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精神狀態
白天睡不醒
晚上睡不着
上班族白天搬磚碼字節奏緊!
只有最黑的夜
可以慰藉那被束縛的靈魂
寶爸媽每晚輔導孩子作業到崩潰的邊緣
深夜才有自己一點點放空的時間
終於熬到周末晚上
現代版一夜寥寂的笙歌即將上演:
一場舉杯言歡的聚會
一把不限時的遊戲
一部存儲很久的好劇
美美地想把失去的時間找補回來
反正周末的白天還可以補個“回籠覺”
周日最後的夜晚
忽然敲醒了晝夜顛倒的你
早早洗漱、平平躺在床上
為一周的“鏖戰”開始休養生息
可惜兩日的惡性“大補”
終讓周日的夜晚
成為煎熬地失眠夜
睜着“卡姿蘭”大眼睛到天凌晨
周一大早
頂着黑眼圈、以及困意
繼續開始疲累的一周
(一語中的!說的就是你)
不是說一天八小時?
我補夠了時長,怎麼還是很累?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明確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每天睡眠9個小時,高中生每天睡眠8個小時,成人每天睡眠7~8小時。
明確建議成人每日睡眠保持7至8個小時
但大家忽視了一點,睡眠是有晝夜節律的,人體為了適應大自然的明暗變化,形成睡眠節律。
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及溫度變化,為適應環境的周期性變化,生物體多數生理過程表現出為期約24 h的周期性波動,稱為晝夜節律。
晝夜節律由視交叉上核生物鐘驅動,許多生命活動與生理功能均受晝夜節律的調節,如中樞神經系統活動、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內分泌功能、代謝與免疫功能等。
簡單來說,就是人類為了更好的適應和生存晝夜節律,也形成了相應的生物鐘,白天活動、夜間睡眠,生物鐘穩定,會使各項生理功能達到最佳。
同時這種生物鐘具有內源性特點,受基因調控,也具有可調性。比如倒時差,身體和生物鐘出現時差,為了適應當地時間,身體會進行調節消除這種時差反應。
人體本身內分泌系統受晝夜節律調控的
如果出現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等,也就是生物鐘紊亂、晝夜節律紊亂。
長期晝夜節律紊亂,導致內分泌系統調控失調,長此以往,會加大患心腦血管疾病、抑鬱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損害認知功能、記憶力和免疫系統。
想要獲得高質量睡眠,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工作、學習、娛樂、休息都要按作息規律進行,注意起居有常。
如果出現睡眠不足及時設法彌補,出現睡眠問題及時就醫。要在專業指導下用科學的方法改善睡眠,服用藥物需遵醫囑。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世界睡眠日主題:“健康心理 良好睡眠”
中國睡眠日主題:“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
目的是提高人們對睡眠障礙的認識和降低對社會的負擔
今天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
腦科病院張卓副主任醫師
闢謠
“年輕人晚上不睡白天補覺,
補足睡眠時長就行?”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指導專家
張卓 副主任醫師
腦科病院
專業擅長:
認知功能障礙,各類型的痴呆,睡眠障礙,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症,焦慮、抑鬱,腦血管病、周圍神經病、神經免疫性疾病等常見病、多發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於疑難病的診治和急危重症病人的搶救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和地點:
航天城院區:周二全天、周四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