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重拾記憶

2025年04月02日01:32:11 健康 1776

轉自:成都日報錦觀

重建“代謝高速公路”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重拾記憶

讓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重拾記憶 - 天天要聞

為李奶奶實施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

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呈增多趨勢,但此病一直存在無葯可解的難題,為患者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身心負擔和經濟壓力。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展一項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LVA)的新型手術,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療帶來新路徑。

接受手術的患者李奶奶今年70歲,早在10年以前,家人就察覺到她的異樣。起初,她只是在客廳里漫無目的地茫然踱步,眼神中流露着空洞與迷茫,喃喃自語着旁人難以理解的話語。家人以為是退休生活的無聊而沒有在意,直到有一天,李奶奶出門散步後遲遲未歸,家人才意識到了嚴重性:“有沒有可能是老年痴呆?”李奶奶找回來後,他們急忙帶着她前往醫院就診。經過一系列專業的檢查與評估,李奶奶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

從那以後的10年,李奶奶病情不斷加重,如今已徹底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她說不出自己的姓名,面對朝夕相伴的家人,眼中也只剩陌生與疏離。

為了減緩病情發展,李奶奶的家人定期帶她複查和管理病情。這一次就診,經過腦脊液生物標誌物檢測與認知量表評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專家會診後,一致認為目前李奶奶符合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手術指征。經過多次討論並與患者家屬溝通後,神經外科為患者制定了個性化的手術治療方案。

手術當天,主刀醫生通過頸部約6厘米的切口,藉助淋巴成像系統的實時導航,鎖定直徑僅0.4-0.6毫米的頸深部淋巴管。在高倍顯微鏡下,細如髮絲的顯微縫線如蛛絲般輕柔穿梭,將淋巴管與頸外靜脈精準吻合。這像是一條重建的“代謝高速公路”,將有效提升李奶奶大腦的“自我清潔”能力。

術後第三天,李奶奶在康復師的引導下開始簡單的記憶訓練。大家驚喜地發現,她偶爾能夠正確說出自己名字,能偶爾辨認出外孫照片中的校服顏色了。

市三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孫富介紹,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的作用是改善腦內代謝廢物清除效率,醫院已在多個患者中觀察到認知功能提升。該類手術術後隨訪數據顯示,患者定向力、執行力等核心指標均有顯著改善,部分病例甚至恢復了基礎社交能力。醫院通過多學科會診討論,通過“量體裁衣”的模式,讓技術不再局限於單一維度,而是滲透到疾病管理的全周期。目前,醫院已加入國內多中心數據共享研究,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鄧曉洪

供圖 市三醫院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飯後突發急性心梗,武漢、黃梅兩地接力搶救 - 天天要聞

男子飯後突發急性心梗,武漢、黃梅兩地接力搶救

黃梅男子飯後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在被運往當地醫院的途中呼吸心跳驟停,當地醫院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療團隊接力搶救,最終化險為夷。患者在ICU接受治療2月27日晚,43歲的劉先生(化姓)吃完飯後突發急性心梗,陷入昏迷,當即被送往鎮衛生院,檢查結果發現問題後,又被轉診至黃梅縣人民醫院。然而途中他出現了呼吸心跳驟停,...
“過敏星人”變多了,到底咋回事? - 天天要聞

“過敏星人”變多了,到底咋回事?

科學認識 積極防護 系統治理——春季花粉過敏面面觀丨新華深讀  過敏,已成為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世界過敏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約30%人口受過敏性疾病困擾,中國則有2.5億過敏性鼻炎患者。  氣溫回暖,春意涌動,正是踏青的好時節。
對話大健康人物丨萬益特中國區總裁王高芳:企業正思考如何能讓更多患者用得上、更方便地接受腹膜透析治療 - 天天要聞

對話大健康人物丨萬益特中國區總裁王高芳:企業正思考如何能讓更多患者用得上、更方便地接受腹膜透析治療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陳俊傑“第四班透析,無論患者年齡大小,都不易。”一位三甲醫院血液透析中心醫生凌晨在社交平台發了一張照片,每張病床上都躺着一位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對於大多數的中國終末端腎病患者來說,血液凈化是他們的“日常”,其中,有85%的患者選擇血液透析——每周去醫院2至3次、每次4小時。碎...
男子自製強效清潔劑不慎濺入眼睛,片鹼灼傷致右眼險些失明 - 天天要聞

男子自製強效清潔劑不慎濺入眼睛,片鹼灼傷致右眼險些失明

極目新聞通訊員 敖盼盼 胡家煒來自武漢新洲49歲的李先生(化姓),前不久在家中遭遇了驚險一幕。他在使用自製的片鹼水進行家居清潔時,不慎將強鹼性液體濺入右眼,導致眼球遭受重度化學傷,視力急劇下降至瀕臨失明。專家正在手術中(武漢愛爾眼科漢口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