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丨時政周報

2025年04月04日23:40:24 健康 9001

2025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丨時政周報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10日10時,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武漢市武昌殯儀館天元廳舉行。(視覺中國/圖)

2025年4月3日下午,清明節前一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發布訃告,宣告了陸道培逝世的消息。

陸道培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創始所長。訃告內容顯示,陸道培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16時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院士是學術界的最高榮譽稱號。2025年迄今,包括陸道培在內,已有10位院士離世。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年齡最大的101歲,最小的89歲。

逝世院士來自醫療、農業等多個領域

在前述逝世的10位院士中,陸道培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正國都來自醫療領域。

公開信息顯示,陸道培是國內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被業內稱為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之父”。1964年,陸道培完成了國內首例異體同基因骨髓移植,也就是配型相同、同卵雙胞胎之間的骨髓移植。這也是亞洲第一例、世界第四例移植成功病例,更是全球範圍內術後生存時間最長的成功案例。

1981年,陸道培創建了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並擔任所長;1986年,他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1992年,陸道培發起創建中華骨髓庫;1996年,他建立國內首家臍帶血庫,並於同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正國則是我國衝擊傷、創傷彈道學、交通醫學研究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是國家重點學科“野戰外科學”學術帶頭人,也是該學科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導師,創建了全軍第一家“創傷、燒傷與複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1994年,王正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同樣在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還有黃旭華。作為共和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在2020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前,黃旭華鮮為人知。因為工作保密,從1958年受命研製核潛艇到1988年深潛試驗成功,黃旭華曾整整30年沒有回家。30年間,他組織、協調解決了第一代核潛艇研製各階段的重大技術難題,成功執行核潛艇水下發射導彈試驗任務。

黃旭華還是“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包括申紀蘭、袁隆平、屠呦呦、鍾南山等在內,迄今只有13人獲得“共和國勳章”。

在2025年逝世的10名院士中,汪懋華是農業工程學家、教育家;裴榮富是礦床學家和礦產勘查學家;趙法箴是海水養殖學家;姚穆是紡織材料專家、教育家。

34名“雙院士”僅10人健在

在前述逝世的10名院士中,邱大洪、高鎮同、李德平當選院士的時間最早——1991年,三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院士的誕生可以追溯至上世紀中期。中國科學院官方訂閱號曾在文章中介紹,1954年,中國科學院開始籌備學部委員人選,決定由專家推舉產生首屆學部委員。

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向全國各部門科技專家發出645封信函,信中將學部委員的主要標準描述為:“首先應該把學術上的成就作為主要依據,其次也要考慮在推動我國科學事業方面的作用。”“忠於人民事業”也曾是首屆學部委員人選的標準。

參照前述標準,通過與有關省市黨委和產業部門的領導不斷協商,再經國務院審批,1955年5月底,中國科學院確定了233位學部委員的名單。

前述文章介紹,這時的學部委員還是一種工作稱號,直至1984年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五次學部委員大會,學部委員才成為一種榮譽稱號。

1993年10月19日,國務院決定將“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個月後,國務院批准了《關於成立中國工程院的請示》,明確成員稱謂是“院士”。

1994年6月3日,中國工程院成立大會於北京舉行,按照規定程序,經過提名、討論、遴選和審議,經國務院批准公布,96人成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在2025年迄今逝世的10位院士中,王正國和黃旭華就是1994年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值得注意的是,在96名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中,還有30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葛能全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聯合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他此前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介紹,這是“一種特意安排”。

1995年,又有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被提名選舉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雙院士”。但這34人之後,就沒再產生過新的“雙院士”。葛能全說,倒不是因為後來的科學家學術威望不夠,而是沒有人再推薦,實際也無法繼續。

迄今,34名“雙院士”中,已有24人故去。

2025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丨時政周報 - 天天要聞

陸道培。(北大人民醫院官微/圖)

反腐紀事

【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任上被查,今年被查中管幹部增至14人】

2025年4月3日下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龍翔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龍翔落馬後,2025年被查的中管幹部已有14人。

【副部級段成剛,任上被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5年3月31日消息,重慶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段成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楊樺被查】

據貴州省紀委監委2025年4月3日消息:貴州省畢節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楊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貴州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21年6月,楊樺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10人就餐,其中8人飲用白酒,貴州一幹部被撤職】

2025年4月3日,貴州通報8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包括貴州燃氣集團畢節燃氣公司原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肖劍安排公務接待違規飲酒問題。

通報顯示,2024年11月21日,貴州燃氣集團畢節燃氣公司組織開展知識競賽活動。活動結束後,畢節燃氣公司在食堂接待參加活動的相關單位人員,肖劍等10人參與就餐,其中8人飲用白酒,造成嚴重後果和惡劣影響。2025年2月,肖劍被撤銷黨內職務,受到撤職處理,從正科級降為普通員工。

人事動向

【王新偉當選遼寧省省長】

據遼寧日報消息,2025年3月31日,遼寧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瀋陽隆重召開。會議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王新偉為遼寧省人民政府省長。此前任遼寧省省長的李樂成,已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

【襲艷春任新華社副社長】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4月2日消息,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其中任命襲艷春(女)為新華通訊社副社長。

公開信息顯示,襲艷春曾任國新辦新聞局調研處副處長、新聞處處長,中國駐美使館新聞與公共外交處一秘,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中宣部對外新聞局副局長等職。2020年,她調任山東,先後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併兼任省文明辦主任、省新聞辦主任。

【王楚欽,北大擬錄取】

4月2日,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公布2025年碩士招生擬錄取公示名單。名單中顯示,王楚欽初審合格,擬錄取專業為體育,複試成績86分,總成績86分位列第一,學習方式為全日制,錄取類別為非定向就業。此前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王楚欽獲得乒乓球混雙冠軍、乒乓球男子團體冠軍。

部委信息

【國家稅務總局:去年檢查169名網絡主播 累計查補收入近9億元】

2025年4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稅務部門共對2722戶加油站開展檢查,累計查補收入57.89億元;對169名網絡主播開展檢查,累計查補收入8.99億元。

2025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丨時政周報 - 天天要聞

(視覺中國/圖)

【九部門:緊盯醫保基金使用,開展全鏈條打擊治理】

2025年4月3日,國家醫保局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葯監局等九部門,聯合召開全國醫保基金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部署推進會。

會議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醫保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涉及的重點對象和重點問題,開展全鏈條打擊治理,推動形成高壓態勢。要堅持刀刃向內,堅決配合紀檢監察機關深挖背後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處置賬號7.6萬個!兩部門嚴打網上體育“飯圈”問題】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期,網信部門會同體育主管部門持續加大對網上體育飯圈問題治理力度,依法嚴懲拉踩引戰和攻擊謾罵等行為,清理違法違規信息160萬餘條,處置賬號7.6萬個,其中關閉賬號3767個。

【食堂用餐安全新規發布】

據央視新聞報道,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集中用餐單位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自2025年4月15日起施行。《規定》共27條,對集中用餐單位、單位食堂、承包經營企業、供餐單位,從責任分配、風險防控機制、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和任職要求、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法治播報

【司法部部署開展公共法律服務規範提升三年行動】

據人民網報道,近日,司法部辦公廳印發《公共法律服務規範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從加強全覆蓋全方位全鏈條監管、開展重點領域規範治理、完善監管制度機制等三個方面提出13條具體舉措,旨在進一步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行業監督管理,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務規範化水平。

【第151次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行動圓滿結束】

據央視新聞報道,2025年3月28日16時,中方執法艇53108艇和53107艇順利返航靠泊中國西雙版納景哈警務碼頭,標誌着第151次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圓滿結束。此次行動於3月25日啟動,共歷時4天3夜,總航程達630餘公里。

【最高檢首次部署對全國檢察機關出庭支持公訴活動進行跟庭評議】

央廣網報道,2025年4月2日,最高檢部署開展全國檢察機關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訴評議活動,從4月持續至9月。據悉,這是最高檢首次部署對全國檢察機關出庭支持公訴活動進行跟庭評議。據介紹,此次評議活動評議的案件類型涵蓋省、市、縣(區)三級檢察機關正在辦理的普通犯罪案件、重大犯罪案件、職務犯罪案件、經濟犯罪案件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等五個刑檢條線案件。

科教動態

【“95後”葉紫薇,破格晉陞】

2025年4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4月2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到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為破格晉陞為教授的葉紫薇送上聘書。中國人民大學介紹,葉紫薇今年29歲,博士畢業入職不到3年,通過戰略性人才職稱評審學校提名制度這一超常規方式,從助理教授破格晉陞為教授。

2025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丨時政周報 - 天天要聞

2025年4月2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來到學校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為葉紫薇送上教授聘書。(中國人民大學官網/圖)

【四部門:2025年國家助學貸款免息,本金可延期1年償還】

2025年3月31日,《關於做好2025年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償還工作的通知》發布。通知指出,自2025年1月1日起,對2025年及以前年度畢業的貸款學生2025年內應償還的國家助學貸款利息予以免除;對2025年及以前年度畢業的貸款學生2025年內應償還的國家助學貸款本金,經貸款學生自主申請,可延期1年償還。

【到2027年,我國語言文字大數據中心將基本建成】

2025年3月31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數字中文建設 推進語言文字信息化發展的意見》,明確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規模語言資源庫和中國語言資源知識圖譜,集成120多種語言和方言資源。2025年,全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將首次實施。

地方政情

【市委書記突擊檢查街道辦事處,發現有辦公室開着門但沒人】

據《紹興日報》報道,2025年3月30日上午,紹興市委書記施惠芳再次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上虞區有關鄉鎮(街道)、村暗訪檢查作風建設、值班值守情況。施惠芳首先來到梁湖街道辦事處,在大樓里逐層檢查,發現有的辦公室門開着但沒有人。

在與隨後趕來的街道有關負責人交談中,施惠芳語重心長地說,要時刻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統籌考慮、合理安排業務工作和值班值守,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嚴格落實各項紀律規定,做到工作規範高效、制度有力執行。

【崑山市委書記帶隊體驗“換位跑一次”】

2025年4月2日,江蘇省崑山市委書記陳麗艷到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深入開展“換位跑一次”活動。

據“崑山發布”微信公眾號4月2日消息,按照蘇州市委部署要求,2025年1月起,崑山在全市範圍開展“換位跑一次”行動。截至目前,全市821名黨員幹部積極投身“換位跑一次”行動,累計開展換位體驗920次,優化企業辦事流程243項,推動660餘項民生服務事項提質增效。

【江浙學習歸來,湖南12位縣級黨政一把手與省委書記交流心得】

據《湖南日報》消息,2025年4月1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主持召開全省縣(市、區)黨政正職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學員座談會。12位學員代表在會上交流學習體會、分享考察收穫。

此前,湖南組織全省122個縣(市、區)黨政正職集體赴浙江和江蘇兩省,學習借鑒縣域經濟發達省份的好經驗好做法。

聲音

【浙江大學校長馬琰銘:創新創造是浙大的精魂所在】

2025年3月31日,浙江大學舉行2025年春季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新任浙江大學校長馬琰銘在講話時表示:“要成為真正的浙大人,不但要有其‘形’,更要有其‘魂’。那麼什麼才是浙大的精魂?我個人理解,創新創造是浙大的精魂所在!”

(綜合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教育部官網、《湖南日報》、《紹興日報》、央視新聞、人民網、央廣網等)

南方周末記者 李桂

責編 錢煒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打破抑鬱的枷鎖,祈願世間清平,願每顆心都被溫柔照亮 - 天天要聞

打破抑鬱的枷鎖,祈願世間清平,願每顆心都被溫柔照亮

當"網抑雲"成為深夜朋友圈的接頭暗號,當"我emo了"取代具體情緒表達,這屆年輕人用戲謔解構着精神困境。可當調侃成為情緒的遮羞布,我們是否正在錯失與真實自我對話的契機?那些未被言說的沉重,或許正悄然改寫着大腦的溝回。某個慵懶的周末,你精心布
無意中發現比節食還掉秤的方法:5天輕斷食,瘦12斤 - 天天要聞

無意中發現比節食還掉秤的方法:5天輕斷食,瘦12斤

上個月遇到一位客戶,40歲的林姐,平時工作忙得顧不上做飯,經常靠外賣應付。她試過節食,但每次餓到晚上睡不着,第二天反而更饞高油高鹽的食物。後來我建議她嘗試調整飲食節奏——5天輕斷食,不用挨餓,也不用頓頓水煮菜。
21天掉了10斤,從146到136斤,嚴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 天天要聞

21天掉了10斤,從146到136斤,嚴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上周張姐來諮詢時,手上還捏着半塊沒吃完的餅乾。她說試過節食、跳操、甚至買過代餐粉,但體重像卡在某個數字不動。我讓她先回答一個問題:“你吃早飯時嚼了多少下?”她愣住了。於是我給她分享了四個簡單到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習慣調整,讓她先堅持21天。
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兩者有區別,不建議混用 - 天天要聞

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兩者有區別,不建議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問華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療高血壓,但最近常去的藥店斷貨了,店員推薦他用厄貝沙坦替代,說是兩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華子告訴他,不建議兩者混用。雖然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都....
今年小滿是凶日,5月21日小滿,提醒中老年人:牢記這4大禁忌 - 天天要聞

今年小滿是凶日,5月21日小滿,提醒中老年人:牢記這4大禁忌

您發現了嗎?今年立夏後的天氣像坐過山車——清晨薄霧未散,午間驕陽似火,傍晚又飄起細雨。這種忽冷忽熱、濕氣瀰漫的初夏,正是身體最"遭罪"的時候。而即將到來的5月21日小滿節氣,更像一扇隱形的健康門:推得對,安然度夏;推得錯,可能給中老年朋友埋
花生是心臟的“減速器”?醫生忠告:這4種花生,建議多吃 - 天天要聞

花生是心臟的“減速器”?醫生忠告:這4種花生,建議多吃

花生一直是爭議很大的食物,有些人說它油脂高、熱量大,吃多了發胖、不消化,還對心血管不好;也有人說它是長壽豆、植物蛋白之王、血管清道夫。這種說法各有一套邏輯,沒法一刀切。但最近不少心內科醫生開始重新關注花生的作用,特別是在心率控制、血脂調節、
這5種食物,正慢慢“損傷”血管,不想惹上血栓,盡量少吃些 - 天天要聞

這5種食物,正慢慢“損傷”血管,不想惹上血栓,盡量少吃些

很多人擔心血栓,但不知道血栓的根子其實不是“突然形成”的。它從不是一塊血塊一下子堵住血管,而是血管內皮細胞長期受損、局部炎症慢慢積累、血液黏稠度逐步上升。幾種機制交織在一起,最終才出問題。而傷害這一整套系統的,不是劇烈運動,不是情緒波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