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鐘提醒
可是我們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夥伴”
睡覺前不定一個“叫醒”的鬧鐘
可能都沒辦法安心入睡
圖源網絡
幾乎每個需要早起的日子,“鬧鐘”都能派上用場。時間一到,就通過一定的聲音或者震動,把小夥伴們從睡眠中“驚醒”。
但近日網絡上出現了“被急促鬧鐘嚇到嘔吐”、“總被鬧鐘驚醒,心臟受不了”等信息,這讓“起床困難戶”們紛紛擔憂不已……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
急促鬧鐘真的對身體有危害嗎?
如何使用鬧鐘能降低傷害?
如何讓起床更“容易”?
急促鬧鐘對身體的危害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軀體形成了一種應對短期刺激的反應機制。例如,出現鬧鐘“刺激”後,人體就會分泌腎上腺素和皮質醇,以打斷睡眠周期、喚醒身體。
生命時報曾發文稱,鬧鐘最擅長的就是將睡眠狀態突然打斷,如果每天都在急促的鬧鐘聲中醒來,會給身體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圖源網絡
1、呼吸變得急促
人體在受到急促鬧鐘的“驚嚇”後,呼吸會從每分鐘16次提高為24次,腦電波從每秒8次提高到30次。
2、心臟壓力倍增
血壓、心率會迅速上升,如果患有心血管方面的慢性疾病,長期反覆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心血管帶來壓力,增加誘發高血壓和心臟病併發症的風險。
聲音較大的刺激性鬧鈴易使人受到驚嚇,在一定程度上會誘發或加重心臟病、腦動脈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風險。
3、產生焦慮情緒總被鬧鐘吵醒在一定程度上會使人心煩氣躁,易產生抑鬱和焦慮情緒。久而久之,可能導致醒來後長時間無法從壓抑的狀態中逃離。
圖源網絡
4、身體更易疲倦
睡眠被急促鈴聲打斷,可能影響一整天的精神狀態,導致注意力下降、反應遲鈍、容易疲倦、頭痛等癥狀,從而影響工作效率。
5、睡眠質量下降
應激反應讓腎上腺素迅速分泌,心肌收縮能力增強,血管擴張以分配到更多的血液,在長期的刺激下,睡眠質量變差,甚至會引發失眠多夢等癥狀。
使用鬧鐘的小技巧
雖然每天被鬧鐘吵醒不利於身心健康,但現實是,不少人離開鬧鐘可能會無法按時醒來。
用鬧鐘時,怎麼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傷害呢?小科整理了一份使用鬧鐘的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圖源網絡
1、盡量選擇相對舒緩的音樂
聲音較大的刺激性鬧鈴易使人受到驚嚇,長期在刺激中驚醒,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內分泌系統易紊亂,導致月經不規律、容易出汗等癥狀。
建議小夥伴們將鬧鈴設置為節奏較慢、音律舒緩的音樂,而且聲音不能太大。
溫馨提示:手機或鬧鈴盡量不要放在枕頭旁或枕頭下面,建議放在距離枕頭1米的低矮傢具上。
2、避免同時訂多個鬧鐘
反覆被鬧鐘“驚醒”,人體會分泌一種名為“腺苷”的化合物。腺苷含量上升會使人感到愈加睏倦,反而更容易陷入“睡眠-覺醒”循環,難以完全清醒。
圖源網絡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也證實,設置多個鬧鐘,人反覆驚醒後再睡下,可能導致慢性疲勞。
建議在鬧鐘響過之後,等1分鐘,使人體及大腦皮層逐步清醒,拉開窗帘或打開燈,有助於喚醒身體。
如果鬧鐘響後實在想睡個回籠覺,建議最好將鬧鐘延後30~40分鐘。
3、根據狀態調整鬧鐘鈴聲
俄羅斯的研究者發現,選錯鈴聲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會破壞情緒,還會對健康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建議小夥伴們可以根據自己情緒狀況選擇“匹配的鈴聲”。
圖源網絡
對於心情抑鬱或近期悶悶不樂的人群來說,鬧鈴聲可以嘗試相對歡快的曲調;焦慮加劇的人群,建議使用平靜旋律的鬧鈴聲。
起床小妙招
對於起床困難戶來說,要按時起床真的太難了!小科整理了一份幫助大家按時起床的實用小妙招,小夥伴們一起來試試看~
1、選擇合適的鬧鐘音頻
科普中國曾發文表示,相較於傳統的鬧鈴聲,輕柔的音樂、清脆的鳥鳴、細微的流水聲等自然界聲音、個人喜歡的音樂更加適合作為鬧鐘音頻。
小夥伴們在選擇鬧鐘音頻時可以參考以下原則:它是否是前奏悠揚,後調逐漸激越,這樣的變化主要是通過聲音的慢慢增大,旋律的緩慢盤旋,逐步地喚醒身體。
圖源網絡
2、給窗帘留條縫
晚上睡覺前,可以試着給窗帘留一條縫隙。
天亮後陽光照射進來,光線會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器,並向大腦發送清醒信號,此時,血清素會加快身體代謝速度,逐漸喚醒身體。
3、燈光
在床頭放一盞定時檯燈,用柔和的光線間接喚醒人的視覺系統。當然,在不影響日常工作學習的前提下,最好的方式是睡到自然醒。
4、醒來後稍微緩一緩
醒來後玩會手機,看些感興趣或輕鬆愉悅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醒目醒神的效果。
圖源網絡
早上醒來後,建議小夥伴們可以慢慢坐起來伸展下身體,坐兩分鐘,讓被窩外的冷空氣刺激頭腦清醒,然後再起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