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過後背酸痛的經歷,有時是輕微的不適,有時卻疼得坐立難安。後背酸痛看似普通,背後卻隱藏着多種原因。了解這些成因,才能更好地應對和緩解疼痛,守護身體的健康。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剖析後背酸痛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生活習慣引發的後背酸痛
(一)姿勢不良
長時間保持錯誤的姿勢是導致後背酸痛的常見原因。如今,很多人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低頭玩手機或使用電腦,這種姿勢會使背部肌肉處於持續緊張狀態,久而久之,肌肉就會疲勞、勞損,進而引發酸痛。比如,彎腰駝背時,背部的豎脊肌等肌肉群承受的壓力增大,就像一直緊繃的橡皮筋,時間久了彈性變差,引發疼痛。而且,不正確的坐姿還會改變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導致脊柱受力不均,進一步加重後背的負擔。
(二)過度勞累
從事重體力勞動或進行劇烈運動,都可能讓後背肌肉過度勞累。例如,搬運重物時,背部肌肉需要用力維持身體的平衡和穩定,若用力不當或過度,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另外,一些健身愛好者在進行背部訓練時,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或者訓練強度過大,超出了肌肉的承受能力,也會引起後背酸痛。這種因過度勞累導致的酸痛,一般在休息後會有所緩解,但如果不注意調整,酸痛可能會反覆出現。
(三)睡姿勢不佳
睡眠佔據了我們一天中大量的時間,睡眠姿勢對後背健康影響很大。趴着睡會使脊柱處於扭曲狀態,增加後背肌肉和關節的壓力;側睡時如果枕頭高度不合適,會導致頸椎和後背肌肉緊張;仰卧時若床墊太軟,無法為脊柱提供足夠的支撐,同樣會引發後背酸痛。長期採用不良的睡眠姿勢,會讓後背在夜間得不到充分休息,反而加重肌肉疲勞,導致醒來後後背酸痛不已。
二、疾病因素導致的後背酸痛
(一)頸椎病
頸椎病不僅會引起頸部疼痛,還常常牽連到後背。頸椎發生病變後,會壓迫周圍的神經和血管,導致神經傳導異常和血液循環不暢。當累及到支配後背的神經時,就會引發後背酸痛,同時可能伴有上肢麻木、頭暈等癥狀。長期低頭工作、頸部受涼等都可能誘發頸椎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頸部姿勢,做好頸部保暖。
(二)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於腰椎間盤退變,在外力作用下,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從而引起一系列癥狀。當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到支配後背的神經時,會導致後背出現放射性疼痛,尤其是在彎腰、久坐後,疼痛可能會加劇。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無力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三)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骶髂關節等部位。早期癥狀常表現為下背部和臀部疼痛、僵硬,活動後可緩解,隨着病情進展,疼痛會逐漸向上蔓延至整個後背。這種疾病不僅會帶來疼痛,還可能導致脊柱畸形,影響患者的身體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四)內臟疾病牽涉痛
部分內臟疾病也可能引起後背酸痛。例如,心臟病發作時,疼痛可能會放射到後背,尤其是左側後背;膽囊炎、膽結石發作時,會引起右側肩背部放射性疼痛;腎臟疾病如腎結石、腎盂腎炎等,也可能導致後腰部及背部酸痛。當後背酸痛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如胸悶、腹痛、血尿等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排除內臟疾病的可能。
三、其他原因引發的後背酸痛
(一)心理因素
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狀態下,身體的肌肉會不自覺地緊繃,後背肌肉也不例外。這種精神性緊張性肌肉收縮,會導致後背酸痛,而且疼痛程度可能會隨着情緒波動而變化。此外,心理壓力過大還會影響身體的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進一步加重疼痛癥狀。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調節情緒,對緩解後背酸痛也十分重要。
(二)受涼受寒
後背受涼後,局部的血管會收縮,血液循環減緩,肌肉也會因缺血缺氧而出現痙攣,從而引發酸痛。在寒冷的天氣里,如果沒有做好後背的保暖措施,或者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冷風直吹後背,都容易導致後背受涼。尤其是女性,在經期身體較為虛弱,更要注意後背保暖,避免因受涼引發酸痛。
後背酸痛的原因多種多樣,從生活習慣到疾病因素,都可能成為背後的“推手”。了解這些原因後,我們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改善。如果後背酸痛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嚴重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以便得到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