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渭南上空出現神秘雲團,不斷膨脹極為壯觀,這預示着什麼?

2021年09月27日22:58:05 科學 1870

近日,在陝西渭南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大片神秘的雲團,這些雲團在天空中不斷聚集、膨脹,看起來十分詭異又壯觀。

對此,很多人都在擔心,因為今年以來,異常天氣現象出現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眼看着2021年就快要結束了,真的是不希望再發生什麼大事了,那麼,這一次出現在陝西渭南上空的神秘雲團,會是要地震的前兆嗎?

陝西渭南上空出現神秘雲團,不斷膨脹極為壯觀,這預示着什麼? - 天天要聞

陝西渭南會出現大地震嗎?

有人猜測,出現在陝西渭南上空的,可能是地震雲,不過,事實上所謂的“地震雲”,它其實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偽概念,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當天空中出現魚鱗狀、放射狀、莢狀、肋條狀、絮狀等雲的時候,就是大地震的前兆。

而且這一次出現在陝西渭南上空的神秘雲團,它是非常濃厚的,而且距離地面很近,而且看起來黑壓壓的一片,和所謂的“地震雲”出現的時候,天空往往是晴朗的,雲的顏色也是白色的截然不同,因此,可以說渭南上空的神秘雲團,是和地震雲無關的。

陝西渭南上空出現神秘雲團,不斷膨脹極為壯觀,這預示着什麼? - 天天要聞

那麼,陝西有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嗎?在歷史上,陝西渭南發生的特大地震,還是在1556年的時候,這場大地震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歷史之一,震級為8級,有姓名的死亡人數就達到了83萬人,也是目前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大地震。

這場大地震是發生在明朝的嘉慶年間,之所以死亡人數如此高,一個是由於當時大地震到來的時候,正好是深夜,而且震中都是人口密集地區,再加上當時救災、醫療等手段都不發達,地震結束之後,當地又發生了嚴重的瘟疫和饑荒,這才導致了如此高的死亡人數。

陝西渭南上空出現神秘雲團,不斷膨脹極為壯觀,這預示着什麼? - 天天要聞

從地理位置來看,陝西位於華北地震區上,從地震頻率和地震強度來看,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特別是在明朝時期,陝西曾經多次發生過7級以上的大地震,因此,未來陝西會再次發生地震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至於何時會發生就好說了。

畢竟在明朝時期的多次大地震結束之後,過去的400多年時間裡,陝西從地震的角度來說,還是比較太平的,而且多年來的監測結果也表明,陝西的地震帶目前還是比較平靜的,只要短期內不發生蹊蹺板效應,基本上未來很長時間裡,都還是安全的。

陝西渭南上空出現神秘雲團,不斷膨脹極為壯觀,這預示着什麼? - 天天要聞

那麼,陝西渭南出現的神秘雲團是什麼呢?

最近一段時間,陝西一直都處於多雨的狀態,因此,也有觀點認為,這一次出現在陝西渭南的神秘雲團,也可能是積雨雲。

和“地震雲”不同,積雨雲是由科學依據的一種天氣現象,它也被稱作“雷暴雲”,當它出現的時候,往往會在天空中形成濃厚的雲團,看起來就好像是黑雲壓境一般,非常壯觀。

陝西渭南上空出現神秘雲團,不斷膨脹極為壯觀,這預示着什麼? - 天天要聞

從照片的對比來看,陝西渭南上空的神秘雲團,的確和積雨雲很像,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裡,陝西渭南地區一直都是連日來的降雨,而且還多次出現過中到大雨的情況,所以,天空中出現積雨雲,也就沒有那麼奇怪了。

當然,在過去,入秋後的陝西,是並沒有這麼多雨的,近年來由於溫室效應的原因,導致全球的氣候都出現了異常,所以,陝西的降雨量也開始多了起來,特別是今年入夏以來,陝西更是降水驚人,這其實主要原因,也都與全球變暖有關。

陝西渭南上空出現神秘雲團,不斷膨脹極為壯觀,這預示着什麼? - 天天要聞

說起來,近年以來,我國北方地區的降水量明顯在增多,這也讓一些研究者認為,我國降水帶的北遷,可能會導致我國北方地區出現溫暖潮濕的氣候環境,而上一次我國北方出現類似的氣候環境,還是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

當然,我國北方重回“盛唐西周”的氣候環境,從大環境的角度來說,這並不算是一件好事,因為一個地方氣候環境的改變,也意味着其他地方也都隨之發生了變化,如果未來我國北方地區真的變得溫暖潮濕,這也意味着,我國南方一些地區,就可能會出現持續性的乾旱天氣,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陝西渭南上空出現神秘雲團,不斷膨脹極為壯觀,這預示着什麼? - 天天要聞

所以,雖然這一次陝西渭南地區出現的神秘雲團,並不是所謂的“地震雲”,陝西短期內也不會出現什麼可怕的自然災難,不過,這仍然在提醒着人類,要去保護環境了,早日阻止溫室效應的持續,否則如果北方地區真的降水過多,同樣會帶來不小的問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 天天要聞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Q輻射具有兩面性!“快把WiFi關了,有輻射!”“電腦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輻射!”“孕婦必須穿防輻射服!”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眾對輻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懼。然而,科學真相往往顛覆認知。恐懼:混淆與誤解公眾對輻射的深度誤解和過度恐慌,常因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輻射類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等高能輻...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近日,寧德時代起訴海辰儲能等主體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已由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定於8月12日開庭審理。這場糾紛因兩家企業在587Ah儲能電池標準領域的競爭引發行業關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儲能港股IPO關鍵期,其上市進程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 天天要聞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導讀】中科曙光擬與中科星圖共同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太空計算正成為新的戰略新興技術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圖7月8日晚公告稱,雙方當日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落地、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太空算力服務...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 天天要聞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中國藍新聞 浙江之聲記者 徐欣悅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熱帶風暴級),今天13時中心位於溫州偏東方向約118公里的海面上,預計將於今天傍晚到夜間在台州到寧德一帶沿海登陸。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胡堯文介紹,目前看,儘管颱風強度不強,但有三個特點要特別關註:一是路徑罕見,作為第一個從南海穿過台灣海峽再可能登陸浙...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