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anova T, Stief CG, Magistro G. Akute Prostatitis: Diese Diagnose wird weitgehend klinisch gestellt [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 MMW Fortschr Med. 2022 Sep;164(15):41-43. German. doi: 10.1007/s15006-022-1815-x. PMID: 36064922.
急性前列腺炎:這種診斷主要由臨床做出
一位 58 歲的患者表示他排尿出現問題5 天。他不得不經常上廁所,尿流異常微弱。他有一種感覺,他不能完全排空膀胱。患者進一步報告說,尿液現在也變得非常混濁。此外,他感到會陰區域劇烈疼痛,這在體力消耗和長時間坐着時尤其明顯。從昨天晚上開始,他發燒(39°C),感到虛弱和不適。患者一直很健康,不服藥。在直腸指檢(DRE)中還注意到前列腺腫脹和極度壓力疼痛。根據獲得的結果,您做出急性前列腺炎的疑似診斷。
基本信息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分類,前列腺炎分為4類(表1)。
表1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分類對前列腺炎的分類
類別 | 分類 |
---|---|
I | 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 |
II | 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 |
III |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 |
IIIA | 炎症型 |
IIIB | 非炎症型 |
IV | 無癥狀前列腺炎 |
前列腺炎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然而,只有約10%的前列腺炎樣癥狀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表現為明顯的會陰疼痛癥狀和排尿癥狀(排空障礙和儲存癥狀),可能伴有全身感染體征。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最常見的泌尿致病劑是大腸桿菌(E. coli)。
診斷
由於典型癥狀,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診斷可以主要通過臨床進行。確認性診斷步驟包括:
臨床檢查:應檢查腹部、腎軸和外生殖器。在 DRU 中,觸診具有極度壓迫性前列腺。在膿腫的情況下,可以觸及波動。由於菌血症的風險,應避免進行前列腺按摩。因此,DRE應謹慎進行。
尿分析:尿液試紙和尿沉渣提示尿路感染(亞硝酸鹽、白細胞尿、菌尿)。尿液培養應由無菌中段尿液產生。
實驗室化學分析:在全身感染體征中,C 反應蛋白 (CRP) 和白細胞計數(白細胞增多)等參數病理性升高。此外,在 60% 的病例中,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PSA) 病理升高。在治療過程中,它在具有適當反應的治療背景下再次脫落。在一般狀況不佳和/或發燒的情況下,也應進行血培養。
尿路造影:經腹超聲檢查用於排除或確認尿運輸障礙(排尿後殘餘尿;腎積水)。經直腸檢查不應作為標準進行。在不清楚的情況下,適合排除或確認膿腫形成,然後確定程度。
應鑒別診斷急腹症、急性陰囊、急性尿瀦留、胃腸道原因(乙狀結腸憩室病、炎症性腸病)和肌肉骨骼觸發因素。
只有大約10%的前列腺炎樣癥狀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療法
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嚴重病程的治療需要立即進行抗菌治療。這是通過靜脈(靜脈注射)給予廣譜青霉素、第 3 組頭孢菌素或氟喹諾酮類藥物來計算的。如果初始臨床反應不足,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能會升級。
隨着充分的臨床改善和微生物培養結果,抗生素治療可以根據測試轉為口服給葯。氟喹諾酮類藥物繼續被批准用於該適應證,由於其良好的藥理學特性,應用作首選藥物。治療時間為2-4周。如果輕度至中度癥狀可以門診治療,也推薦氟喹諾酮類藥物作為初始計算治療的首選藥物(洞穴:局部耐葯情況,過去6個月內氟喹諾酮類藥物攝入量)。收到微生物結果後,如有必要,可以對其進行調整以進行測試。治療持續時間也是2-4周。在 10% 的病例中,由於明顯的排尿癥狀,可檢測到排尿後殘留尿液增加,這使得尿液改道是必要的。恥骨上導尿管優於經尿道引流,因為這裡進展為慢性前列腺炎的風險較低。在存在前列腺膿腫的情況下,應將其從1厘米的大小中緩解。這可以通過穿刺、引流或經尿道干預(“揭開屋頂”)來完成。對於較小的發現,也可以採用保守的方法。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尿沉渣可確認尿路感染。在實驗室化學檢查中,CRP,白細胞計數和PSA值病理升高。經腹超聲證明膀胱中需要的聯合上間隙需要400ml(圖1)。如果發燒39.5°C並且一般狀況降低,則患者住院治療。插入恥骨上膀胱導管,並開始使用環丙沙星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在第2天,在接受尿培養(大腸桿菌)和良好的臨床反應後,環丙沙星可以根據測試切換到環丙沙星。在超聲控制中,膀胱可以排空至40毫升。因此,恥骨上導尿管也被移除。患者可在第 4 天出院,病情明顯改善,無發熱,並在門診繼續抗生素治療。

圖1在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背景下排尿癥狀中排尿後殘留尿液增加。
實踐結論
1.在急性會陰疼痛,排尿問題和發熱中,應將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視為疑似診斷。
2.極度壓伏的前列腺,尿液診斷以及在嚴重的情況下,實驗室化學檢查和收集血培養確保診斷。
3.氟喹諾酮類藥物超過2-4周是首選治療藥物(局部耐葯情況,過去6個月內氟喹諾酮類藥物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