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2025年05月24日08:13:05 健康 1428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我哥上個月才體檢完說心臟沒問題,前天在家洗完澡突然暈倒,送醫搶救沒回來,醫生說是心梗,天熱人累,我真是不明白,這都能出事?”

說這話的是一個快遞員,他坐在服務站門口擦汗,衣服背後已經濕透了,他說他哥才五十多,平時身體好得很,連高血壓都沒有。

他想不明白,這樣的人怎麼會突然就走了,他不知道,他哥出事的那天正好是高溫橙色預警,全城最高氣溫39℃。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人沒到中老年階段通常不會特別在意心臟,尤其是體檢報告上寫着“無明顯異常”,就更容易讓人放鬆警惕,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心梗不是慢慢積累出來的,而是被某一個瞬間推過了極限。

高溫就是那個瞬間,環境溫度的快速上升,會誘發心血管的連鎖反應,不僅僅是出汗那麼簡單,而是從血液流變到心肌供血,每一步都在超負荷運轉。

如果再加上其他刺激因素,就很容易出事,但很多人不信這個,不覺得熱會死人,他們以為心梗就是堵住了血管,可真正致命的,是不穩定斑塊破裂、血管痙攣和電生理紊亂,這些變化是熱天最容易觸發的。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劇烈運動在高溫下幾乎是硬傷,尤其是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之間,這個時間段地表溫度遠高於空氣溫度,有時能達到50℃以上,人在這種環境下運動,皮膚血流會大量分布,導致內臟相對缺血,心臟就更吃力。

肌肉在運動時對氧的需求也翻倍增加,血液供不上,缺血區的心肌會發生電解質紊亂,特別是鉀離子外流,引發心律失常。

貪涼也是夏天裡最容易出事的操作之一,很多人一進家門就吹冷風、喝冰水、沖冷水澡,這個過程會讓外周血管驟然收縮,導致血壓短時間內上升。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尤其是在飲用冰水的時候,迷走神經被強刺激,容易引起心率變化和瞬間血流動力失衡。

別以為這只是“刺激一下”,醫學上已經記錄過多例因冷刺激誘發冠狀動脈痙攣的猝死案例,癥狀來得快,病人甚至來不及說出一句話就已經倒地。

冷水澡也同樣危險,它不但會刺激交感神經,還會誘導心肌供血短缺,特別是在飯後或出汗狀態下,風險更高。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情緒的波動更是被嚴重低估的心臟觸發因子,夏天人的情緒本就容易起伏,熱讓人煩躁,睡不好、工作煩,都會讓交感神經系統長期處在興奮狀態。

這個系統控制着心率、血壓和血管收縮,一旦長期興奮,冠狀動脈的張力會升高,血管內皮功能也會變差。

而這不是靠吃藥能避免的,如果再加上熱、脫水、疲勞等外部因素,就等於在原本緊繃的神經上再打一個結,崩斷只是時間問題。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還有一點常被忽視,即飯後立即活動或洗澡,人體在飯後,血液會集中於消化道,用以支持胃腸蠕動與酶的分泌。

如果這時候進行體力活動或沖澡,血液供應會重新分配,心腦供血相對減少,有的人會感到頭暈,有的人可能直接出現短暫性腦缺血

對有潛在冠心病或血管病變的人來說,這種供血再分配可能直接引發心肌缺血,甚至導致電生理系統紊亂,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特別是在飽餐一頓後馬上洗澡,是觸發心臟事件的高風險行為,醫院急診數據里,飯後30分鐘內發生心梗的病例並不少。

很多人錯誤地把“出汗多”當成心臟健康的表現,覺得能出汗就說明血管通暢、代謝活躍,但其實,大量出汗後如果補水不及時或補得不對,體內電解質會迅速紊亂。

鈉、鉀、鈣水平下降,會干擾心臟電活動,出現心悸、乏力、胸悶等癥狀,有時候光是電解質紊亂就足以誘發致命心律問題。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尤其是喝大量純凈水或冰鎮飲料,稀釋了血鈉,更容易導致低鈉血症,嚴重時會造成抽搐、意識模糊甚至心跳停止。

不少人以為,夏天心梗多,是因為高溫讓血壓升高,但真實情況並不完全這樣,很多心梗發生在血壓偏低的時候,尤其是脫水引起的低血容量狀態。

這時候,血液黏稠度上升,紅細胞聚集性增強,血流變慢,更容易在原本狹窄的血管里形成血栓,問題不是血壓高不高,而是血管能不能在變化中保持穩定。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是不是只要不動、躺着就安全了?答案也不是,長期靜止狀態會增加靜脈血栓風險,特別是下肢血栓,一旦栓子脫落進入肺循環,就可能引發肺栓塞,嚴重時同樣致命。

真正的問題不在“動還是不動”,而在動得有沒有邏輯,動得是不是符合身體當前的生理狀態。人不能靠本能過夏天,尤其是年紀大了、代謝慢了、血管老了,所有行為都得比年輕人多考慮一步。

如果睡午覺真的比高溫活動更安全,那中午睡多久合適,過短或過長會不會有風險?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研究顯示,成年人中午小睡15-30分鐘,有助於心率恢復、情緒穩定和血壓調節,但一旦超過1小時,尤其是進入深睡期,醒後反而會出現短暫性迷走神經失調,表現為血壓下降、頭暈、心跳緩慢。

這種“起床後虛脫感”對有心血管基礎病的人是高危因素,容易誘發猝倒,因此,中午確實可以睡,但不該貪多。

科學的做法是提前安排、不被驚醒、睡後緩起,配合低強度的清醒過渡過程,睡覺能養命,但方式錯了也能傷身,特別是在這個越來越熱的時代,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結果。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心梗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趙冬.急性心梗流行病學特徵及危險因素的調查分析,實用預防醫學, 2022-09-15

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警告:天熱寧可睡覺,也別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 天天要聞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為肝臟的問題,日子一下子變得特別難熬。你想啊,肝不好,精神萎靡,吃什麼都提不起勁兒,工作時總是心神不寧,手腳沒力氣。平時朋友聚會,也不敢喝一杯,生怕一不小心病情加重。身體折騰得夠嗆,心裡那股焦慮和無奈,真的說不出來。尤其是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 天天要聞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很多人生活中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明明按時吃藥、按時治療,焦慮的情緒卻還是揮之不去,整天心神不寧,影響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年紀大一些的人,身體和心理的各種小毛病接踵而來,原本想靠點葯和休息緩解,結果發現效果遠不如預期。很多人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你是否也曾疑惑過,為什麼有些人一吃東西就拉肚子?難道真的是所謂的“腸胃虛弱”?其實未必,這種情況背後可能隱藏着更嚴重的問題,尤其需要留意以下4種疾病。一、吃東西總拉肚子,真的是腸胃虛嗎? 很多人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剛吃完東西沒多久,肚子就開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 天天要聞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馬上就要入伏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那些長期和抑鬱情緒鬥爭的人,日常生活和治療往往都充滿了挑戰。你會發現,很多抑鬱的老人不僅是心理上的痛苦,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影響了。說到底,心裡不舒服,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連以前喜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 天天要聞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提起來二甲雙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傳統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可謂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首選藥物,尤其適用於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上不僅可以單用,還可以與其他口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聯合治療。二甲雙胍天天服用,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 天天要聞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有這樣的困擾: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這其實就是便秘在作祟。據統計,老年人便秘的發生率較高,約為15%-20%,而在長期卧床的老年人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