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最怕這碗“祛濕湯”,常喝濕氣嘩嘩排!順手按2個“祛濕口”

2024年04月23日15:05:18 健康 1924

近期雨水增多,空氣濕度大,環境也會變得潮濕,濕邪比較容易侵入人體。

濕氣一重,人們身體就會有沉重感,還容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連大便也黏膩不爽,總之是周身都不爽利。

這樣一來,祛濕也成為了最近的養生重點。

想要祛濕,把體內濕氣排出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食用一些具有祛濕功效的食物,如下文重點推薦的“除濕水”。

濕氣最怕這“祛濕湯”,陳年濕氣嘩嘩排!

春季溫度及濕度變化大,健脾除濕去濁是這段時期的重點之一。

濕重者多見兩類,一是寒濕,寒邪與濕邪兼夾;二是濕熱,熱邪與濕邪兼夾。

1. 寒濕,這樣吃

寒濕患者表現為舌質淡,舌苔白;怕冷,吃涼食、受涼後,容易腹脹、拉肚子;胃口不好,口淡,不想喝水;容易疲倦,嚴重的可出現水腫,如手腳腫、眼泡腫。

這類人平素多喜歡吃涼食,如喝冰飲、吃雪糕等。可以在煲湯、炒菜時,適宜加入溫性的薑片、花椒、陳皮,能起到苦溫燥濕的作用。

推薦菜譜:太子參茯苓陳皮排骨湯

材料:豬排骨、太子參、茯苓、陳皮、生薑、食鹽適量。

做法:豬排骨斬段,焯水洗凈備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煲1.5小時,調味即可。

2. 熱濕,這樣吃

熱濕患者表現為口苦、口乾;舌苔厚、黃;睏倦乏力,老覺得睡不醒;咽部分泌物較多;大便不通暢、黏膩,精神煩躁。

這類人平素多喜歡吃煎炸、燒烤等食品。可用偏涼性的土茯苓薏仁等煲湯,濕熱並重甚或熱重於濕的,可用偏寒性的綿茵陳、蒲公英、雞骨草等。

推薦菜譜:薏仁白扁豆雞腳湯

食材:雞爪,薏米,白扁豆,姜、胡椒粉、料酒適量。

做法:將白扁豆和薏米提前泡發,雞爪用涼水浸泡去血水。鍋中加適量水,放入泡發好的白豆和薏米等材料,燉至雞爪熟爛,白豆和薏米變軟熟透,加入適量鹽、胡椒調味。

當然,如果實在分不清寒熱,可以選擇性味比較平和的祛濕藥材煲湯、煮粥,如芡實白茯苓扁豆淮山

推薦菜譜:四神粟子糖水

材料: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粟子肉,冰糖適量。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乾淨放入鍋里,倒入清水,用小火煮30分中,再加入冰糖,繼續用小火煮10分鐘即可。

想要濕氣不沾身,除了吃祛濕食物,還可多按揉身上自帶的“祛濕口”——

身體有2個“祛濕口”,一個化濕,一個排濕!

陰陵泉穴:健脾化濕

取穴:在膝蓋下方,沿着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處。

濕氣最怕這碗“祛濕湯”,常喝濕氣嘩嘩排!順手按2個“祛濕口” - 天天要聞

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陰陵泉脾經之合穴,而脾有運化水濕之功,在臨床上,陰陵泉有“健脾利濕第一穴”之稱,可用於各種水腫、黃疸、心胸痞滿小便不利之症。

日常可通過按揉、刮痧等操作,刺激陰陵泉穴,從而達到健脾祛濕的效果。

①按揉

每天堅持按揉10分鐘左右。同時,可配伍按揉足三里承山、豐隆3穴。

Tips:按揉以上穴位時,會有明顯的酸脹感,堅持按揉一段時間後酸脹感減輕,這是濕邪漸散的徵兆。

②刮痧

取刮痧板(或光滑、鈍圓的物件如湯勺、牛角梳炳等),在陰陵泉穴上塗上刮痧油(甘油、潤膚油等黏稠潤滑的液體即可)。然後,使刮痧板與皮膚成45度夾角,施行刮痧。

注意,力度由輕到重,以耐受為宜,刮至皮膚髮熱、發紅即可,建議隔天進行一次,刮2至3分鐘為宜。

可配伍刮血海、豐隆、承山3個穴位。

委中穴:暢通水道

取穴:膝後區,腘橫紋中點。

濕氣最怕這碗“祛濕湯”,常喝濕氣嘩嘩排!順手按2個“祛濕口” - 天天要聞

委,堆積也。中,指穴內氣血所在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濕熱水汽在此聚集。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而膀胱經作為人體最大的祛濕排污通道,委中穴是這個通道的排污口,如果此處不通暢,濕氣便排不出去,就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

具體操作:每周或隔周連續拍打腘窩處5~10分鐘,會出現青、紅、紫、黑等類似刮痧時候的出痧反應。

同時拍打腋窩的極泉穴和肘窩的曲池穴,能增強祛濕效果。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支氣管擴張能不能治癒,那治療目標又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支氣管擴張能不能治癒,那治療目標又是什麼?

在醫學的奇妙世界裡,有一種疾病如同取經路上的頑固妖怪——支氣管擴張。不少人天真地以為,把它“打敗”治好後就能高枕無憂,嘿,這想法可就大錯特錯啦!咱今天就結合《西遊記》來講講這支氣管擴張背後的門道。話說這支氣管擴張啊,就像是那盤絲洞的複雜迷宮,一旦被纏上,氣道病變與擴張就成了“既定事實”,是不可逆的。...
越吃癌細胞可能越瘋長,這5類食物趕緊少吃! - 天天要聞

越吃癌細胞可能越瘋長,這5類食物趕緊少吃!

我們每天攝入的食物,不僅為身體提供能量和營養,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健康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一些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質或不良成分,可能會刺激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增加患癌風險。以下這五類食物,建議大家趕緊少吃!1.
小暑時節防“暑濕”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防“暑濕”

7月7日將迎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中醫專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頭伏前後,氣溫持續升高、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大,體感悶熱難耐,養生防病應從“暑”和“濕”兩方面着眼,注重益氣生津、健脾祛濕。“中醫理論認為,暑多夾濕,‘暑濕’二邪夾雜,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 天天要聞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高溫之下,很多人會選擇冰鎮飲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講究“科學性”,一味貪涼可能會傷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後,前額突然一陣劇烈疼痛,持續好幾分鐘,胃也不舒服,連忙到醫院就醫。醫生表示,這種情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腦結冰”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 天天要聞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流言:吃魚卡刺時,可以使用民間流傳的“土方法”來解決,如喝醋、吞咽米飯、饅頭等。真相:魚刺的主要成分是鈣,可與醋中的醋酸發生反應,但想要用喝醋來軟化魚刺,效果甚微,因為醋在喉嚨中只是短暫停留,作用時間不長,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軟化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 天天要聞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俗話說“夏季無病三分虛”夏季,我們該如何養氣血?身體哪些部位“發紅”說明氣血充足?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你氣血充足!夏季,人體容易受到暑邪影響,出現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況,也是“血虛”的表現。如果身體這5處“發紅”,則說明你氣血充足、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時04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小暑。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的到來,標誌着季夏時節的開始。此時初伏將至,在一日勝過一日的炎風熱浪中,荷花怒放、流螢飛舞、蟬鳴陣陣,萬物用熱情禮讚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