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2022年12月28日23:43:14 健康 1542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我還沒完全好,但感覺快好了。幸運的是我不算嚴重,除了高燒都是些呼吸道的癥狀。大體恢復之後,主要覺得體力好像有些下降了,爬樓梯或提重物比之前更容易升心率和岔氣。

昨天一位同事也說感染之後很容易心率加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類似的癥狀?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最近《自然·心血管研究》以封面研究的形式發表了一篇數據分析,通過洛杉磯地區30萬人的數據,討論了新冠疫苗接種後患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TS)的可能性

簡單說結論,打新冠疫苗後,診斷出POTS的概率確實有所提升,相對接種前風險升高了52%;但是這個數字仍遠低於新冠感染,感染後確診POTS相關疾病的風險是打疫苗後確診的5.35倍。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這篇論文是《自然·心血管研究》本周的封面研究

這裡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TS)這種疾病。POTS是一種自主神經系統的常見疾病,主要表現就是站起來之後10分鐘內,每分鐘心率增加至少30次,另外還有可能出現心悸、頭暈、全身無力、頭痛、噁心、暈厥前兆、腦霧、視力模糊等癥狀,癥狀持續時間要超過3個月

POTS的病因並不很明確,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據估計,在新冠大流行之前,美國患POTS的人數在50-300萬人之間,主要影響育齡婦女和青少年。

POTS是新冠病毒感染(PASC)急性後遺症之一,也有報告指出,POTS是新冠疫苗的不良事件之一。

那麼真實數據如何呢?

這項研究使用了284,592名接種疫苗的參與者數據,平均年齡52歲,其中57%為女性,主要為白人,10%是亞裔。他們接種的疫苗62%是輝瑞的BNT162b2,31%是Moderna的mRNA-1273,6.9%是強生的Ad26.COV2.S,<0.1%接種了其他疫苗,包括阿斯利康的ChAdOx1-S、NVX-CoV2373、科興疫苗等等。

數據主要做了兩個維度的分析,一是分析疫苗接種前後90天診斷為POTS的概率差異,二是分析了診斷為POTS和其他常見初級保健診斷(CPC)疾病的概率差異。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數據分析方法和主要結論數據

疫苗接種後,診斷概率最高的五種情況是心肌炎、自主神經功能障礙、POTS、肥大細胞活化綜合征和尿路感染(UIT)。接種疫苗前診斷為POTS的概率為0.18%,接種後為0.27%,風險升高了52%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接種後診斷為POTS的風險確實要比其他疾病略高,風險高約10%。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接種後不同疾病診斷概率

藍色為POTS相關疾病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不同性別表現基本一致,男性診斷為Ehlers-Danlos綜合征(EDS)概率較低

不要被數字嚇到,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感染新冠病毒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這部分的分析使用了12,460名有記錄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平均年齡47歲,50%為女性,主要為白人,6%是亞裔。隊列排除了感染前後90天接種過疫苗的參與者。

在新冠病毒感染前,診斷為POTS的概率為0.99%,感染後則為2.09%,風險升高約111%。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感染後被診斷為POTS的患者特徵基本與整體一致,僅年齡略偏高(平均60歲)。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感染新冠病毒後不同疾病的診斷概率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不同性別表現基本一致,男性心肌炎診斷率略高,但這可能是因為心肌炎本身確診數較少(男性3例女性2例)

把兩個隊列的數據進行對比,感染新冠病毒後確診POTS相關疾病的風險,是接種疫苗後確診的5.35倍。

其實看一下其他疾病的確診數據我們也可以發現,新冠感染後它們的風險是普遍高於打疫苗的。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新冠疫苗接種和新冠病毒感染前後疾病確診概率變化對比

到底什麼原因會導致POTS發作?此前有研究統計過已知的POTS觸發因素,可以看到,疫苗帶來的風險相對其他因素還是要低得多的。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根據右圖論文數據,感染帶來的POTS風險是接種疫苗的683%

右圖風險因素由高至低分別為病毒或細菌感染、手術、懷孕、接種疫苗、青春期、腦震蕩

這項研究當然也有不足。首先是POTS和POTS相關疾病的認識本身是比較欠缺的,可能存在一些診斷準確性的問題,而且POTS要求癥狀持續3個月以上,但本研究的評估時長僅有前後90天,這可能會導致疾病診斷率被高估。

而且,這項研究沒有考慮到主要流行毒株的變化問題,研究對象人群也不夠具有普遍性。

但這項研究仍舊很有意義地指出了POTS和POTS相關疾病在新冠疫苗接種和新冠病毒感染中的常見,提醒更多醫療保障和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61-022-00177-8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61-022-00177-8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61-022-00180-z

《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自然》子刊:科學家首次確認,新冠疫苗接種與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存在關聯,但風險增加水平遠低於新冠感染 - 天天要聞

本文作者丨代絲雨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湖南省氣象服務中心和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提示 - 天天要聞

湖南省氣象服務中心和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提示

高溫實況2025年6月30日開始,高溫發展,至7月3日省內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35℃,21個區縣突破37℃。據7月4日最高氣溫實況顯示,長沙、湘潭、益陽、衡陽、岳陽、婁底、常德、株洲、張家界、懷化中部、永州北部、郴州北部等地氣溫達37℃左右。預計,未來三天高溫繼續維持,省內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將升至36~39℃,7月8日後高...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2025年第3期) - 天天要聞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2025年第3期)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氣象局7月4日18時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預計,7月4日20時至5日20時,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中西部、華南中東部、東北地區東部和西南部及新疆等地高溫健康風險較高(黃色預警);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天津、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的...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裡” - 天天要聞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裡”

北京進入“蒸煮模式”網友:出門就像“被牛舔了一口”近日,北京進入“蒸煮模式”。據中國天氣網預報,7月4日至17日的14天中,北京有12天有降雨。7月12、13日,最高氣溫可達37℃。陰雨天氣頻繁,濕度大,有市民表示毛巾、衣物都有餿味了。網友評論稱“感覺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黏黏糊糊”“北京居民終於也體會到回南天的痛...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 天天要聞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記者從中央氣象台獲悉,中央氣象台7月4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華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部分地區局地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桑拿天”超長待機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一起來看中國氣象局專家怎麼說。記者:阮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