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頭髮,這頂“天然帽子”,不僅是身體的一部分,還是顏值的關鍵選手。
烏黑濃密的頭髮,可以讓人顯得年輕有活力,而頭髮稀疏、髮際線上移,往往會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上十幾歲。
很多人面對大把掉落的頭髮,總會嘆口氣,心想:“老了,沒辦法。”但真相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
脫髮可不僅僅是年齡在作怪,有時候是一些隱藏的原因,像“小偷”一樣,悄悄帶走了頭頂的“寶藏”。
1. 內分泌失調:毛囊的“控制中樞”亂套了
人體是一個精密的系統,內分泌系統就像是這個系統的“總指揮”,負責協調身體的各個部分,包括毛囊的生長和脫落。
毛囊並不是一直都在長頭髮,它有一個固定的生長周期,包括生長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在正常情況下,90%的毛囊處於生長期,剩下10%處於休止期或者退行期。這種動態平衡保障了頭髮正常的生長與脫落。
但如果內分泌失調,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毛囊可能會提前進入“休止期”,導致頭髮大把大把地掉落,甚至出現禿頂。
比如,雄激素過高是很多男性脫髮的“幕後黑手”。雄激素會讓毛囊逐漸萎縮,頭髮越長越細,最後變成“絨毛”狀,甚至完全不再生長。
這種脫髮在醫學上叫做雄激素性脫髮,也是男性脫髮最常見的原因。
而對於女性來說,雌激素水平下降同樣會引發脫髮問題。尤其是更年期或產後,雌激素水平驟降,毛囊生長周期紊亂,頭髮脫落顯著增多。
此外,甲狀腺激素紊亂也是導致脫髮的重要原因。甲狀腺功能亢進或者減退,都會影響毛囊細胞的正常代謝,從而使頭髮變得乾枯易斷,甚至大量脫落。
有數據顯示,50%以上的脫髮問題都與內分泌失調有關,而大部分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往往把脫髮歸咎於年齡增長。
2. 精神壓力:壓力山大,毛囊也在“罷工”
壓力,是現代人揮之不去的“健康殺手”,而頭髮往往是壓力最直接的“受害者”。
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導致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皮質醇屬於一種壓力激素。
短期內,它有助於身體應對緊急情況,可若長期處於高水平,就會損害毛囊細胞,甚至讓毛囊直接陷入“休眠狀態”。
還有一種壓力引發的脫髮類型,叫做休止期脫髮。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經歷重大精神創傷、長期焦慮、失眠或極度疲勞之後。
毛囊遭受刺激後,會提前步入休止期,於是,大約3個月後頭髮便開始大量脫落。
除此之外,精神壓力還可能引發斑禿,俗稱“鬼剃頭”。斑禿屬於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壓力刺激下,免疫系統會錯將毛囊當作攻擊目標,致使局部頭髮快速脫落,進而形成一塊塊光禿斑。
一項心理健康調查顯示,60%以上的脫髮患者在脫髮加重前3-6個月內,曾經歷明顯的精神壓力。
調整心態、學會減壓,是緩解壓力性脫髮的關鍵。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冥想放鬆,都是不錯的減壓方式。
3. 營養不良:毛囊“吃不飽”,頭髮長不好
頭髮雖然只是一根細細的毛髮,但它也是身體的一部分,需要充足的營養供應,才能保持健康、茂密。
頭髮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而角蛋白的合成需要充足的蛋白質。長期缺乏蛋白質,頭髮會變得脆弱、易斷,甚至提前脫落。
鐵,是頭髮健康的重要營養元素。鐵負責將氧氣運輸到毛囊細胞,幫助頭髮健康生長。
如果體內缺鐵,毛囊細胞供氧不足,頭髮就容易進入“休止期”,脫髮隨之而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缺鐵性貧血患者會出現脫髮的原因。
維生素A有助於調節頭皮油脂分泌,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保護毛囊免受自由基的損傷,鋅和硒則參與毛囊細胞的代謝,維持頭髮的正常生長。
研究數據顯示,超過40%的脫髮患者存在營養不良問題,尤其是蛋白質、鐵、鋅等營養素攝入不足。
有些人為了減肥,長期節食,或者只吃素食,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這種情況不僅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還會引發脫髮問題。
想要頭髮健康生長,必須保證均衡的飲食結構。日常飲食中要多攝入富含蛋白質、鐵、鋅的食物,比如雞蛋、牛肉、魚肉、豆腐、堅果等。
脫髮問題雖然讓人焦慮,但並非無解。關鍵在於找准原因,對症下藥。
1.去醫院檢查激素水平,尤其是雄激素、雌激素、甲狀腺激素等指標,及時進行調理。
2.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適當進行放鬆訓練,比如瑜伽、冥想、散步等。
3.保證充足的蛋白質、鐵、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避免節食減肥和偏食。
4.減少染髮、燙髮次數,選擇溫和的洗髮水,避免頻繁拉扯頭髮。
5.短時間內大量脫髮,或者出現斑禿、局部禿髮等情況,及時就醫,進行專業檢查。
脫髮並不僅僅是年齡的“鍋”,找到原因,科學應對,才能真正守護好頭頂的每一根頭髮。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
參考資料
[1]潘衛利.莫名掉發是何因[J].家庭醫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