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2024年06月14日22:50:17 科學 5019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

實習生 劉秋妤

“不同於一般的科研儀器中心或平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量大、投資大、能力強、技術複雜先進、生命周期長,具有明確的科學目標。”6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受邀參加武漢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儀式後,做客“珞珈講壇”,以“國之重器與科技創新”為主題帶來了一場專題講座。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 天天要聞

“大科學裝置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包括專用設施、公共實驗平台和公共基礎設施。”白春禮院士首先介紹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發展態勢。他表示,我國布局建設的7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34個已建成運行,部分設施邁入全球第一方陣。其中,“中國天眼”fast便是例證之一。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其巨大的接收面積達到了驚人的25萬平方米。

這究竟有多麼大呢?白春禮院士幽默地表示,“fast坐落於風景秀麗的貴州省。大家都知道茅台是貴州特產,所以有人算了一下,如果用茅台酒來填滿fast,那麼其容量足以讓全世界每個人都能分享到四瓶。”

愛因斯坦曾言:“未來科學的發展,無非是繼續向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軍。”白春禮院士表示,國之重器便是研究宏觀和微觀世界的利器。包括暗物質暗能量研究、黑洞研究,宇宙、天體、宇宙生命起源等,這些方向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可以使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實現重大飛躍,引發新的物理學革命,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堅實支撐。例如,“太極一號”衛星實現了我國迄今為止最高精度的空間激光干涉測量,使我國的引力波研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在世界屋脊的屋脊,聆聽宇宙初啼。”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 天天要聞

此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輻射帶動和產業集聚效應,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新引擎。今年5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二號”科考船完成了一次歷時14天的科考航次。在這次航次中,白春禮院士不僅以科學家的身份全程參與,還親自隨“奮鬥者”號執行了深潛任務。他在水下進行了超過9個半小時的科考工作,成功下潛至7500米深的海域,成為迄今為止到達這一深度的最年長科學家。“本航次深淵實驗站的海底長期駐留試驗,既對系列關鍵技術進行了驗證,也為後續利用深淵實驗站開展新型深海科考應用奠定重要基礎。”白春禮院士說。

白春禮院士接着講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自然災害應對、環境污染治理等重大社會問題的處理上,展現了建設性貢獻。例如,2013年10月,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我國利用遙感衛星實時監測火情及蔓延趨勢,將分析結果和衛星數據提供給澳方。同年12月,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致信,表示“中國科學院提供的評估及時、高質,受到澳大利亞政府高層決策者以及救援人員的高度評價。”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 天天要聞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還對培養凝聚人才和促進國際科技合作,具有獨特的作用。”白春禮院士舉例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集聚和培養了一支400餘人的高水平工程和科研團隊,還包括大批青年學生,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用戶。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歐盟、中國、韓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和美國7個成員國聯合建設。加入iter計劃,我國逐漸走向世界聚變舞台的中心。

白春禮院士總結道,“面向未來,只有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才有可能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機遇期,實現從跟跑到並行甚至領跑的跨越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武漢大學供圖)

(來源:極目新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布,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