生活的或許為夏候鳥,香港地區的為迷鳥。平時多單獨或者成對活動,活潑而機敏。常在低矮的樹上或者灌木上跳來跳去,飛上飛下,或者是由一叢灌木飛到另一叢灌木上去。其爪子十分的有力,使得其能夠牢牢的抓住灌木枝條,甚至是垂直的蘆葦桿,還能進行向上向下的活動,期間常能看到它們不時的打開尾羽,並上下擺動,有時會隨着身體的動作一起擺動。
其十分的忙碌,整天都會忙着覓食,小巧的身形使得它們能到達很多其它鳥類不能到達的地方,尋找一些隱藏十分刁鑽的獵物。在活動的過程中伴隨着鳴叫,有時會站在樹枝上高聲鳴叫,鳴叫時喉部有着、明顯的起伏。繁殖期間也時常鳴叫,白天和晚上都能聽到,其鳴叫聲較為尖銳,快而急,富有變化。因為它們體型小巧,加上羽毛的顏色較為低調,所以常常只聞其聲,不見其影。
布氏葦鶯主要以昆蟲為食,包括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等昆蟲以及昆蟲幼蟲,也會進食蝗蟲、甲蟲、蜘蛛等其他一些無脊椎動物。
布氏葦鶯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為一夫一妻制。在求偶季節,常能看到雄鳥咋站在枝頭長時間的鳴叫,不光在白天,晚上也能聽到它們的鳴叫。雄鳥會通過鳴叫,以及一些求偶行為來吸引異性的青睞。結對後開始尋找合適的位置築巢,鳥巢多搭建在離水域較近的稠密灌叢或者草叢裡,距離地面一般在幾厘米到一米左右。鳥巢就地取材,加之周圍植被茂密,所以十分的隱蔽,不易被發現。鳥巢建好後開始產卵,雌鳥每窩產卵3-4枚,但卵的顏色變化較大,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淡粉紅色,點綴淡紅褐色和灰紫色斑點。乳白色,點綴有橄欖褐色和灰紫色斑塊斑點。污白色點綴較大的肉桂褐色斑點。
產齊後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進行,孵化期為11-12天。雛鳥晚成性,出殼時十分的弱小,由雌雄親鳥共同撫育餵養。此時的雛鳥不光需要親鳥提供食物,還需要親鳥輪流在鳥巢里坐巢,以應付變化的氣溫。餵食多,排泄物也多,親鳥會把這些糞便叼走並吃掉,保持鳥巢和附近的衛生。在親鳥的精心餵養下,雛鳥茁壯成長,10-14天左右就能羽翼豐滿,離巢生活。
今天介紹的“布氏葦鶯”友友們喜歡嗎?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一起了解更多絢麗多彩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