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2022年06月30日13:21:23 科學 1357

霍金生前曾經警告過人們,不要隨意暴露地球的位置,不然以我們與外星文明的等級差距,很有可能發生新的大航時代的悲劇

然而也有人認為,如果外星人的文明等級高,那麼它們早就發現人類的蹤跡了。

我們隱不隱藏其實已經沒有多大的作用。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人們想象中的飛碟

外星人或許早就已經在監視人類,那些不明飛行物就是外星人的眼線

自從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陸續發現飛碟開始,UFO似乎快成為了飛碟的專屬名詞。

直到今日,目擊事件不曾斷絕。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飛碟事件

南海疑雲

一位無人機愛好者操控自己的無人機在南海上空觀察,突然在前方出現了12個光點

它們每4個一起排成3隊,有序前進。正當無人機想要進一步探明究竟,卻因為電量不足被迫降落。

視頻中,這12個光點前進了一段距離,之後便消失了。

它們一同出現,又一同消失。

起初,無人機的主人認為很有可能是別的無人機在排練。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南海上空的不明飛行物

但是分析了它們的飛行速度後發現,這不是無人機能夠達到的速度,甚至連目前最先進的戰鬥機也很難達到。

一時之間,UFO這個詞語浮現在了大家眼前。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不明飛行物?

UFO是不明飛行物的縮寫,泛指一切無法解釋的空中可疑物體。

由於這一類物體中,飛碟最多,所以很多人也用UFO來代指飛碟。

南海的這次目擊,很有可能就是不明飛行物在視察地球,它們正在高速掃描地球的信息,錄入飛行器,並傳回它們的母星。

然而,有人卻指出,或許這是哪個國家在測試自己的新型武器,由於不方便透露,於是只能謊稱不明飛行物。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不明飛行物

UFO騙局

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頻發UFO目擊事件,而且見到最多的是扁平形狀,猶如餐桌上的碟子,人們稱其為飛碟。

據稱當時還發生過幾次飛碟墜落事件,但是被官方秘密處理

在美國的西部沙漠,有一個倉庫,專門用來存放UFO殘骸,據說美國想要模擬外星人的飛碟製作最新的飛機。

1989年,美國的B-2戰鬥機首飛成功,這架形狀扁平,號稱“幽靈”的戰鬥機,怎麼看都很像是飛碟的“仿冒品”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據說b-2轟炸機模仿了飛碟

一時之間,美國模仿飛碟的新聞傳得沸沸揚揚。

但是有人提出了一個想法,或許美國壓根兒就沒有仿造什麼飛碟,那些所謂的UFO目擊,很有可能就是軍方在試飛

因為當時美蘇正處於冷戰時期,雙方都希望有所隱瞞,於是美軍順水推舟,說這是不明飛行物。

至於那個倉庫,回收的也根本不是UFO碎片而是試飛失敗的飛機

這種失敗的新聞,軍方肯定是不想讓外界知道,當然得趕緊拖走立刻處理。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據稱美國曾經回收不明飛行物

由此可以推斷,上個世紀開始的UFO風雲,本質上就是美方打着不明飛行物的幌子,在遮掩自己新武器的研發

這裡面有一個神奇的現象,那就是,隨着攝影器材越來越先進拍攝到不明飛行物的次數反而越來越少

遺留至今的很多影像資源,都不是很清晰。

有人猜測,這是因為,過去的不明飛行物目擊,很有可能就是人們眼花設備模糊,加之人們有心理暗示,所以認為是UFO。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人們拍攝到的不明飛行物

現在設備清晰了,拉進一看就知道是什麼,自然就不會多想了。

所以,現在有很多人認為,上世紀的不明飛行物目擊,有大約90%是假的

要麼是美軍的試驗,要麼是設備的不清晰,要麼就是人們出於各種目的編造的,就好比那些麥田怪圈一樣。

但是,在一些古籍裡面,也有不明飛行物的記載,古代的時候,總沒有什麼飛機會讓人誤解。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麥田怪圈

北宋帽妖

古裝劇《夢華錄》中提到的帽妖,其實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這也是我國正史中唯一記載的不明飛行物事件

北宋真宗年間,都城開封,當時稱為汴京,出現了一種形狀似帽子的妖怪,它們能在空中飛行,會發光,還能幻化為狼吃人,一時之間整個首都人心惶惶。

這個案件被記錄在續資治通鑒長編裡面。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北宋帽妖案被認為是古代的UFO

宋朝時候的帽子,中間高兩邊有很長的帽檐,這個帽妖看起來和所謂的飛碟有幾分相似。

所以人們認為,這就是北宋的UFO事件

後來真宗下令嚴查案件,前前後後抓了好幾百號人,還處死了6人,一直鬧了好幾個月才平息。

史書上認為這是別有用心之人設計的恐慌。

但是也有人認為,不明飛行物是真,利用此事之人也是真,只不過二者撞在了一起。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北宋都城

因為在古代,人們沒有什麼科學知識,遇到這種事情,他們必然就要往鬼神之說上扯。

很有可能前腳發生了不明白飛行物,後腳就有人在散布恐慌

據最開始記載帽妖是“偶傷人”,但是到了最後變成了“必傷人”。

不過這件事情再怎麼說距離現在已經900多年了,事情的真相究竟怎樣,我們無從得知。

只能將此事改編成電視劇,進行演繹。

然而宋朝還不是最早看見不明飛行物的時代,早在史前,人類還居住在岩洞中的時候,壁畫上就有類似於飛碟、宇航員的圖像

人們甚至一度認為,智人曾經與外星人接觸過,才開始了開掛之路。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壁畫上的“外星人”

遠古接觸

人類的進化路程非常逆天,從南方古猿下地算起來,只有大約400萬年的跨度,400萬年在進化歷程中真的非常短。

要知道恐龍進化了1.6億年都沒能進化出智慧生命模式,人類就用200萬年的時間,將腦容量足足翻了2倍

並且智人是最後一個走出非洲的人類物種,早在我們的祖先之前,就有直立人走出非洲,閃耀亞歐大陸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早期的古猿們

然而,直立人在100多萬年的時間裡,不僅沒有將種群規模擴散,反而把自己給玩滅絕了。

大約20萬年前,在智人還沒有到達亞洲的時候,亞洲地區的直立人就已經不復存在。

智人卻在短短10萬年的時間內,又是進入北極圈,又是跨越白令海峽,還遠赴澳大利亞大陸以及南太平洋

可以說除了南極洲,智人把能去的地方都去了。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智人的遷徙之路

這個進化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直接碾壓了其他人屬物種,如果只是按照正常路線進化,真的能這麼快?

於是有人認為,智人被外星人改造過,因此才能承受北極的嚴寒青藏高原的缺氧

同時,外星人還將智慧灌輸到了智人的腦海里,最後締造了文明,有了今天的科技。

對於它們而言,我們更像是實驗品,所以才要時刻監視,以觀察實驗的動態。

所以從古至今,我們總是會發現不明飛行物的蹤跡。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外星人曾參與改造人類?

對於外星文明的擔憂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霍金生前的擔憂很有可能不必要,因為外星人早已經知道了我們的存在,我們暴不暴露行蹤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不過霍金也說過,不要招惹外星人,因為很有可能我們不是它們的對手。

這就好比拿小白鼠做實驗,結果小白鼠咬了實驗人員一口。

發生這樣的事情,小白鼠會有怎樣的結局?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霍金曾警告大家不要暴露地球的位置

作為人類的我們再清楚不過了。

如果我們招惹外星人,可能那隻小白鼠就是我們的下場

但是也有科學家認為,外星文明可能並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會因為距離太過遙遠而無法與地球產生聯繫。

地球暴露了?南海上空曾出現不明飛行物,12個神秘發光物排隊飛行 - 天天要聞

古老的壁畫

這些UFO也好,還是人類進化中接觸外星人也罷,都只是假設,目前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常吃的食物會影響大腦,增加焦慮/抑鬱風險 - 天天要聞

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常吃的食物會影響大腦,增加焦慮/抑鬱風險

撰文丨宋文法來源丨醫諾維當我們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吃垃圾食品來緩解壓力,殊不知,這種做法會適得其反。高脂飲食(HFD),是指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早期多項研究顯示,長期高脂飲食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疾病、肥胖,甚至癌症,此外,高脂飲食還會以某種方式影響你的大腦,從而引發焦慮。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
中科院院士陳十一:工業軟件影響“萬億級”GDP,武漢可將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結合 - 天天要聞

中科院院士陳十一:工業軟件影響“萬億級”GDP,武漢可將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結合

6月14日,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東湖高新區舉行。大會主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以《工業軟件引領數智革新 激發未來產業新動能》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他指出,當前工業軟件已經應用到各個行業,不用工業軟件做設計的企業不是創新企業。武漢可將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結合起來,解決製造業核心的技術提升問題,甚...
多學科知識完美融合,走進衡川實驗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 - 天天要聞

多學科知識完美融合,走進衡川實驗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

為豐富學生學習生活,促進學科融合教學,6月5日,自貢衡川實驗學校高一年級舉辦了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活動將科學、美術、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學科知識完美融合,共收到學生科普影像作品35部,現場展示作品14部。富順縣美術教研員林霞、高一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基因編輯新突破: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悄然而至 - 天天要聞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基因編輯新突破: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悄然而至

介紹在基因編輯技術不斷創新的前提下異種移植取得的最新成果,評述並指出異種移植大規模臨床應用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導 讀由於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患者數量與供體數量短缺的嚴重失衡情況,器官短缺仍然為限制器官移植技術發展的瓶頸。近年來隨着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異種移植開始頻繁進入臨床試驗,也取得了矚目...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 天天要聞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實習生 劉秋妤“不同於一般的科研儀器中心或平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量大、投資大、能力強、技術複雜先進、生命周期長,具有明確的科學目標。”6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受邀參加武漢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儀式後,做客“珞珈講壇”,以“國之重器與科技創新”為主題帶來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