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2024年03月23日17:45:28 健康 1323

李先生,45歲,他平時工作繁忙,但總喜歡在閑暇之餘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品味各種美味佳肴,尤其是各式各樣的海鮮;李先生自認為自己身體還算健康,但近三個月以來,他時常感到關節疼痛,尤其是腳趾部位,有時候甚至會痛得難以入睡。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他決定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血尿酸水平(721μmol/L)明顯偏高,這是痛風的主要指標。醫生告訴他需要減少高嘌呤的食物,比如海鮮、內臟、啤酒等,並同時服用降酸藥物。

按時服藥並注意飲食一個星期後,李先生的疼痛癥狀還是沒有緩解,他再次來到醫院查找原因,醫生仔細詢問李先生近期的飲食,他表示因為不能吃肉,就時常燉點肉湯喝,還會加一些菌菇類提鮮。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醫生由此才知道了李先生的尿酸為何居高不下,其實並不是只有肉類和海鮮等的嘌呤含量才高,蔬菜中也有高嘌呤的存在,菌菇就是其中一種;不僅如此,肉湯中的嘌呤含量也並不低。

得知這個消息後,李先生恍然大悟。他這才明白,原來自己在飲食上還存在如此大的誤區,他決定回家後更加註意飲食,配合服藥,希望尿酸能夠儘早降回正常範圍。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痛風,作為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給許多人的生活帶來了困擾。痛風的發生與嘌呤代謝異常密切相關[1],而後者主要來源於我們的日常飲食。提到高嘌呤食物,大家往往會想到肉類和海鮮,然而,你是否知道,餐桌上還有一些“嘌呤大戶”,它們的嘌呤含量甚至比肉類和海鮮還要高!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一、3類“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

❶各類濃肉湯

很多人喜歡喝肉湯,認為它營養豐富,能夠滋補身體,但大多數人可能沒想到,這美味的湯汁中還隱藏着大量的嘌呤。

食物在長時間的燉煮過程中,嘌呤會溶解在湯里,使得湯汁的嘌呤含量直線上升。尤其是一些老火靚湯,經過長時間的熬煮,嘌呤含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對於健康人群來說,適量飲用肉湯仍然可以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但對於痛風患者或尿酸偏高的人來說,則需要嚴格控制這類湯汁的攝入量,在治療期間最好避免食用。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❷菌菇類

菌菇類食品因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但是,菌菇類也是嘌呤的“富集地”。無論是香菇、金針菇還是鳳尾菇,它們的嘌呤含量都不低,尤其是一些晒乾的菌菇,嘌呤含量更是高出新鮮菌菇數倍。

以香菇為例,其新鮮狀態下的嘌呤含量測得為214mg/100g,而一旦經過乾燥處理,香菇中的嘌呤含量便會顯著攀升至405mg/100g。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肉類食品,諸如豬肉、牛羊肉以及雞肉等,其每100g的嘌呤含量大致在100至150mg的範圍內,這一數值明顯低於香菇嘌呤含量的一半。因此,對於嘌呤含量較高的患者而言,食用這類食物時需格外小心,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❸一些蔬菜

很多人可能認為蔬菜是健康食品,嘌呤含量應該很低。事實並非如此,有些蔬菜的嘌呤含量也高的可怕。比如蘆筍豌豆苗、紫菜等,它們的嘌呤含量都在500mg/100g左右,比大部分的海鮮和內髒的嘌呤含量還要高。

除此之外,十字花科蔬菜,如捲心菜、花菜、西蘭花等也不能多吃,它們會抑制尿酸的排出,進而誘發或加重患者的癥狀。而草酸類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莧菜等,含有大量的草酸,它在體內會與鈣質結合,形成草酸鈣結石,增加痛風石的發生幾率。在食用前可以通過焯水,以降低其中的草酸含量。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在現代生活中,高尿酸這一健康隱患逐漸凸顯,其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一旦演化為痛風,進而形成痛風石,致使關節畸形,將對個體健康造成極大損害,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甚至導致生活自理能力受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會導致尿酸的升高呢?

二、高尿酸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尿酸是人體內嘌呤物質代謝的終末產物,主要由肝臟合成,小部分由腎臟及小腸合成。當長期攝入高嘌呤食物、體內嘌呤代謝紊亂,或腎臟對尿酸的排泄功能下降時,便會導致血尿酸升高。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導致該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期攝入如紅肉、內臟、海鮮以及啤酒等食物,會顯著增加體內尿酸的產生。

高糖飲食也可能通過影響胰島素代謝和脂肪堆積,間接導致尿酸升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高、低嘌呤食物攝入要均衡,以維持正常的尿酸水平。

遺傳因素在尿酸代謝過程中同樣扮演了關鍵角色。

有些個體可能天生便存在尿酸代謝方面的障礙,這導致他們即便維持了相對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尿酸水平仍然容易升高。這可能與基因變異導致腎臟對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有關,對於這類人群,定期監測尿酸水平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尤為重要。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慢性疾病如腎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也可能導致尿酸升高。

腎臟疾病會影響尿酸的排泄,使得尿酸在體內積累;而長期的血壓和血糖異常則可能通過影響腎臟功能和代謝過程,間接導致尿酸代謝異常。

對於已經患有這些慢性疾病的人群來說,控制疾病進展並加強尿酸水平的監測是維護健康的重要一環。

某些藥物的使用也可能導致該疾病,例如,部分降壓藥、抗結核藥物等[2,3],都可能影響腎臟對尿酸的排泄或增加尿酸的產生。

患者在使用這些藥物時,最好遵醫囑定期監測尿酸水平,必要時可更換藥物,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該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長期缺乏身體鍛煉、過度透支體力、頻繁熬夜以及精神負擔過重等因素,均可能擾亂人體的正常代謝機能,特別是尿酸的生成與排泄過程。

特別是部分年輕人群,因自認為年輕力壯,身體健康,便放縱自己長期熬夜並配以夜宵和啤酒,這是最不可取的。該疾病可不是什麼“老年病”,各年齡階段的人群都應該對此引起重視。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尿酸高的危害不容忽視。它不僅可能導致痛風發作,引發關節疼痛、紅腫等癥狀,還可能損害腎臟功能,導致腎結石、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後果。

尿酸高還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可能增加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4]。

綜上所述,高尿酸的產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飲食、遺傳、疾病、藥物以及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對此病引起重視,尿酸持續升高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痛風,一旦發作起來,往往讓人痛不欲生。痛風的發生並非無跡可尋,它在發作之前,往往會出現一些癥狀,提醒我們需要提高警惕。那麼,痛風來臨前究竟有哪些前兆呢?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三、痛風發作的前兆有哪些?

癥狀一:關節紅腫,隱約有痛感

痛風的前兆之一便是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紅腫是由於尿酸鹽在關節處沉積,導致炎症反應,使得關節出現紅腫現象。

這種紅腫通常伴隨着局部的發熱感,觸摸時會有明顯的熱感。紅腫和發熱的關節可能伴隨着疼痛和腫脹感,可能起初並不明顯,只是偶爾的輕微疼痛或酸脹感。

但是在夜晚或休息時,關節的不適感可能會更加明顯,甚至影響到睡眠質量。

這種癥狀通常發生在腳趾、腳踝、膝關節等部位,使得患者難以進行正常的活動。由於紅腫和疼痛,關節的活動範圍也可能受到限制,比如在進行彎曲、伸展等動作時會感到困難或疼痛加劇。這些都是痛風即將發作的信號,需要我們密切關注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癥狀二:皮膚異常,出現結節

痛風患者還可能在皮膚上出現一些異常現象,比如出現結節。

這些結節通常是由於尿酸鹽在皮下組織沉積而形成的,它們可能出現在手指、腳趾、耳廓等部位。這些結節大小不一,有的可能只有米粒大小,而有的則可能像黃豆般大小。

這些結節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引發疼痛和其他不適癥狀。當觸摸這些結節時,患者可能會感到明顯的壓痛感,同時,結節周圍的皮膚也可能出現紅腫、發熱等癥狀。一旦發現皮膚上有類似的結節出現,就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痛風。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癥狀三:高血糖、高血壓

痛風患者往往伴隨着代謝紊亂,這其中就包括血壓和血糖的異常。

長期的高尿酸血症,會抑制胰島素的降血糖功能;同時,這種抑制狀態還會促使更多的尿酸鹽積聚,進而對胰島細胞造成損傷,進一步導致血糖水平的上升。

過高的尿酸水平還可能損害血管的正常收縮功能,使得血壓難以保持穩定,從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痛風患者出現高血糖和高血壓時,即使是疾病初期,也需要及時就醫,以控制病情的發展。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癥狀四:腎功能下降,尿液異常

痛風與腎臟功能密切相關,當尿酸水平持續升高時,尿酸鹽便容易在腎間質中逐漸凝結成結晶,這些結晶的堆積會逐漸引發間質性腎炎。

此時,患者可能出現尿液異常的情況,如尿液顏色變深、尿液量減少、尿液有泡沫等;患者還可能出現腰部酸痛、乏力等癥狀,這些都是腎功能下降的表現。

一旦發現以上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腎功能,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痛風及其相關的腎臟問題,不要任其發展,造成不可逆的腎臟損害。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總之,痛風並非無跡可尋,只要我們及時發現並處理這些前兆癥狀,就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也是預防痛風的重要措施。

李先生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關注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對身體的影響,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負擔。讓我們從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開始,注重食物的選擇和搭配,享受健康的人生!

參考文獻:

[1]李淑偉,朱永,盧雪玲. 高血壓、血糖及血脂代謝異常與痛風發作部位和發作次數的關係分析 [J]. 新醫學, 2024, 55 (02): 127-131.

[2]劉丹麗,李興德. 新型利尿劑對血尿酸水平的影響 [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21, 19 (02): 117-119.

[3]楊東,閆京京,侯瑞軍等. 吡嗪酰胺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危險因素分析 [J]. 中國現代醫生, 2022, 60 (19): 40-42+50.

[4]李然,王璐瑤,陸帶果等. 老年痛風頻發的影響因素 [J]. 中國老年學雜誌, 2024, 44 (04): 858-861.

#MCN首發激勵計劃#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 天天要聞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最近,全國多地高溫“爆表”,空調、風扇全力運轉都難以驅散周身暑氣。這時,一條“男子抱冬瓜睡覺降溫”的新聞迅速走紅網絡,不少人紛紛效仿,把冬瓜從廚房“請”上了床。那麼,抱冬瓜睡覺真能有效降溫嗎?從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養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5578 篇文章創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學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公司、萬方醫學網、上海市科普事業中心、“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共同發起,光明網、中國醫學傳播學教學聯盟、醫學傳播學創新實踐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遴選活動正式啟動。附:推薦表格第...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 天天要聞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魏文藝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了一則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在醫療界人士看來,這一喊停並不突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內某知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處了解到,早在國家衛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該主任醫師所在醫療機構所在地的...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 天天要聞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響力的公眾號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來源: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責編:雷斑努 虞有琪審核:張崇喜 們文傑往期回顧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遊指南面對暴雨,這些知識要牢記“馬路市場”退市 芒市山貨交易有了“新家”“700開頭” 15位電話號碼要來了!@芒市創業者,市婦聯2025年...
互聯網掀起“抱冬瓜”消暑熱潮?中醫專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適合這些人群 - 天天要聞

互聯網掀起“抱冬瓜”消暑熱潮?中醫專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適合這些人群

要問最近菜市場什麼最火,無疑是冬瓜了。不僅是夏天家家戶戶必吃的一道菜,冬瓜“本瓜”還有消暑功效。近日,不少網友購入整個冬瓜,清洗後交給孩子或自己抱着用來消暑。抱着冬瓜真的能降溫嗎?湖南省中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熊暑霖介紹,冬瓜含水量高達95%以上,當人體接觸冬瓜時,它能快速吸...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王大爺年輕的時候是一名資深銷售,年輕時候為了跑業務,不得不參加各種酒局,經常把自己灌得爛醉。一來二去這種“不得不”就變成了習慣,退休之後每天不喝兩口酒就感覺渾身不舒服,身邊人常常勸他戒酒,他反倒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 天天要聞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長期服用硝苯地平,確實能幫助維持血壓穩定,但這不是一勞永逸的事。高血壓是個慢性過程,藥物控制只是其中一環,很多人忽略了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用藥知識的重要性。吃藥不能光靠醫生開,自己也得明白點門道,尤其以下5個問題,搞不清楚,葯吃再久也可能白
中醫認為,天氣越熱,越要“以熱養生” - 天天要聞

中醫認為,天氣越熱,越要“以熱養生”

【來源:廣東省中醫藥局_養生保健】夏季人體陽氣浮越於外,此時,臟腑相對處在虛寒的環境中,脾胃運化功能也比其他季節要弱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吃冰棍、喝冷飲,就會導致脾胃不適,出現大便清稀、腹脹腹痛、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者會寒濕困體,引發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