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2日訊(記者江夢晴 通訊員田娟)“謝謝你給予的巨大信任,讓我們盡最大努力挑戰髓內腫瘤的高難度區域。”4月1日,面對即將出院的馬先生,華中科大同濟醫院神經外科教授王煜表示很開心,“你也可以安心回家等着寶寶出生啦”。
32歲的馬先生家住在湖北省公安縣,身體上有什麼小問題都是扛一扛就算了。
“眼看我的孩子要出生,我就想着要把身體搞好,可以照顧老婆孩子。”馬先生說,以前背部偶爾有像抽筋一樣的緊繃感覺,但過一陣就好了,所以並沒有重視。
3月初,馬先生胸口像被布帶緊緊纏繞,喘不過氣來。他這才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在當地醫院做檢查,發現脊髓上長了一個腫瘤。醫生建議轉到同濟醫院治療。3月23日,馬先生住進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神經外科病房。

術前術後影像對比圖。
王煜介紹,馬先生得的髓內腫瘤,位於胸部2~8節段的脊髓中央,屬於髓內腫瘤中風險最高的一種。腫瘤大概長度在12厘米,壓迫了正常脊髓,所以他胸部會有束縛感。
神經外科脊髓手術操作精細、風險高。在1厘米見方的脊髓上分布着上傳下達、連接大腦和全身器官的諸多神經纖維,這些神經纖維損傷後幾乎無法再生。術中稍有不慎,便會給病人帶來永久性的感覺/運動功能喪失和終身殘疾。而脊髓內如此長節段的腫瘤很罕見,根據大小推斷腫瘤在體內已經生長了較長時間,周圍正常脊髓組織被腫瘤壓迫得薄且脆弱。同時馬先生還合併有先天性脊柱側彎,這些都給手術增加了難度。
“如此長節段的髓內腫瘤全切乾淨確實很難。”王煜團隊立即組織病情討論,他們希望能有一個兩全的辦法:兼顧馬先生重要神經功能保全的情況下,將腫瘤最大程度地切除。
“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抓住,我相信同濟的醫生。”馬先生向王煜教授團隊堅定地表達。

患者為神經外科王煜教授(右一)及團隊點贊。
3月25日,馬先生的手術如期進行。王煜教授團隊採用了神經電生理監測重要神經環路、X線和超聲精準定位。手術過程有驚無險,部分節段的腫瘤已經突破脊髓表面,甚至貫穿脊髓的腹側和背側,殘留脊髓組織菲薄,團隊綜合評估後,決定完成了髓內腫瘤的全切手術,並重建了脊髓的連續性。6個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3天,馬先生的雙下肢肌力恢復至4級,可以藉助工具行走,自主排便。病理結果顯示是室管膜瘤Ⅱ級,無需放化療,定期複查即可。
王煜提醒,位於脊髓中央的髓內腫瘤,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難以識別。對於有肢體麻木或無力的人群或病人,不能誤以為是腰椎或頸椎間盤突出,建議及時行脊髓MRI檢查,到正規醫院的神經外科就診。
【編輯:余麗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