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是否會全球大流行?廣東專家團隊最新研判

2022年06月27日19:54:07 科學 1647

猴痘是否會全球大流行?廣東專家團隊最新研判 - 天天要聞


廣東衛生在線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悉,2022年6月,《Zoonoses》發表了以該院院長盧洪洲教授為通訊作者的研究論文“The Novel Monkeypox Outbreak: What Should We Know and Reflect On?”。


COVID-19仍在全球大流行之際,世界對第二個公共衛生威脅——猴痘的暴發保持高度警惕。作為天花的近親,猴痘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曾在非洲地區流行。然而,2022年5月以來,作為非猴痘流行地區的歐洲出現了新的疫情,且該地區報道的病例中,缺乏相關的疫區旅居史。面對這一前所未有的事件,盧洪洲團隊認為,應該普及有關猴痘的重要知識,來促進全球公共衛生防控。



猴痘能否通過性傳播值得探討


文中指出,猴痘的主要流行地在非洲中部和西部,通常靠近熱帶雨林,包括樹松鼠、岡比亞袋鼠、睡鼠、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在內的多種動物物種已被確定為對猴痘病毒易感。


猴痘可以通過人畜或人人傳播,人類的主要感染途徑有以下幾種:

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或其損傷的皮膚、黏膜;直接接觸感染者損傷的皮膚、21天內被其污染的物體或密切接觸其呼吸道分泌物。母嬰垂直傳播或圍產期密切接觸可能會導致先天性猴痘。

自1970年以來,已有11個非洲國家報告了人猴痘病例,且人類猴痘病例的數量一直在上升,其中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增幅最為顯著。就診時的中位年齡從4歲(1970年代)增加到21歲(2010-2019年),原因可能與停止天花疫苗接種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發現的猴痘病例中,大多數病例為男男性行為人群,且大多數病例無猴痘流行地區的相關旅行史。猴痘是否能通過性傳播途徑傳播這一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目前尚無特效藥
天花疫苗效果有待評估


猴痘通常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指疾病在發生髮展到一定程度後,靠機體調節能夠控制病情發展並逐漸恢復痊癒的疾病,一般來說,在沒有嚴重其他併發症的情況下,只需對症治療或不治療),癥狀可能持續2至4周。不同於水痘,猴痘的皮疹更集中在面部和四肢而不是軀幹上,超過70%的病例面部、手掌、腳底和口腔黏膜出現皮疹。


猴痘是否會全球大流行?廣東專家團隊最新研判 - 天天要聞

猴痘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以對症治療和優化護理照護為主,以減輕癥狀、控制和預防併發症;對於嚴重病例,可考慮選擇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目前被批准用於猴痘治療的藥物有brincidofovir和tecovirimat兩種。


在疫苗接種方面,目前全球多國保存的天花疫苗多為複製型組織培養疫苗,對猴痘的保護作用能達到85%左右,可減輕癥狀的嚴重性。201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批准的減毒天花疫苗Jynneos(MVA-BN),屬於非複製型猴痘疫苗,可用於成人天花及猴痘的預防。但目前,這個疫苗也僅推薦高危人群和密切接觸者預防使用,其阻斷和預防暴發的效果有待評估。



猴痘病毒不太可能全球大流行


盧教授團隊指出,天花的根除和疫苗接種工作的停止為猴痘獲得臨床“優勢”鋪平了道路。此外,由於大多數猴痘病例發生在非洲農村,疑似漏報可能導致這種病原體的潛在威脅被低估。但猴痘病毒與新冠病毒不同,是通過與體液(例如咳嗽產生的唾液)的密切接觸傳播。這表示患有猴痘的人感染的密切接觸者可能會比新冠少得多。


此外,猴痘是由相對較大的DNA病毒引起的,比RNA病毒更擅長檢測和修復突變,這意味着猴痘病毒不太可能突然突變成一種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從而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


在論文中,盧洪洲團隊還強調,目前全球人群對痘病毒免疫力普遍較低,且本次疫情主要確診病例為男男性行為人群,應警惕合併HIV感染增加猴痘感染的風險及感染後疾病嚴重程度。


隨着越來越多國家放寬對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全球旅行和貿易也在逐步地恢復,猴痘疫情的暴髮帶來了警示:在互聯互通的世界之中,疾病傳播風險也是全球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




編輯 | 周艷梅 責編 | 張秀麗

來源 |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 天天要聞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5月19日,以“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為主題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廣州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目前廣東在全省同步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各地通過開展生態徒步行、野生動植物標本展、生物多樣性科學畫...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各學科與AI技術的合作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舉行的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首屆科技文化節開幕式上,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人工智能專家圍繞AI與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的融合運用展開對話。 左一到左五分別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執行負責人楊燕青,中國...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 天天要聞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據 NHK 報道,當地時間周五,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 AI“發明”的設備是否能獲得專利一事作出裁決 —— 以“發明人必須是人類”為由,裁定不為其授予專利。據報道,居住在美國的原告為人工智能自主發明的設備申請專利,發明人的名字卻是“自主發明本產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專利局就已經...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我曾經親眼看着白鱀豚的離去,現在絕對不能讓江豚離開我們了。”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明浩就開始從事長江野生動物保護。三十年來,張明浩經歷了過度捕撈、水質污染,最嚴重的時候銅陵江面幾乎無魚可釣。如今,隨着長江十年禁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魚群嬉戲,代表長江生態的物種江豚再度歸來。“目前在銅陵...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 天天要聞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電 (王在御 王君妍)記者19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成功應用,標誌着中國在深層潛山油氣藏開發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 天天要聞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面向AI爆髮帶來的極大算力需求,對RISC-V的需求也將快速增加。”在5月18日舉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構對芯片設計全產業鏈都具有重要影響,入選《MIT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的RISC-V,因其模塊化、可定製化、靈活開源等特點,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24年抗量...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 天天要聞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17日,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創始人馬斯克宣布,繼年初首個參與該公司腦機設備植入實驗的患者手術成功100天後,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腦機接口設備的人體植入手術。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 天天要聞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圖說:科學大咖接過聘書,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節今天下午在張江科學會堂啟動。啟動儀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學家等收到了特別的聘書——他們將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校擔任“科學副校長”。他們中,既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長李昕、復旦大學希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