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分享兩位名家的看法
西醫:
在一次採訪時,鍾院士談及自己喝牛奶的經歷。他說自己從小就開始喝牛奶,即使現在,每天也會保持兩杯,有時候工作忙來不及吃飯,就會拿出牛奶頂肚子。他還稱:“牛奶營養很全面很健康。”
其實不僅僅是鍾南山院士,很多西醫和營養學家也都有相同的觀點,包括一些長壽者,也有長期喝牛奶的人。比如106歲的宋美齡夫人,喝牛奶的習慣幾乎伴隨了一生。
中醫:
而另一方,中醫大家倪海廈老師卻截然反對喝牛奶,他認為牛奶中的鈣不同於人體的鈣,是無法達到補鈣效果的。他認為養生的“道”要順應自然,在自然界中。成年的牛是不會去喝牛奶的,只有剛出生的牛犢才會去喝奶。整個地球上,成年的生物都會脫離乳製品,除了人類,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
其實,兩邊都有道理,都無懈可擊。
我們追溯下牛奶的歷史
牛奶在中國古代的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當時牛奶是被等同於高級飲品,遠比如今的海參、阿膠、鮑魚地位要超然。後來,在北魏時期,還被特別的記載,也是我所能查閱到的最早的關於牛奶詳細的記錄。包括飼養、生產方法。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如何飼養乳牛、擠牛奶以及製作各種乳製品的方法。在唐朝,進一步的完善,太僕寺的典牧署專門管理酥酪,並設有專門負責擠奶的人員。
可見,牛奶在中國的歷史,很悠久。
不過在古代,很多古籍關於牛奶的記載確實是寒涼,不建議飲用。比如《黃帝內經》記載,“牛奶屬寒涼之物,食之損陽”。比如《本草綱目》記載,牛奶“味甘,性微寒”;比如《千金要方》記載牛奶“生飲微寒,熟食偏溫”
所以,牛奶屬於陰寒之物,成年以後特別是老年人本身就陽氣不足,喝了有損陽氣。除非像小孩兒那樣的純陽之體,能化得開,成年特別是老年人陽氣弱,喝牛奶化不掉。
但是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並不同
牛奶是高營養液態食品,被譽為自然界中最完美的食物。俗稱'白色血液',包含人體所需的幾乎所有營養元素。易於消化吸收,食用方便。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
看吧~好處可以說一大堆……
真可謂眾說紛紜,從我自身來說,我從小學時候就開始喝牛奶,沒喝牛奶之前體質很差,經常感冒,但是最初喝牛奶是經常反胃嘔吐的,後來可能是習慣了就好些了,只不過我也不是經常喝,間歇性的,而且到現在也不能空腹喝牛奶,否則百分百腹瀉,我想這應該是它寒涼的原因……
不過好處自然也有,我看我身邊長期把牛奶當水喝的,普遍身高很高,皮膚很白,我想這也是它的作用吧?
所以,搞不懂,到底牛奶適合不適合長期飲用呢?請大家結合自身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