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不碰煙酒卻查出胃癌晚期?醫生提醒:這5件事做多了
很多人認為只有煙酒才會對胃部造成損害,因此當從來不抽煙喝酒的人胃病發作時,就格外令人驚訝。其實生活中還有五件事特別傷胃,那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鹽飲食、長期食用腌制食品、
以及新鮮蔬果攝入不足。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病因,中國有近一半人感染,且感染後無法自愈。長期感染會導致胃黏膜炎症,進而引發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等癌前病變。高鹽飲食會直接損傷胃黏膜,而腌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在胃內會轉化為致癌物質亞硝胺。吸煙和飲酒則會進一步加劇胃黏膜的損傷,增加癌變風險。新鮮蔬果攝入不足則會導致維生素和抗氧化劑缺乏,降低胃黏膜的修復能力。
二、我國胃癌高發,5個因素是“元兇”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全球每年新發胃癌病例高達108.9萬例,其中近50%的胃癌都發生在中國。2022年我國胃癌新發35.87萬例,死亡26.04萬例,分別佔全部惡性腫瘤的7.43%和10.11%。
胃癌如此“偏愛”中國人,和5個因素息息相關。
1、幽門螺桿菌感染
醫學調查發現,中國85%的胃癌患者都有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經歷。正如李女士一樣,很多人忽視了幽門螺桿菌的防控,這才導致了胃癌的高發。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口口傳播,在無分餐習慣的地區,餐具也容易成為傳染源。
2、高鹽飲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5克,但我國很多居民每天鹽攝入量都遠遠超過了這個標準。高鹽飲食會直接損傷胃黏膜,破壞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胃癌風險。
3、長期食用
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在胃內會轉化為致癌物質亞硝胺。浙江大學醫學院團隊的一項長期食用腌菜的研究發現,經常吃腌菜的人,會顯著提升消化道癌症(尤其是食道癌)死亡風險。
4、吸煙飲酒
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刺激胃酸分泌,損傷胃黏膜屏障;酒精(尤其是高度酒)可直接導致胃黏膜糜爛、出血。兩者協同作用,顯著增加胃癌風險。吸煙者胃癌風險是非吸煙者的1.5-2倍,每日飲酒≥50克者,胃癌風險增加20%-30%。
5、新鮮蔬果攝入不足
新鮮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能夠保護胃黏膜,降低胃癌風險。研究表明,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量與胃癌發生的危險度呈負劑量反應關係。攝入量越高,胃癌風險越低。
三、身體出現5個異常,警惕是胃癌信號
胃癌會引起胃部組織病變,從而引發一些癥狀,雖然肉眼無法直觀地看到胃部,但是根據這些癥狀,人們也能發現胃癌的痕迹。
1、上腹部疼痛或不適
這是胃癌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是隱痛、脹痛、刺痛或灼痛。疼痛通常沒有明顯的規律,與進食也不一定有關,容易被誤認為是胃炎、胃潰瘍等常見的胃部疾病。
2、消化不良
包括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噯氣、反酸、腹脹等,這些癥狀也很容易被忽視,或者被當作普通的消化不良來處理。
3、黑便或便血
如果胃癌導致胃黏膜出血,血液會隨着大便排出體外,使大便變黑,呈柏油樣。
4、體重減輕
如果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可能是胃癌的一個信號。這是因為癌症會影響患者的食慾和消化功能,導致身體無法正常吸收營養,從而逐漸消瘦。
5、貧血
胃癌可能導致慢性失血,從而引發貧血。患者會出現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
四、預防胃癌並不難,牢記這5點
雖然目前醫學上對癌症有了一定的治療手段,但是一旦發生,患者遭受的痛苦、承受的風險仍然是巨大的,所以面對胃癌,也要以預防為主,做好5件事。
1、定期篩查幽門螺桿菌
建議大家定期進行幽門螺桿菌篩查,一旦發現感染,應及時進行根治治療。同時,實行分餐制,避免幽門螺桿菌的反覆感染。
2、保持低鹽飲食
減少高鹽食物和腌制食品的攝入,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5克。多吃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和抗氧化劑。
3、戒煙限酒
戒煙限酒,避免空腹飲酒。飲酒後飲用蜂蜜水或牛奶,可減少胃黏膜刺激。
4、定期體檢
體檢中的胃鏡檢查是發現胃癌的最佳手段。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3-5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有家族史的人群或疾病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檢查。
5、關注胃癌早期信號
如果出現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黑便或便血、體重減輕等癥狀,尤其是持續不緩解或逐漸加重時,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以便明確病因。
從醫學數據分析來看,中國的胃癌病發率和死亡率均不樂觀。很多人疑惑,不喝酒不吸煙,為何胃癌還會找上門,其實,癌症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吸煙喝酒只是其中之一。大家一定要重視胃部健康,少吃高鹽食物和腌制食品、多吃新鮮蔬果、避免吸煙飲酒、定期檢查,預防胃癌,守護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