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時候,當時年輕的李小龍住在庫維市一所寓所里,也是在那時候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從周一到周日,李小龍每天都在做着同樣的事情,早上的時候去慢跑,然後開始反覆練習他的格鬥方法,500次的出拳、500次的標指、500次的踢擊。
到了下午的時候,李小龍會在自己的藏書室度過,他會閱讀一些哲學類的書籍,或者跟他的經紀人和朋友們通電話。到了晚上,李小龍會進行負重訓練,李小龍會每周進行三次的負重訓練。
李小龍即使不在訓練的時間,也常常會進行訓練動作。比如,李小龍會在看電視的時候,拿起啞鈴進行彎舉,李小龍還會在開車的時候,反覆捶打一個小型的拳靶。李小龍曾經跟朋友說:“當我穿褲子時,我是在做平衡性練習。”
李小龍的好友,空手道冠軍邁克·斯通,他在教授洛杉磯公羊隊的橄欖球運動員空手道的時候,了解到了一種電刺激肌肉訓練儀,之後邁克·斯通就把這個儀器介紹給了李小龍。
邁克·斯通說:“這是一種輕微的電擊療法,將貼片置於肌肉上時,能夠帶來持續刺激和振動,公牛隊使用電刺激來進行肌肉康復訓練,李小龍認為這會提高他的技術和機能。但是,李小龍使用的強度太大了,刺激強度共分十級,他總是會調到七到八級。”
在李小龍後期的訓練中,他一直在使用這種電刺激肌肉訓練儀。在《龍爭虎鬥》中扮演金牌打手的演員楊斯回憶說:“我到李小龍家,琳達說李小龍在樓上,我走到書房門口時,都不敢進去,因為李小龍頭上戴着個頭環,有很多電線。”
除了用電刺激訓練儀,李小龍在飲食方面也同樣與常人不太一樣。李小龍相信人蔘和蜂王漿的功效,而且他幾乎訂閱了當時所有的健身類雜誌。
李小龍經常會光顧那些健身食品商店,採購大量的維生素,除了喝高蛋白的飲料,李小龍甚至還會吃夾雜着生牛肉的漢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