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核聚變反應堆設計可能是一個突破

2022年06月29日09:20:08 科學 1176


新的核聚變反應堆設計可能是一個突破 - 天天要聞

核聚變的前景是誘人的:通過利用為我們的太陽提供能量的相同原子過程,我們也許有一天能夠產生幾乎無限量的清潔能源。

但是,雖然核聚變反應堆自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存在,但科學家們還沒有能夠創造出能夠以可持續方式生產能源的設計。阻礙核聚變的是政治、缺乏資金、對電源的擔憂,以及潛在的無法克服的技術問題,這些都是一些障礙。今天,我們擁有的核聚變反應堆仍停留在原型階段。

然而,新澤西州的研究員邁克爾·扎爾斯特夫(MichaelZarnstorff)最近在幫助兒子進行一項科學項目時,可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澤西州馬克斯·普朗克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Zarnstorff和他的同事在一篇新論文中描述了一種更簡單的恆星器設計,這是最有希望的核聚變反應堆之一。

聚變反應堆通過將兩個原子核碰撞或聚變產生一個或多個較重的原子核來發電。這一過程可以釋放大量能量。但實現融合是困難的。它需要將氫等離子體加熱到100000000°C以上,直到氫核熔合併產生能量。毫不奇怪,這種超高溫等離子體很難使用,它會損壞和腐蝕反應堆昂貴的硬件。

恆星加速器是一種利用外部磁鐵通過特定方式“扭轉”熱等離子體的流動,來控制和均勻分布熱等離子體的裝置。為了做到這一點,恆星加速器配備了一系列複雜的電磁線圈,可以在裝置內產生最佳磁場。

“螺旋線圈是恆星器中最昂貴、最複雜的部分,必須以非常複雜的形式以非常高的精度製造。”這篇新論文的主要作者、物理學家佩爾·赫蘭德說。

新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使用永磁體,永磁體的磁場由材料本身的內部結構產生。正如《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所述,Zarnstorff意識到,釹硼永磁體的性能就像冰箱的磁鐵,只有更強的永磁體才能變得足夠強大,有可能幫助控制恆星中的等離子體。

新的核聚變反應堆設計可能是一個突破 - 天天要聞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寫道:“他的團隊的概念設計將更簡單的環形超導線圈與連接在等離子體真空容器外的煎餅狀磁鐵結合在一起。”“就像冰箱磁鐵只粘在一側一樣,這些磁鐵主要在容器內部產生磁場。”

從理論上講,在恆星機上使用永磁體將更簡單、更實惠,並將釋放出設備上的寶貴空間。但研究人員確實注意到了一些缺點,如“磁場強度的限制、不穩定性和退磁的可能性”。

無論如何,商業化的核聚變能源即使有,也不會很快出現。但是,除了新的恆星器設計理念外,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發展。最值得注意的例子之一是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

ITER去年宣布,希望在2025年前完成世界上最大托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的建造。該項目的目標是通過證明反應堆能產生比消耗更多的能量來證明商業核聚變是可能的。但即使ITER實驗成功,核聚變電站也可能至少要到2050年才能上線。

在地球上實現可持續的核聚變能源仍然是一項“重大科學挑戰”,前途未卜。此外,一些科學家質疑,這種能源是否真的像許多人聲稱的那樣清潔、實惠和安全。但是,對核聚變反應堆設計的新見解,如新論文中所述,可能有助於加快開發有朝一日可能成為後碳社會主要能源的進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 天天要聞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5月19日,以“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為主題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廣州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目前廣東在全省同步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各地通過開展生態徒步行、野生動植物標本展、生物多樣性科學畫...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各學科與AI技術的合作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舉行的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首屆科技文化節開幕式上,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人工智能專家圍繞AI與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的融合運用展開對話。 左一到左五分別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執行負責人楊燕青,中國...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 天天要聞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據 NHK 報道,當地時間周五,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 AI“發明”的設備是否能獲得專利一事作出裁決 —— 以“發明人必須是人類”為由,裁定不為其授予專利。據報道,居住在美國的原告為人工智能自主發明的設備申請專利,發明人的名字卻是“自主發明本產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專利局就已經...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我曾經親眼看着白鱀豚的離去,現在絕對不能讓江豚離開我們了。”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明浩就開始從事長江野生動物保護。三十年來,張明浩經歷了過度捕撈、水質污染,最嚴重的時候銅陵江面幾乎無魚可釣。如今,隨着長江十年禁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魚群嬉戲,代表長江生態的物種江豚再度歸來。“目前在銅陵...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 天天要聞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電 (王在御 王君妍)記者19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成功應用,標誌着中國在深層潛山油氣藏開發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 天天要聞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面向AI爆髮帶來的極大算力需求,對RISC-V的需求也將快速增加。”在5月18日舉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構對芯片設計全產業鏈都具有重要影響,入選《MIT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的RISC-V,因其模塊化、可定製化、靈活開源等特點,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24年抗量...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 天天要聞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17日,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創始人馬斯克宣布,繼年初首個參與該公司腦機設備植入實驗的患者手術成功100天後,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腦機接口設備的人體植入手術。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 天天要聞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圖說:科學大咖接過聘書,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節今天下午在張江科學會堂啟動。啟動儀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學家等收到了特別的聘書——他們將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校擔任“科學副校長”。他們中,既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長李昕、復旦大學希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