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2025年05月08日16:22:03 健康 1193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你最近是不是總感覺自己吃不下東西,尤其是胃口差,肚子也總是不舒服,是不是脾胃出了問題?”

在健身房的一角,朋友們坐在一起聊天,一位常常健身的中年男子突然提起了最近自己身體的變化。

每到飯點,他總覺得沒有食慾,而且經常感到腹脹,心情也不太好,旁邊的朋友聽了以後皺起了眉頭,提出了疑問:你是不是脾虛了?

這位朋友提到的“脾虛”,其實是中醫術語,指的是脾胃功能的衰弱,往往表現為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腹脹等癥狀。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脾胃虛弱不單單是食慾差那麼簡單,它可能影響到身體的各個方面,導致疲勞、體力不支、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虛直接影響到氣血生化和營養吸收,嚴重時可能影響到全身健康。

如果脾虛得不到有效調理,生活質量也會大打折扣,甚至容易引發一系列慢性疾病,脾虛的原因主要與不良的飲食習慣、過度勞累、情緒不穩定等因素密切相關。

對於那些長期患有脾虛的人,往往有一些明顯的表現,例如經常感到疲倦、食慾差、便秘或腹瀉交替等。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如果能夠從日常生活中開始調整並改善一些壞習慣,脾胃的功能是可以逐漸恢復的。醫生特彆強調,做好這四件事,能夠幫助脾胃逐漸變“強大”。

很多人並未意識到,情緒和脾胃健康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虛常常伴隨着情緒不穩,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脾胃的功能。

工作壓力、家庭壓力以及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容易使得許多人情緒起伏較大,長此以往,脾胃的運化功能便會受到影響,導致消化不良、胃口不好等脾虛癥狀的出現。

壓力過大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持續的應激反應會導致腎上腺素分泌過多,這些激素不僅會導致身體的能量消耗,還會讓胃腸的功能逐漸減弱。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要是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變差,身體就會出現消化不良、不想吃東西等情況,要是嚴重了,還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為了調理脾胃,調整心態至關重要,減少負面情緒的積壓,盡量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可以通過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放鬆自己。

也可以通過定期的社交活動,減輕壓力,舒緩心情,每天保持一段時間的放鬆和沉澱,避免過度焦慮,是幫助恢復脾胃功能的關鍵。

隨着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很多人常常不按時吃飯,甚至有些人一天只吃兩頓或三頓,飲食習慣極不規律,這種不規律的飲食方式對脾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脾胃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接受食物的刺激,才能保持其正常的功能,如果長期錯過進餐時間,脾胃無法得到及時的休息和恢復,就容易導致其功能的減退,最終引發脾虛。

另外,吃飯不規律、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都會增加脾胃的負擔,過量進食會導致脾胃消化不良,甚至出現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

而不按時進食或節食又會導致脾胃缺乏足夠的營養,長時間下來,脾胃的“運化”功能逐漸變弱,容易導致脾虛的癥狀。

為了改善脾虛,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至關重要,醫生建議,成年人每天三餐要定時定量,每餐的食量應適中,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吃飯時,要盡量避免吃得過快,細嚼慢咽,有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對於那些已經有脾虛癥狀的人來說,可以適量減少油膩食物和辛辣食物的攝入。

長期缺乏運動或過度劇烈的運動,都會對脾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缺乏運動的人群,體內的氣血流通不暢,脾胃功能的運化也會受限。

按照中醫的說法,脾胃進行消化和吸收功能得靠充足的氣血來支撐,而適當運動能夠讓氣血運行得更順暢,讓脾胃的氣血變得充足起來,脾胃的功能也會因此增強。

適量運動有助於改善消化系統功能,促使脾胃更好地吸收食物營養,並非運動越劇烈就越好。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對於脾虛的人群,過度劇烈的運動可能導致體力透支,反而加重脾胃負擔,適合脾虛患者的運動方式應為溫和、舒緩的運動。

如散步、太極、瑜伽等,這些運動有助於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身體的代謝功能,而不會對脾胃造成額外的壓力。

醫生建議,脾虛患者可以每天進行半個小時的散步,或者參加一些輕柔的瑜伽和太極課程,這些運動方式能夠促進全身氣血的運行,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在中醫的保健方法中,腹部按摩是一種常見的調理脾胃的方式,通過按摩腹部,能夠刺激脾胃經絡,促進脾胃的氣血流通,幫助改善消化功能。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腹部是脾胃的重要區域,按摩可以幫助緩解腹部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提升脾胃的運化能力。

腹部按摩的方法並不複雜,可以選擇溫暖的環境,用手掌或指腹輕輕按摩腹部,按順時針方向按摩,幫助促進腸胃蠕動。

按摩時可以輕輕施加壓力,避免過度用力,每日堅持5到10分鐘的腹部按摩,有助於緩解脾胃不適,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幫助調理脾虛。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同時,按摩還可以調節腹部的氣血運行,幫助緩解壓力,改善睡眠質量,對於那些脾虛的人群,腹部按摩不僅可以調理脾胃,還能幫助放鬆身體,減輕生活中的壓力。

脾虛是許多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的飲食不規律、情緒波動較大,缺乏適量的運動,導致脾胃功能受到影響。

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通過調整心態、定時定量飲食、適量運動和腹部按摩等方法,能夠有效幫助恢復脾胃的健康,逐漸改善脾虛的癥狀。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脾虛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胡玲,唐旭東.脾虛證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23)[J].中醫雜誌,2024

脾虛,人等於廢一半?醫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會慢慢變“強大”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身上發癢竟是肝癌?專家:這些體征更需警惕 - 天天要聞

男子身上發癢竟是肝癌?專家:這些體征更需警惕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瀚允 曹宇悅)近日,“男子身上發癢檢查後確診肝癌”的話題登上社交平台熱搜,引發廣泛關注。許多網友分享類似經歷,稱肝癌可能伴隨皮膚或眼睛發癢。“肝癌患者出現皮膚瘙癢的情況較為少見,通常與腫瘤壓迫膽管系統有關。”5月8日,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肝病科主任郭朋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白內障為何找上年輕人?專家:警惕糖尿病性白內障 - 天天要聞

白內障為何找上年輕人?專家:警惕糖尿病性白內障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 張瀚允)近日,“25歲小伙雙眼瞳孔一夜之間全白,被確診為代謝性白內障”的話題引發關注。據了解,該患者雙眼未遭遇外傷,患上白內障和平時喜愛高糖、高油、高熱量飲食密切相關。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白內障往往是50歲以上人群的“專利”,白內障為何找上年輕人?5月8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
比砒霜還毒!3歲女童大把脫髮、走路如踩棉花,查出急性鉈中毒 - 天天要聞

比砒霜還毒!3歲女童大把脫髮、走路如踩棉花,查出急性鉈中毒

近日,劉女士3歲的女兒因不明原因眼神獃滯,無法正常行走。“孩子這一個月突然跳不起來,走路像踩棉花,頭髮大把大把掉……”劉女士描述。△女孩大把脫髮當地醫院懷疑孩子中毒,於是轉診至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南華大學附屬職業病防治院)。經檢測,血鉈、尿鉈值均遠超標,確診為急性鉈中毒。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中毒醫學科...
《元宇宙醫學》創刊周年大會召開,中山醫院發布六大醫療Agent“黑科技” - 天天要聞

《元宇宙醫學》創刊周年大會召開,中山醫院發布六大醫療Agent“黑科技”

當醫學前沿與人工智能在元宇宙賽道相遇,會迸發出怎樣的變革火花?5月8日,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的《元宇宙醫學》創刊一周年暨醫學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研討會上,中山醫院六大醫療智能體的發布,為醫療行業描繪出一幅“全場景智能化”的未來圖景。本次大會由上海市醫院協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聯合主辦,上海市醫院協...
甘肅省健康氣象風險提示 - 天天要聞

甘肅省健康氣象風險提示

點擊上方藍字“隴原健康”關注我們 風險提示甘肅省氣象服務中心、甘肅省疾控中心於2025年05月08日11時發布甘肅省健康氣象風險提示:預計5月8日白天至9日白天,受大風沙塵天氣影響,武威、蘭州、白銀、定西、天水、平涼、慶陽、甘南、臨夏等州市空氣中顆粒物濃度明顯增多,其中武威北部、白銀、平涼北部、慶陽北部對人體健康...
白衣執甲踐初心 仁心創新鑄芳華——記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王剛琴 - 天天要聞

白衣執甲踐初心 仁心創新鑄芳華——記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王剛琴

點擊上方藍字“隴原健康”關注我們 編者按:星火成炬,照亮健康之路;微光成河,奔涌大愛隴原。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省醫務工作者以生命為尺、以使命為舵,在黃土高原上書寫着新時代的“醫者答卷”。他們用聽診器丈量民情,用手術刀鐫刻初心——田間炕頭的躬身問診,是“人民至上”的生動註腳;無影燈下的徹夜奮戰,...
太離譜!婦科男患者、前列腺女患者為何屢見不鮮? - 天天要聞

太離譜!婦科男患者、前列腺女患者為何屢見不鮮?

水論文,真敢寫,也真敢發!最近,一大波學術論文因為性別常識錯誤上了熱搜。什麼“婦科男患者”“前列腺女患者”……一次比一次離譜,網友們調侃“醫學奇蹟”,但我看到的卻是整個學術鏈條的失守和學術尊嚴的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