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國家衛健委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
其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25)、《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25)這兩項跟大家平時飲食和生活相關度最高,今天咱們就來分幾個角度,聊聊其中那些亮點和最值得消費者關注的地方。
“零添加”禁用,標籤更規範方便
很多食品企業利用消費者追求“天然”、不喜歡食品添加劑的心理,採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聲稱吸引消費者購買。但這實際上誤導了消費者,污名化了食品添加劑和食品行業。
新標準明確規定,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彆強調;食品添加劑、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規和標準中規定的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或不應存在於食品中的物質,不得使用“無”“不含”等詞彙及其同義語進行聲稱。

可能有朋友會有疑問,為什麼說“食品添加劑”零添加也不行?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幾點:首先,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都經過嚴格的風險評估,合規使用並沒有食品安全問題。而大多數食品的生產都不可能完全脫離食品添加劑。最後,“零添加”的提法,容易避重就輕,讓人忽略真正影響健康的成分,嚴重誤導和干擾消費者選擇。
除了禁止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誤導性用語,這次修改強化了定量標示要求,如食品名稱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標籤里標示含量。新標準的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有效規範行業亂象,減少對消費者的誤導,以後大家在買東西的時候遇到的坑能少一些。
這次修改還推出了數字標籤,以後買食品的時候,可以用手機掃一掃食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食品數字標籤,同時可通過頁面放大、語音識讀、視頻講解等多種功能了解食品信息。這樣就不用擔心字體小、看不清食品標籤的問題了,尤其是老年人。
保質期標示更直觀
大家買食品的時候都習慣看保質期,但很多時候包裝上往往只會寫個生產日期,我們得去標籤找到保質期,然後還要自己計算,相當麻煩。而此次新標準則要求預包裝食品的保質期直接以到期日的形式標示,如“保質期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這樣保質期信息展示更為直觀,就不用消費者自己去計算了。
這比以前那種生產日期+保質期天數的方式更清晰簡單了,也更方便大家直觀判斷食品可食用期限。同時規定保質期 6 個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標示生產日期,僅標示食品保質期和保質期到期日。
此外,新標準還規定了食品生產者可根據食品屬性、食用特徵等自願標示預包裝食品的“消費保存期”,供消費者參考。那麼,這個“保存期”跟“保質期”有什麼區別呢?原來,保質期是品質最佳食用期,而保存期是食品的最後食用日期,簡單來說就是“過了保質期不好吃,過了保存期不能吃”。大家以後可以根據“消費保存期”來判斷食品的最後食用日期。
不過,也要特別提醒大家,一定要按照標籤標示的貯存條件存放食品,不恰當的貯存會縮短食品保質期,影響食品安全和質量。
更體貼特殊人群
部分人群,對食品有着特殊需求,這次很多修改也照顧到了這些消費者。
首先是增加了強制標示食品中的 8 大致敏物質信息。新標準要求,當預包裝食品使用含麩質的穀物、甲殼綱類、魚類、蛋類、花生、大豆、乳、堅果八大類食品及其製品作為食品配料時,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劃線等強調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過致敏物質提示語,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質。有相應食物過敏史的人群,以後可以特別關注食品標籤上致敏物質的提示信息。
不過也要提醒大家,現在有一些產品在打“無敏食品”的概念。但此次標準中只是明確了這 8 種致敏食物。現在一些“無敏食品”也僅是說沒有這幾種過敏原。但是依然可能存在導致其他人過敏的其他過敏原,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吃了所謂的“無敏食物”就不會過敏了。實際上,絕對“無敏”並不存在,因為過敏源種類繁多,且每個人的過敏反應存在個體差異,目前全球範圍內也尚未對“無敏食品”有明確定義。
除了過敏方面的內容,本次修訂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還新增了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謝異常配方等6個產品類別,以服務有特殊需求嬰兒,同時也覆蓋了部分罕見病的嬰兒群體,體現了對特殊人群的關懷。
強制營養成分的標示更全面
強制標示的營養素從“1+4”,即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擴展為“1+6”,增加飽和脂肪(酸)和糖兩項,同時增加標示“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

飽和脂肪攝入過多不利心血管健康。但是我們的調查顯示,中國居民對飽和脂肪酸及其與健康的關係認知仍然模糊,接近 70%的人不知道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不利健康,這與專業界的認知存在很大距離。
這次在標準中增加了標示要求,也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落實減鹽、減油、減糖“三減”健康生活方式,減少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率。
新標準的發布,對於食品行業及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相信這會更科學地指引食品行業的發展及消費者的飲食。對於未來,建議要注意兩點:
1.作為食品企業應規範宣傳,營銷別耍“小聰明”。從這次最新標準的更新情況來看,食品標籤的規範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國家也在盡量通過完善標準將一些誤導宣傳從根源上消滅掉。嚴格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也將倒逼食品生產企業規範生產,提高產品質量,減少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
2.作為消費者,我們應當稍微花一點精力學會看標籤。因為新標準的發布只是第一步。消費者真的會看標籤會選擇食品才是關鍵,後續大家要主動學習食品標籤信息,學會辨別食品的真實屬性,從而更科學、更自主地選擇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健康素養,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