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陽性檢出率連續16周波動上升,四問新一輪新冠感染

2025年05月25日16:22:08 健康 1950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侯佳欣 趙苑旨)5月23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了2025年4月全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報告情況。報告顯示,4月1日至30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68507例。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注意到,4月新冠新增確診病例達2025年1月以來新高,為3月的3倍,新增重症病例數也達到3月份的2.6倍。此外,新冠陽性檢出率連續16周波動上升。此輪新冠毒株有哪些特點?流行形勢會怎麼變化?人群應如何做好防護?

新冠陽性檢出率連續16周波動上升,四問新一輪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中國疾控中心官網截圖

毒株有哪些特點?致病能力有無增強?

報告顯示,4月1日至30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報送858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有效序列,均為奧密克戎變異株。主要流行株為XDV系列變異株,其中主要為第六代亞分支NB.1.8.1。

“這次引起感染的主要是XDV變異株及其子分支NB.1.8.1,它們仍然屬於新冠病毒的奧密克戎家族,是此前廣泛傳播的JN.1和XDE的‘重組後代’。”5月25日,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從致病能力上看,與此前流行的毒株並無太大區別,但免疫逃逸更強,之前陽過或者打過疫苗的,也可能再次感染。

新一輪感染主要癥狀有哪些?

李侗曾介紹,癥狀與感冒頗為相似,仍然以輕度的呼吸道癥狀為主,包括低燒、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少數人可能會有味覺、嗅覺的減退。不過李侗曾也提到,老年人仍是本輪新冠要重點防護的人群。此外,有糖尿病、高血壓、慢阻肺、腫瘤等基礎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也需做好防護。

這一輪新冠病毒流行形勢會怎麼變化?

“上一輪新冠疫情於2024年7月底、8月初達到高峰,此後逐漸走低。從新冠陽性檢出率看,本輪疫情從年初開始啟動,此後緩慢上升。”李侗曾稱,距離上一次大規模感染新冠已經超過半年,民眾體內對於新冠的抵抗力有所下降,再加上新毒株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所以出現了這一波小高峰。

關於這一輪新冠病毒流行形勢,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近日接受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採訪時預測,目前仍處在爬坡階段,預計6月底前結束流行,持續6至8周時間。“我們有一個預測模型,用於研判疫情形勢,預計6月底左右結束流行,現在處於爬坡階段,將逐步接近高峰。”鍾南山說。

人群應如何做好防護?有哪些特效藥?

“對於高風險人群,仍然應做好防護,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減少不必要的聚集等等。”不過李侗曾也提到,儘管新冠陽性感染率有所增加,但發展為重症的患者極少,民眾無需過於擔憂。

在治療上,李侗曾介紹,我國新冠治療藥物選擇較多,比如像先諾特韋、阿泰特韋、來瑞特韋等,目前均已納入醫保。對於重症的高風險人群,一旦確認感染應儘快開啟抗病毒治療;對於多數輕症患者而言,則可以選用一些緩釋藥物,包括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要強調的是,無論輕症還是重症,感染後一定要注重休息,避免因為勞累而加重癥狀,也避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可降46%胃癌風險,醫生:別錯失腫瘤干預時機 - 天天要聞

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可降46%胃癌風險,醫生:別錯失腫瘤干預時機

為響應全國“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號召,提升市民早篩意識,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專家團隊走進靜安區江寧路長者照護之家,舉辦“胃腸道精查,早癌早發現”專題健康講座。活動中,中山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師周敬結合臨床案例為居民講解胃癌及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早期癥狀及防治策略。周敬特彆強調,幽門螺桿菌感...
馬德興:丁旋腰椎四根骨頭骨折,代陳穎半月板受傷 - 天天要聞

馬德興:丁旋腰椎四根骨頭骨折,代陳穎半月板受傷

5月25日,足球記者馬德興介紹了武漢江大女足在今年的一些困難情況,並認為,這個女足亞冠冠軍對目前正處於低谷之中的中國足球、中國女足而言,這無疑是輸入了一針強心劑,更顯得彌足珍貴。馬德興:從2024年開始,武漢江大女足的整體實力就因為足協推出的女足俱樂部“投入帽(即年度總投入不得超過3000萬元)”“工資帽(含獎...
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藍莓的4倍! - 天天要聞

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藍莓的4倍!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又到了吃桑葚的時候,紫黑透亮的小果子,酸甜可口、豐滿多汁。桑葚的吃法頗多,可洗乾淨後直接生吃,還能榨汁、配酸奶、泡酒……特別百搭。桑葚的營養 膳食纖維桑葚的膳食纖維含量在水果中屬於優秀水平,其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達
我國8成胃癌與該風險相關,分子醫學中心攜手體檢機構破解“三高一低”難題 - 天天要聞

我國8成胃癌與該風險相關,分子醫學中心攜手體檢機構破解“三高一低”難題

幽門螺桿菌(Hp),被稱為藏在胃裡的“隱形殺手”。它是一種寄生於胃黏膜的細菌,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為40%至60%,且呈現高致病率、高耐葯率和低根除率的“三高一低”特徵。傳統經驗性治療方案因缺乏針對性,易導致治療失敗、藥物副作用疊加及耐藥性...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 天天要聞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5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著名醫學家、教育家顧玉東院士逝世,享年87歲。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中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黨的十五大代表,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主任,《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國家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