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2021年10月11日16:23:02 科學 1939

星玫 MorningRocks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熱愛未知,比如宇宙和清晨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

照顧着

歷代的星辰

白鶴林《孤獨》


地球世界中有一個「外空委員會」——不要聯想為銀河護衛隊,這是一個 1958 年成立的聯合國特設組織,制定了外層空間的共用條約,包括《國際責任公約》、營救協定和月球協定等等。


按照 1967 年太空競賽期間 90 多個國家簽訂的國際條約,外層空間不屬於任何國家的管轄範圍,各國可以自由進入,不論其經濟和科學發展程度。同時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應該是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可是,之前,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其中指出美國不應該假定原本的外層空間條約適用於普通的私營公司,讓它們有更多的可利用餘地,更進一步強調「外層空間不屬於人類共有」(Outer space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 global commons.)。


言外之意,地球上的普通人,比如沒有擁有巨額財富的你我,根本沒有權利自由探索宇宙——這個地方只屬於比如埃隆·馬斯克的 SpaceX 和傑夫·貝佐斯(也是亞馬遜創始人)的 Blue Origin 這樣的超級公司。


但是精神上的探索沒有人可以制止,請不要浪費這種寶貴的公共資源啊~


登月 50 年紀念!

© NASA, Matthew Skeins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2018 年 6 月1 日,NASA 籌備了一場「阿波羅登月計劃 50 周年慶典」並公布了這款紀念 Logo ↑

裡面有許多細節: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首先是單詞「Apollo」中兩個 o 分別被嵌入了月球和火星,意味着 NASA 在登月之後的 Next giant leap(重要的下一步)是登陸火星。


此外,在數字 50 邊上的是獵戶三星,代表太陽系之外的宇宙深空探索。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1969-1972 年是阿波羅計劃宇航員們的連續登月年,所以未來三年都會是這場宇宙活動的 50 周年紀念慶典


R.I.P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照片中的人是阿波羅 12 號成員 Alan LaVern Bean,第四位踏上月球的宇航員,他剛剛於 2018 年 5 月 26 日離開人世。

自 1981 年從 NASA 辭職後,Alan 成為了一名藝術家——拿出剩餘人生的全部精力來進行油畫創作。他說,由於自己 18 年的外空探索生涯,很幸運地去過一些畫家們從未去過的地方,必須得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 Alan LaVern Bean

他使用的顏料是獨一無二的——裡面摻了月球上的塵土。

“我必須找出給月球增加顏色卻又不失其原來面目的方法。如果我是一個畫月球的科學家,會把她畫成灰色。但我是一個畫家,所以我能夠給月亮添些色彩。”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我想,他是覺得地球太乏味,所以又回到月亮上去了吧~

貪食蛇

© Eric Lagadec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歐洲南方天文台的大型光學望遠鏡 VLT Telescope「啊嗚~」一口吞掉了月亮!


細指環星雲

© ESO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沙普利 1 是位於矩尺座的行星狀星雲,距離地球約 1000 光年。

從地球上觀測它會發現形狀非常特殊,不是慣常看到的雙極形態,而是完美的環狀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大多數行星狀星雲在觀測時展現出雙極結構,比如上圖這個 M2-9

最出名的狀行星當屬 M57,位於北半球天琴座。

天空中愜意的一個小環,卻是恆星將死之態——這種天體是紅巨星演化成白矮星之前的最後階段,將氣體殼驅逐到周圍並電離而形成。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DSLR 相機捕獲的 M57 環狀星雲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接近真實色彩的 M57 影像


比宇宙深空還黑的地方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細思極恐系列。

我們這顆星球上大約 70% 都是海洋,平均深度 3682 米。

由於 100 米以下的深海已經無法透入一絲光線,所以,其實地球上大部分區域都處於永恆的黑暗之中。


Hi~

© NASA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宇航員 Stephen Robinson 在國際空間站上操作機械臂,樣子很可愛~


玻璃珠

© Gerald Eichstädt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木星南極周圍的漩渦雲層向赤道漫延。

Gerald Eichstädt 將朱諾號捕捉的極區照片做了處理,按照光照程度將幾張不同曝光的照片結合在一起,以此來突出木星昏暗的黃昏區域特徵。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藍色日落

© NASA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看一場火星上的藍色日落


風 暴 來 襲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火星本來就是個沙塵暴時常光顧的地方,但這次的 6 月風暴,是有史以來我們在這顆紅色星球上觀測到最強烈的一次,面積超過 4100 萬平方公里——跟整個俄羅斯的面積相當,遮天蔽日。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因為這樣盛大的自然現象,NASA 已經暫停了火星上的科研探測活動。

科學家還模擬了機遇號探測器「看到」太陽在沙塵暴之下逐漸熄滅的火星天空視圖: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快逃跑啊機遇號~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更多「這些宇宙圖好美」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45 年過去了,我們沒有走得更遠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在廣闊無垠的時空里,像質子一樣思考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從星星、黑洞到我們的情感,都有質量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歷代的星辰 這些宇宙圖好美系列之一 - 天天要聞

Morning Rocks

一個小眾,安靜,展示未知之美的線上雜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 天天要聞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Q輻射具有兩面性!“快把WiFi關了,有輻射!”“電腦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輻射!”“孕婦必須穿防輻射服!”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眾對輻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懼。然而,科學真相往往顛覆認知。恐懼:混淆與誤解公眾對輻射的深度誤解和過度恐慌,常因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輻射類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等高能輻...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近日,寧德時代起訴海辰儲能等主體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已由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定於8月12日開庭審理。這場糾紛因兩家企業在587Ah儲能電池標準領域的競爭引發行業關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儲能港股IPO關鍵期,其上市進程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 天天要聞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導讀】中科曙光擬與中科星圖共同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太空計算正成為新的戰略新興技術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圖7月8日晚公告稱,雙方當日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落地、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太空算力服務...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 天天要聞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中國藍新聞 浙江之聲記者 徐欣悅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熱帶風暴級),今天13時中心位於溫州偏東方向約118公里的海面上,預計將於今天傍晚到夜間在台州到寧德一帶沿海登陸。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胡堯文介紹,目前看,儘管颱風強度不強,但有三個特點要特別關註:一是路徑罕見,作為第一個從南海穿過台灣海峽再可能登陸浙...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院士相聚上海,預測未來50年科學發展 - 天天要聞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院士相聚上海,預測未來50年科學發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等眾多科學家和青年科研人員相聚上海黃浦江畔,參加“未來科學大獎十周年慶典·科學峰會”。這場峰會聚焦科學未來發展趨勢,在對話環節請科學家預測未來、寄語青年。西湖大學校長、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得者施一公院士認為,AlphaFold(阿爾法摺疊)人工智能系統的問世,改變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