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26歲女子體內長了上百顆!醫生提醒:這件事很多人還在做

2025年04月13日08:40:27 健康 1957

浙江寧波26歲女白領小薇(化名)

為了趕時間長期不吃早餐

前段時間開始腹部脹痛

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

膽囊里密密麻麻長滿了結石

密密麻麻,26歲女子體內長了上百顆!醫生提醒:這件事很多人還在做 - 天天要聞

不吃早餐

26歲女子膽囊里長了上百顆結石

和許多“上班族”一樣,小薇不吃早餐,覺得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可就在三個月前,小薇冷不丁感到右上腹一陣脹痛,痛感尚能忍受,持續了大約半個小時。

一開始,她以為是消化不良,直到幾天後,相似的疼痛又出現了,她這才意識到,身體可能出了問題。

在當地醫院檢查後,小薇確診膽囊充滿型結石。影像可見,她的膽囊里密密麻麻地長滿了結石,數量有上百顆。

密密麻麻,26歲女子體內長了上百顆!醫生提醒:這件事很多人還在做 - 天天要聞

隨着疼痛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起初是2到3周一次,後來每隔三四天就會發作,嚴重影響她的日常生活,小薇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寧波一家醫院肝膽胰外科就診。

接診醫生告訴她們,從各項檢查結果來看,如果長期不治療,極易誘發急慢性膽囊炎,繼發膽管炎和胰腺炎,甚至引發癌變,建議進行手術。

術後,小薇也終於見到了困擾她多時的“罪魁禍首”,粗看是一堆灰綠色的小碎石,單顆直徑幾毫米,數了數有一百多顆。

醫生分析,

這和她長期不吃早餐有關。

不吃早飯危害竟有這麼大?

其實,不僅僅是早飯,

長期不按時吃飯也會影響膽囊健康。

膽囊結石的高發人群有哪些?

生活中我們該如何保持膽囊健康?

一文梳理↓↓↓

為什麼不吃早飯會影響膽囊健康?

小薇的經歷並非個例。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年輕人選擇“省略”早餐,甚至長期不吃早餐,這種不良習慣恰恰成為膽囊結石的“溫床”。

醫生介紹,膽囊是儲存和濃縮膽汁的器官,需要消化食物時,膽囊收縮排出膽汁。夜間膽囊持續存儲膽汁,如果早上不進食,膽汁就無法排出,在膽囊內不斷濃縮,到一定程度,會析出晶體附着在膽囊壁上,這些結晶日積月累地沉積,逐漸變成了膽囊結石。

醫生:最好6到8點吃早餐

醫生建議,最好在早晨6到8點進食早餐。如果因為工作等原因,難以在6-8點進食早餐的話,哪怕喝一杯水,也有較大幫助。

醫生還提到,膽囊結石成因複雜,除了不吃早餐,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以及肥胖、久坐等生活方式,都可能增加患膽囊結石的風險。膽囊結石預防勝過治療,按時吃早餐,飲食上做到少油、少膽固醇、不過量攝入食物,再結合運動,能較好地預防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高發人群

女性:雌激素影響膽囊排空引起膽汁瘀滯,促髮結石形成。而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更高。因此較男性更易患膽固醇結石,膽囊結石患者中女性明顯多於男性。

飲食不規律及肥胖者:飲食偏葷喜甜者,脂肪和膽固醇攝入多,易形成膽固醇結石。甜食促進胰島素分泌,會加速膽固醇沉積。經常不吃早餐會使膽酸含量減少,膽汁濃縮,促使結石形成。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加之活動較少,易發生膽囊結石,肥胖者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約5倍。

年長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多發於40~60歲。

長期少運動和久坐習慣人群:人進食後膽汁分泌量增加,而久坐容易胃腸道蠕動減慢,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泄,導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下來。

如何保持膽囊健康?

拒絕油膩

少喝酒,多飲水

戒酒可減少對膽囊的不良刺激。

按時吃飯

一日三餐,營養均衡。按時進餐,可通過促進膽囊排空,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

合理控制體重

超重和肥胖者應減輕體重 ,但減重應循序漸進(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

平常要注意適當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減少身體肥胖的現象,避免出現膽囊炎或者膽囊結石。

來源:廣州日報綜合自浙江之聲、央視新聞

(來源:廣州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聞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現代人睡前刷手機、吃夜宵已成習慣,但2300年前的《黃帝內經》卻提出"胃不和則卧不安",主張"空腹而眠"。古人這種反常識的養生法,如今被科學證實:適當飢餓感能讓睡眠質量翻倍!今天我們就來破解這個"餓着睡更香"的千古謎題。 一、《黃帝內經》到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 天天要聞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覺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後還是感覺渾身疲憊,就像沒睡過一樣。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來嘮嘮,為啥剛睡醒身體卻還是很累。 在古代,人們就很重視睡眠,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強調了合理作息對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 天天要聞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夢石 譙玲玲 鍾亞春76歲的吳奶奶近日從甘肅蘭州坐飛機來到湖北武漢,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經痛的治療。5月6日,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疼痛科病房內,老人術後疼痛大為緩解,即將出院的她拉着醫護的手道別。老人拉着醫護的手表示感謝 通訊員 代雨朦 攝吳奶奶家住甘肅省蘭州市,育有一兒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 天天要聞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忽視了生活習慣對血管的毀滅性傷害,不知不覺中,血管就悄悄“報廢”了。那麼,哪些習慣會加速血管的“報廢”?出現哪些異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來看 年輕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報廢 ■高糖飲食每天奶茶甜點不離口,熬夜還要吃夜宵,這些習慣會不斷腐蝕血管內皮,讓血管壁“坑坑窪窪”。■高...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 天天要聞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來源:新聞晨報】此前被媒體報道的 多篇婦科論文及文獻中出現“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兩篇涉及文獻均發表在《中國醫藥指南》期刊,如宮頸癌、高危產婦等論文中出現多個男性病例。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 天天要聞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代謝變快,負擔加重的心臟更需要保護。中醫五行學說里,夏季對應“火”,而人體五髒的心也屬“火”,因此,傳統醫學提倡夏季“養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立夏要“養心”的原因,並推薦幾個日常方法。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為什麼要“養心...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 天天要聞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醫藥圈的4月,迎來一波首家過評藥品的“小高潮”,這些藥品不僅突破技術壁壘,更有望改寫市場格局。根據摩熵醫藥數據庫,本月倍特葯業、福元醫藥、立方製藥等22家企業的24款藥品(按批文號計)首家過評,共23個品種。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 天天要聞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腸道微生物已經成為我們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腸菌對各種生理病理過程的參與程度超乎我們想象,因此也有很多針對腸菌的干預療法出現,例如糞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過糞菌移植來恢復平衡的腸菌組成,首先需要目標菌群能夠定植,而這又受到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發表在《自然》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