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通常在每年5月21日前後,此時氣溫明顯升高,雨水增多,濕氣加重,氣候特點複雜多變。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順應節氣變化調整生活方式尤為重要。“1不穿、2不動、3不吃、4不熬、5要防”這些生活要點,有着傳統養生智慧,能幫助中老年人,平安度過小滿時節。
1.不穿:不穿過於緊身的衣物
小滿後天氣悶熱潮濕,過於緊身的衣物會阻礙汗液蒸發,影響體表散熱,導致身體熱量積聚,容易使人煩躁不安,還可能引發痱子、濕疹等皮膚問題。
中老年人皮膚調節功能減弱,更應選擇寬鬆、透氣、吸汗的棉質衣物,讓皮膚自由呼吸,保持乾爽舒適,預防皮膚疾病,也利於身體氣血運行。
2不動:劇烈運動和清晨露水未散時不動
不過度劇烈運動:
劇烈運動後,中老年人,身體難以快速恢復,且小滿時節氣溫高,劇烈運動易使大量出汗,耗氣傷津,導致身體虛弱,還可能因出汗後吹風引發感冒。建議選擇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運動,微微出汗即可,運動後及時補充水分。
清晨露水未散時不外出運動:
清晨空氣濕度大,花草樹木上的露水未乾,濕氣瀰漫。中老年人陽氣相對不足,此時外出運動,濕氣易從皮膚、毛孔侵入人體,加重體內濕氣,誘發關節疼痛、風濕等疾病。不妨等太陽升起,露水蒸發後再外出活動。
3不吃:不吃生冷食物、油膩食物、辛辣食物
生冷食物:
如冰淇淋、冰鎮飲料、生魚片等,小滿後人體陽氣外浮,脾胃相對虛寒,生冷食物易損傷脾胃陽氣,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
油膩食物:
炸雞、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在高溫天氣下更難消化,會加重腸胃負擔,還易生濕生痰,導致身體困重、食欲不振。
辛辣食物:
辣椒、花椒等辛辣之物,食用後易助火生熱,引發口腔潰瘍、便秘等上火癥狀,與小滿濕熱的氣候特點相悖。
4不熬:不熬夜、不熬神、不熬病、不熬餓
- 不熬夜:夜晚是身體修復和調養的關鍵時段,熬夜會打亂生物鐘,影響肝臟排毒和身體各器官的休息,導致免疫力下降。中老年人應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恢復。
- 不熬神:過度用腦、操心勞神會消耗氣血,引發頭痛、失眠等問題。保持心態平和,避免過度焦慮和緊張,可通過聽音樂、下棋等方式放鬆身心。
- 不熬病:身體出現不適時,不要硬扛,應及時就醫,以免小病變大病。中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疾病恢復能力弱,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
- 不熬餓:規律飲食對中老年人很重要,過度飢餓會使血糖降低,引發頭暈、心慌等癥狀。按時用餐,合理搭配飲食,保證營養攝入。
5要防:防中暑、防濕邪、防感冒、防心血管疾病、防蚊蟲叮咬
- 防中暑: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外出,外出時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陽帽、打遮陽傘、塗抹防晒霜等,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等防暑藥品。
- 防濕邪:保持居住環境乾燥通風,避免久居潮濕之地。可適當食用薏米、芡實等祛濕食物,也可用艾葉泡腳,驅除體內濕氣。
- 防感冒:小滿時節晝夜溫差仍較大,且室內外溫差明顯,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着涼感冒。
- 防心血管疾病:高溫天氣易使人體血液黏稠度增加,中老年人血管彈性差,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注意監測血壓、血糖,保持情緒穩定,飲食清淡,適量運動。
- 防蚊蟲叮咬:夏季蚊蟲活躍,蚊蟲叮咬不僅會引起皮膚瘙癢,還可能傳播疾病。使用蚊帳、蚊香、驅蚊液等做好防蚊措施,避免前往蚊蟲多的地方。
小滿時節,中老年人遵循這些養生要點,從生活細節入手,順應自然變化,就能更好地維護身體健康,享受舒適愜意的夏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