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人走在路上,表面上只是邁步,其實身體的每一次運動,尤其是下肢血液的循環、關節的活動,還有肺部與心臟的協調,都在暗中反映着我們體內的狀態。你有沒有想過,血栓這種“看不見”的東西,其實在散步的時候,可能早就透出了端倪?
是的,人有沒有血栓,不一定非要靠CT、彩超,日常的散步過程中就可能“暴露線索”。
我就想結合自己的臨床經歷,告訴大家:當身體里出現血栓,散步可能最早就能“試探”出問題。而下面這4個表現,很多人以為是走多了、年紀大了、勞累了,其實真的是身體在“亮紅燈”。
散步腿發脹
人走路,是個全身配合的過程,但最辛苦的還是兩條腿。血液要從腿部靜脈一點點被肌肉“擠”回心臟,就像你拿着水管要把水從低處抬回高處一樣,得靠力氣。
可如果靜脈里開始有血栓,或者說血流已經不暢通了,那走路時腿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表現出來的,就是脹——一種沉甸甸、發緊的感覺,不是那種酸痛,而是“走不動”。
我記得有個五十多歲的工廠退休職工,生活節奏慢了下來,每天早晚都散步,但他發現自己腿越來越沉,尤其是走不到幾百米,小腿肚就脹得厲害,必須停下來歇一歇。
他以為是缺鈣,補了大半年鈣也沒見改善。後來來醫院一查,彩超發現下肢靜脈已經形成了小段血栓,雖然不是急性的,但正好堵在迴流的“咽喉要道”上,一走路就讓血液“卡着”,這才導致腿越來越沉。
在醫學上,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深靜脈血栓早期癥狀,並不一定有典型的腫塊或紅熱,更多的是走動後的脹感。這不是普通的勞累,而是一種被血流困住的堵塞。特別是在走了一段路之後才出現,而不是一開始就累,這種“延遲脹感”,往往就是靜脈迴流受阻的表現。
所以,如果散步時你發現小腿越來越沉重,走不遠就想停,尤其是原來能走得挺遠,現在越來越費勁,那就別拖着了,檢查一下腿部血流,可能靜脈里早就堵上了“小石頭”。
走路時腳發涼
散步時腳涼,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是不是穿少了”,可如果你在氣溫正常、穿得也不少的情況下,總是走幾步腳就涼,而且涼得特別快、特別怪,就要懷疑是不是動脈的問題了。
因為真正血液流通暢的人,即便天冷,走起來腳也會慢慢熱起來。相反,體內要是有動脈血栓,尤其是下肢動脈血栓,那腳就像被“斷了血源”的末端,越走越涼。
我接診過一位七十齣頭的老人,每天堅持散步,說是為了鍛煉腿腳。可他老說走一會兒腳就涼,有時涼得連襪子都換兩雙還沒用。
他家人以為是老寒腿,結果我一查,踝部動脈搏動明顯減弱,動脈彩超提示右側腘動脈已經狹窄超過75%,已經處於血栓形成的臨界狀態。要不是他散步時“腳怪怪的”,可能這血管就徹底堵死了。
這類血栓不像靜脈那樣脹,而是以“缺血表現”為主。血到不了地方,皮膚就涼,走久了還會出現發白甚至麻木。
所以孩子,如果你哪天發現自己一邊走路一邊覺得腳冷得不對勁,尤其是越走越冷、休息一下又好轉,記住,別只想着泡腳貼膏藥,趕緊查一下下肢動脈,別讓一個小血栓“凍”出大問題。
散步中一條腿特別酸
人年紀一大,肌肉力量確實會下降,這是自然規律。但如果你發現散步時一條腿特別容易酸,甚至酸得像抽筋一樣,而另外一條腿卻還好好的,那就不太正常了。
因為正常的肌肉疲勞是對稱的,是兩邊差不多一起累。但要是明顯一邊異常酸痛,就要警惕是不是某一側血管狹窄或堵塞,造成了“血液供應不對等”。
我還記得一位公務員退休後的大爺,身材高瘦,一向喜歡戶外活動。後來他發現走着走着,總是右腿大腿酸得不得了,要停一會才能接着走,而左腿完全沒問題。
他以為是坐骨神經出了問題,結果來我這兒一查,發現右側髂總動脈存在50%以上狹窄,已經形成非閉塞性血栓斑塊,血流動力明顯下降。他腿的那種酸,其實就是供血不足造成的“間歇性跛行”。
這類情況往往不會一開始就有癥狀,只有在走路時才會暴露出來。一邊的腿酸得要命,而另一邊還能繼續走,這種“不對稱疲勞”是非常典型的信號。
如果你散步時總覺得一條腿像是帶着“沙袋”在走,又酸又沉又麻,還不是每次都疼而是走一段就犯,那這個時候真的不能拖,及時檢查血管狀況,能早點發現問題,防住突發事件。
一走路就氣短胸悶
血栓不光長在腿上,也可以悄悄跑到肺里。這種叫肺微血栓或肺動脈栓塞,雖然不像大面積肺栓塞那樣危及生命,但對身體的影響一點也不小。
特別是在走路或快走時,如果你發現自己以前能一口氣走幾公里,現在走一小段就氣短、胸悶、喘不過來氣,而且這情況來得沒什麼預兆,體檢也沒查出心臟或肺的問題,那就要警惕肺部是不是已經被小血栓“堵點”了。
我有一位女患者,五十齣頭,身體也不胖,每天晚上堅持和老伴散步,原來都是兩圈公園輕輕鬆鬆。但有一陣子她發現,只要走到半圈就胸口發悶、喘得厲害,還總覺得心慌。
有幾次甚至直接蹲下歇息。她以為是肺活量不行,可我讓她查了個D-二聚體加肺部CTPA,發現她肺部已經出現了多個小的血栓性灶點,雖然沒有引發急性事件,但影響到了氣體交換。
如果你最近總是覺得一動就喘、沒以前耐走,也沒有感冒發燒,心電圖也沒異常,那你就要注意了,肺里可能有微小血栓,雖然不致命,但慢慢拖,可能演變成更大的問題。
人有沒有血栓,不是靠拍胸脯說“我沒事”,也不是靠一次體檢就能斷定的。有時候,散步時的那點脹、那點冷、那點酸、那口喘,才是身體最誠實的預警。
願你以後每次走路,不光是鍛煉身體,更是用心觀察身體。如果走路時出現了我說的這些異常,不管你多忙,記得去查一查血管,哪怕只是彩超、血液指標,查一次總比出事強。身體的問題,從不突然,一定是慢慢積累、慢慢發出的信號。你只要多用心聽,身體就不會騙你。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有沒有血栓散步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凌志華.坐式八段錦聯合踝泵運動對肺栓塞患者血栓相關指標與心肺功能指標的影響,中外醫學研究,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