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高端助聽器、超聲腫瘤治療系統,“中國智造”亮相醫療器械博覽會

2025年04月13日07:40:13 健康 9088

手術機器人、高端助聽器、超聲腫瘤治療系統,“中國智造”亮相醫療器械博覽會 - 天天要聞

手術機器人、高端助聽器、超聲腫瘤治療系統,“中國智造”亮相醫療器械博覽會 - 天天要聞

“圖邁”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醫療級uorigin源系列助聽器、相控陣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本周末閉幕的第9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春季)博覽會上,多款上海企業研發的高端醫療器械亮相,展示了“中國智造”的最新成果。

國產手術機器人打開國際市場

微創集團展區以“微聯世界 智通未來”為主題,攜16家子公司參展,從覆蓋人體八大系統的醫療解決方案中甄選出80餘款代表性創新成果,吸引了上萬名觀眾參觀體驗。它們中,有多款上市不久的“全球首創”和“中國首例”,包括全球新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火䴉”、全球唯一“真”同軸控彎自膨脹式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系統、中國唯一與3.0t全身磁共振兼容的國產ten系列心臟起搏器等。

展會期間,微創機器人公司發布了“圖邁”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最新型號mt-4000,成為眾人關注的一個焦點。這是微創機器人11年研發迭代的成果,與原有型號相比,其整體性能完成多重升級——作為全球首個標配全相熒光成像系統,它能使腫瘤更加清晰可見;19種軟件完成升級,實現操作體驗整體躍遷;兼容40種以上高靈巧、高壽命手術器械,將顯著降低機器人手術成本。

手術機器人、高端助聽器、超聲腫瘤治療系統,“中國智造”亮相醫療器械博覽會 - 天天要聞參展嘉賓在試駕體驗“圖邁”手術機器人。

據悉,微創機器人公司在機器人核心技術、5g遠程手術、人工智能等突破性技術的成果落地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產品已進入歐美和“一帶一路”沿線近30個國家,並在多個技術方向上為全球手術機器人發展開闢了創新路徑,針對不同醫療機構需求提供了個性化配置方案。在“智能手術全解方案演示區”,很多國內外專家前來試駕體驗並洽談合作,為國產手術機器人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中文助聽器進入兩大電商平台

博覽會上,國產醫療級助聽器也全新亮相。聯影在電商平台首發uorigin源系列助聽器u12 lite,以2000多元價格產品對標進口高端萬元機。基於自主研發的芯片和原創中文聽力公式,它能應對廚房、就醫、交通、聚餐等嘈雜聲場景。同時,聯影依託持證專業驗配師和聽覺管家團隊,推出了線上線下聯動的醫療級聽力康復平台,旨在打通聽力健康服務“最後一公里”。

聯影集團旗下子公司聯影微電子與天貓健康、京東健康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全面整合各方資源,充分協同各自優勢,共建“醫療級產品+醫療級服務”的醫療級聽力康復新生態。“線上渠道是國產助聽器走進千家萬戶的重要路徑之一,希望通過與頭部互聯網電商平台全面合作,為更廣闊地域的聽損人群提供便捷、專業的醫療級產品與服務。”聯影高級副總裁俞曄珩說。

手術機器人、高端助聽器、超聲腫瘤治療系統,“中國智造”亮相醫療器械博覽會 - 天天要聞展會現場,觀眾在助聽器展台前駐足。

據介紹,uorigin源系列產品的整體性能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人工智能降噪、源頭性嘯叫抑制等部分性能指標已全球領先。它們搭載業界首創的中文聽力平台,針對中文語音特點,聚焦聲調、中高頻語音和音節起始輔音,深度定製中文言語增強算法和中文聽力公式,能為中國聽損人群重建原生聽力,提升他們的聆聽清晰度、言語可懂度和舒適度。

用超聲波消融腫瘤等病變組織

“無創聚焦超聲技術理論上可治療180多種疾病,但目前全球只開發了32種適應症治療系統,全球裝機醫院只有1200多家,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中惠醫療ceo朱威楨在中國國際醫療器械(春季)博覽會高端論壇上說。無創聚焦超聲技術的原理是利用超聲波在人體特定區域產生高溫,從而消融腫瘤等病變組織。這種非侵入性療法已用於子宮肌瘤、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等疾病治療,具有病人恢復快、無須住院、無輻射等優勢。

中惠醫療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名譽院長陳亞珠團隊長期合作,並聯手多家三甲醫院,組建了產、學、研、醫聯盟,累計申請專利超50項,覆蓋超聲系統核心模塊。去年6月,這家上海企業研發的相控陣列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為這一技術領域的國內首台。

手術機器人、高端助聽器、超聲腫瘤治療系統,“中國智造”亮相醫療器械博覽會 - 天天要聞相控陣列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

憑藉144路電子相控陣元與智能化操作平台,這款裝備達到了亞毫米級治療精度,與傳統機械聚焦技術相比,治療效率提升50%以上。其配套的5g遠程治療系統可助力分級診療落地,使偏遠地區患者也能享受高端醫療資源。

為拓展無創聚焦超聲技術的臨床應用,中惠醫療正在研發無創聚焦超聲治療機器人。公司打造的“超聲+機器人+ai”的創新平台,集成了航天級控制技術與智能導航系統。平台孵化的機器人已通過多項臨床驗證,其模塊化擴展架構可適配乳腺腫瘤、甲狀腺腫瘤、胰腺癌等10餘種適應症,並計劃拓展至醫美、寵物醫療等新興領域。“我們希望這個平台與更多的適應症適配,讓無創超聲技術重塑醫療生態。”朱威楨說。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聞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現代人睡前刷手機、吃夜宵已成習慣,但2300年前的《黃帝內經》卻提出"胃不和則卧不安",主張"空腹而眠"。古人這種反常識的養生法,如今被科學證實:適當飢餓感能讓睡眠質量翻倍!今天我們就來破解這個"餓着睡更香"的千古謎題。 一、《黃帝內經》到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 天天要聞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覺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後還是感覺渾身疲憊,就像沒睡過一樣。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來嘮嘮,為啥剛睡醒身體卻還是很累。 在古代,人們就很重視睡眠,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強調了合理作息對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 天天要聞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夢石 譙玲玲 鍾亞春76歲的吳奶奶近日從甘肅蘭州坐飛機來到湖北武漢,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經痛的治療。5月6日,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疼痛科病房內,老人術後疼痛大為緩解,即將出院的她拉着醫護的手道別。老人拉着醫護的手表示感謝 通訊員 代雨朦 攝吳奶奶家住甘肅省蘭州市,育有一兒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 天天要聞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忽視了生活習慣對血管的毀滅性傷害,不知不覺中,血管就悄悄“報廢”了。那麼,哪些習慣會加速血管的“報廢”?出現哪些異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來看 年輕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報廢 ■高糖飲食每天奶茶甜點不離口,熬夜還要吃夜宵,這些習慣會不斷腐蝕血管內皮,讓血管壁“坑坑窪窪”。■高...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 天天要聞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來源:新聞晨報】此前被媒體報道的 多篇婦科論文及文獻中出現“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兩篇涉及文獻均發表在《中國醫藥指南》期刊,如宮頸癌、高危產婦等論文中出現多個男性病例。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 天天要聞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代謝變快,負擔加重的心臟更需要保護。中醫五行學說里,夏季對應“火”,而人體五髒的心也屬“火”,因此,傳統醫學提倡夏季“養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立夏要“養心”的原因,並推薦幾個日常方法。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為什麼要“養心...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 天天要聞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醫藥圈的4月,迎來一波首家過評藥品的“小高潮”,這些藥品不僅突破技術壁壘,更有望改寫市場格局。根據摩熵醫藥數據庫,本月倍特葯業、福元醫藥、立方製藥等22家企業的24款藥品(按批文號計)首家過評,共23個品種。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 天天要聞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腸道微生物已經成為我們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腸菌對各種生理病理過程的參與程度超乎我們想象,因此也有很多針對腸菌的干預療法出現,例如糞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過糞菌移植來恢復平衡的腸菌組成,首先需要目標菌群能夠定植,而這又受到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發表在《自然》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