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多地高溫“爆表”,空調、風扇全力運轉都難以驅散周身暑氣。這時,一條“男子抱冬瓜睡覺降溫”的新聞迅速走紅網絡,不少人紛紛效仿,把冬瓜從廚房“請”上了床。那麼,抱冬瓜睡覺真能有效降溫嗎?從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養生消暑的秘訣呢?
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抱冬瓜睡覺確實有一定降溫效果。冬瓜含水量高達95%以上 ,堪稱“天然水枕”。當人體與之接觸,因兩者存在溫差,熱量會快速從體表傳遞到冬瓜上,從而讓人產生涼爽之感,和抱着涼水袋、靠着瓷磚牆降溫原理類似。
而在《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里,這背後也蘊含著中醫養生的精妙邏輯。《黃帝內經》倡導“天人合一”,強調人體與自然環境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夏季暑熱當令,人體陽氣浮越於外,氣血運行也更為旺盛。此時,藉助冬瓜這種天然的涼性食材來調節體溫,就像是順應自然的“順勢療法”。冬瓜皮作為一味中藥材,水煎內服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外用與人體接觸,同樣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驅散體表的暑熱,達到降溫寧神的作用 。
不過,《黃帝內經》還強調“陰陽平衡”,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抱冬瓜睡覺降溫這一方法的適應程度也有所差異。對於體內陽氣偏盛、體質燥熱的人群來說,抱冬瓜睡覺或許是一種不錯的消暑方式,能幫助他們平衡體內過盛的陽氣,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 。但對於脾胃虛寒、陽虛體質的人而言,冬瓜的寒涼之性可能會進一步損傷體內的陽氣,加重腹痛、腹瀉等癥狀。就像《黃帝內經》中所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過度損耗陽氣會影響身體健康 。
那麼,在高溫天氣下,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養生,安然度夏呢?《黃帝內經》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 作息遵循“夜卧早起”:夏季白晝漫長,夜晚短暫,人們可以適當晚睡早起,但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早上6 - 7點起床,這樣既能順應自然界陽氣的生髮與收藏規律,又能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 。同時,中午小憩30分鐘左右,有助於養心安神,補充精力 。
2. 飲食注重“清熱利濕”:多吃一些具有清熱解暑、利濕作用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薏苡仁、荷葉、西瓜、苦瓜等。這些食物既能幫助身體排出濕氣,又能緩解暑熱。比如,用綠豆和薏苡仁煮成粥,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健脾利濕;將荷葉泡茶飲用,可清熱解暑、散瘀止血 。但要注意,夏季人體陽氣浮於外,脾胃相對虛寒,應避免食用過多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 。
3. 運動講究“適度出汗”:夏季運動要適度,避免在烈日下進行劇烈運動,以免中暑。可以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時分,進行一些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微微出汗即可,這樣既能促進氣血運行,又能幫助體內陽氣宣洩。出汗後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
4. 情志追求“平和寧靜”: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心情煩躁、焦慮不安,而不良的情緒又會進一步影響身體健康。《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夏季對應心,所以要特別注重調養心神,保持平和寧靜的心態。可以通過聽音樂、讀書、繪畫、冥想等方式來舒緩情緒,讓自己的內心如夏日的湖水般平靜 。
抱冬瓜睡覺雖有一定降溫效果,但並非適合所有人,需根據個人體質謹慎選擇。在高溫天氣下,我們不妨從《黃帝內經》中汲取養生智慧,從作息、飲食、運動、情志等多方面入手,順應自然,調整生活方式,讓自己健康、舒適地度過炎炎夏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