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8000步後,這6種病不愛找!尤其是這樣走路的人

2022年11月14日23:05:16 健康 1161

2022年10月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行走8000多步,可以降低6種慢性病發生風險。

日行8000步後,這6種病不愛找!尤其是這樣走路的人 - 天天要聞

研究截圖

該研究中共納入6042名成年人,受試者平均接受了4年的身體活動監測,平均每天走7731步。其中,每日更多步數與以下6種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降低最為顯著相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降低12%;

肥胖症降低11%;

2型糖尿病降低31%;

高血壓降低8%;

胃食管反流病降低8%;

重度抑鬱症降低8%。

研究人員還觀察到,步頻快的人群,慢性病風險更低,雖然關聯的一致性不如步數明顯。①②

愛走路、走路快的人,更健康長壽

確實,堅持健走有預防疾病的效果。

北京老年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陳雪麗2021年在接受中國體育報採訪時指出,“健走可提高運動功能、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對老年人肥胖、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脂肪肝等病症有很好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也有助於降低老年痴呆症的患病風險。”

而上了年紀仍舊可以健步如飛的人,可以說距離長壽與健康更近一步。

北京老年醫院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研究室主任宋岳濤2015年接受北京晚報採訪時指出,健康成年人的步速大約為每秒鐘1.3-1.4米,老年人隨着身體狀況的下降,步速大約在每秒鐘0.8米。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於0.6米/秒,就可以說“走得慢”;如果老年人的步速超過了1米/秒,就算得上是走得快。

2021年發布的一項《湖南麻陽長壽鄉老年人長壽的體質學特徵研究》就發現,湖南麻陽長壽鄉各年齡組男女老年人步行速度均顯著大於1米/秒。

2016年刊發的《步速降低與老年人健康及相關狀況的關係》一文指出,步行需要在大腦運動中樞的指揮下,由多個器官和系統(骨骼肌肉、心肺系統等)的協調參與才能完成;而步速的快慢與機體肌肉的力量、平衡力、靈敏度、耐力等密切相關,因此,步速可以綜合反映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日行8000步後,這6種病不愛找!尤其是這樣走路的人 - 天天要聞

李蔚海/攝

關於健走的“七七八八”

01七個健走要點,走出健康

(1)姿勢:在自然行走基礎上,挺胸收腹、腰背挺直、頸肩放鬆、下頜微微內收、平視前方。為了減少膝蓋周圍的肌腱負擔,步幅不宜過大,以身高的45%至50%為佳。

(4)速度:在走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頻率,才能更好地提高心肺功能,達到健身減肥效果。一般來說,男士90-130步/分鐘,女士80-120步/分鐘。

(3)強度:理想的步頻以心率為170-年齡為宜。一般中老年人的適宜心率大致為每分鐘100次,40歲上下的中青年大致為每分鐘120至130次。達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

(4)場地:健走場地應選擇空氣良好、視野開闊、安全的場所,如操場和公園等。在塑膠道上運動,衝擊力會被塑膠吸收,藉此可以保護踝關節。應避免在車流量大的馬路及人行道上健走。

(5)熱身:健走前應適度拉伸,足部有些發熱時開始加快速度。想休息的時候也不要急剎車,停下來之前就應該放緩速度。如果突然停下休息,沒有慢步緩衝,也沒有拉伸和放鬆,不利於體內乳酸的排出,也不利於體內血液從四肢迴流到大腦及其他全身重要器官,易致頭暈眼花等腦缺血癥狀和其他運動損傷。

(6)裝備:選擇適合健走活動的運動鞋,要合腳、輕便(材質透氣和柔軟,走起來較輕盈),避震、防滑和穩定性要好;選擇易干或吸汗的衣物;隨身攜帶好必備藥物和飲用水等。

(7)時間:一般在早上7-9時或下午16-17時健走為宜。

北京老年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陳雪麗2021年在接受中國體育報採訪時提醒,老年人由於身體狀態與年輕人不同,健走時要注意速度不宜快。老年人常伴有多種基礎病,身體狀態也隨增齡變化。因此,老人健走時不要與他人攀比,選擇適合自己的步速,以走路時氣息微喘但不影響說話為宜,以免引起血壓升高、膝關節損傷

02八個健走方法,事半功倍

(1)邊走邊敲:改善腰圍

北京市科學健身專家講師團秘書長趙之心2011年在健康時報介紹,走路時捎帶手加些動作(比如敲帶脈),能很好地幫助減腰圍。

帶脈的位置環繞在腰間,就像是我們的腰帶。在腰兩側,有個帶脈穴(以肚臍為中心劃分一橫線,以腋下為起點劃一條豎線,兩條線的交點就是)。

如果你的肚子軟軟的,而且還有“救生圈”,走路時不妨兩隻手敲打左右兩側腰部,每天堅持半小時,保准腰圍飛速下降。

(2)屈步走:幫助控糖

趙之心在2011年第十一屆北京市糖尿病患者運動會活動中分享,有糖尿病的患者,多做屈步走可幫助降糖。

日行8000步後,這6種病不愛找!尤其是這樣走路的人 - 天天要聞

趙之心講解屈步走姿勢。牛宏超/攝

屈步走的要領就是先向前邁出一大步,然後前腿彎曲,做成弓箭步的樣子,讓大腿與地面平行,堅持一兩秒鐘,然後再往前走換另一條腿。

只要每天堅持這樣走上5~10分鐘,大腿肌肉一定會越來越優秀,發達的肌肉就是“天然的控糖葯”,它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3)十點十分走:改善伏案肩頸不適

長時間處於低頭狀態,肩頸部位的肌肉持續處於緊張狀態,很容易造成肌肉疲勞,從而出現酸脹疼痛的情況。

趙之心2016年在健康時報介紹,把兩隻胳膊看做鐘錶上的時針和分針,打開到鐘錶十點十分的位置上,這個動作就是“十點十分”了。就這個方法,每天堅持走200步。對於長期伏案工作和經常對着電腦的人幫助很大。

日行8000步後,這6種病不愛找!尤其是這樣走路的人 - 天天要聞

趙之心講解十點十分走。李蔚海/攝

(4)倒着走:改善腰部不適

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折磨着不少老人。河南省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醫師錢寶延2013年在健康時報刊文建議,如果老人癥狀比較輕,達不到入院治療的程度,可在家試着練習“倒着走”。

倒着走最好兩人結伴練習,一人向後退行,一人正面跟着走。但有頸椎病、血壓不穩等基礎性疾病及高齡、肢體不靈活的老人不適合練習倒行

(5)踮腳走:有益前列腺健康

天津體育學院社會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李慶雯2017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踮着腳走,完全用前腳掌走路。此方法對於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益處,因為可以鍛煉小腿後側肌肉,有利於暢通足三陰經。

(6)扭着走:改善便秘

扭着走,在走路的過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扭動。這種方式可促進排便,有效緩解便秘。

李慶雯教表示,對於腹部有“游泳圈”的人來說,扭動的時候可以消耗更多的能量,因為側方肌肉用得比較多。

(7)舉手走:鍛煉頸部肌肉

李慶雯教授介紹,雙手上舉,略向兩邊展開,這個健走動作可有效鍛煉頸部肌肉、緩解頸椎痛。

(8)高抬腿走:鍛煉腰肌

李慶雯教授介紹,每走一步,屈膝,大腿抬平,可鍛煉腰肌,塑造臀部線條。

本文綜合自:

①Master, H., Annis, J., Huang, S. et al. Association of step counts over time with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 in the All of Us Research Program. Nat Med (2022). http://doi.org/10.1038/s41591-022-02012-w

② 2022-10-23 中國循環雜誌《日行8200步以上,可防多種慢病!美國研究

③2021-05-12中國體育報《怎樣正確健走》

④ 2016-06-26北京晚報《走路快慢可以預測壽命長短?專家:想長壽別久坐》

⑤王軍力, 吳億中, 雷鳴枝,等. 湖南麻陽長壽鄉老年人長壽的體質學特徵研究[J]. 體育科技, 2021, 42(4):5.

⑥曾平, 韓怡文, 龐婧,等. 步速降低與老年人健康及相關狀況的關係[J]. 中華老年醫學雜誌, 2016, 35(7):5.

⑦胡祥炬, 鍾文玲, 陳鐵暉,等. 科學健走對中老年人群身體機能及基礎慢性病指標的干預效果[J]. 中華高血壓雜誌, 2021.

⑧2018-02-13健康時報《健步走也有規範動作》

⑨2011-07-28健康時報《步行鍛煉易犯的三個錯誤》

⑩ 2019-03-22 健康時報《健走三字訣:直、收、慢》

⑪2011-05-16健康時報《走路敲一敲,褲帶松一尺》

⑫2011-05-30健康時報《有糖尿病多做屈步走》

⑬2016-04-19健康時報《碎片時間多做微運動》

⑭2013-05-16健康時報《科學動起來》

⑮ 2017-07-25 健康時報《中國人走路最多!》

⑯2014-08-18健康時報《健步走是大眾健身第一項》

健康時報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這個動作堅持不到10秒,可能是健康出了問題!快來自測 - 天天要聞

這個動作堅持不到10秒,可能是健康出了問題!快來自測

閉上雙眼單腿站立你能站多久?如果你嘗試過單腿站立就會發現保持平衡並非易事與血壓、血脂、血糖等一樣,平衡力其實是衡量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甚至能反映長壽與否、大腦認知功能水平以及心腦血管系統的潛在問題。平衡力涉及本體感覺、大腦對外界的判斷,以及力量使用和自身調節,與衰老直接相關。此檢測不僅可用於評估衰老...
兒童感染新冠不必過度恐慌,主要對策:對症治療 - 天天要聞

兒童感染新冠不必過度恐慌,主要對策:對症治療

最近,出現一波新冠感染小高峰。2025年4月廣東省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報告發病數位居乙類傳染病首位。5月18日,專家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目前接診的感染新冠兒童以輕症為主,家長無須過度焦慮,一般都是對症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
初夏,江蘇徐州人養生的特點 - 天天要聞

初夏,江蘇徐州人養生的特點

初夏時節,江蘇徐州這座歷史名城迎來了一年中最舒適的養生黃金期。作為南北氣候過渡帶上的重要城市,徐州人在這段時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養生智慧,既融合了傳統中醫理念,又結合了現代健康科學,形成了"動靜相宜、食補為先"的養生風格。清晨五點半,雲龍湖畔
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 天天要聞

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緊急提醒三類人要注意

近期全國多地新冠陽性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5月16日#新冠感染又抬頭#的話題登社交媒體熱搜榜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不少網友還曬出了自己的抗原檢測結果新冠陽性率攀升南方高於北方5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2025年4月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可以清晰地看出當前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態勢。根據監測數據顯示,3月31日-5月...
生理期請病假被要求脫褲子證明?高校回應 - 天天要聞

生理期請病假被要求脫褲子證明?高校回應

5月15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一名女生在生理期不舒服時前往醫務室請病假,被要求脫褲子以證明其身體狀況。對於此事,該校發布情況通報稱學校醫務室值班人員工作開展符合相關流程,並指出網絡傳播的相關視頻經處理後存在失真等問題。5月16日,該校有關工作人員回應稱,相關診療規定並非近期才開始實施,...
【薦書】這次,終於可以徹底擺脫腹脹了——《終結腹脹》 - 天天要聞

【薦書】這次,終於可以徹底擺脫腹脹了——《終結腹脹》

作者:塔瑪拉·杜克·費曼美國知名註冊營養師,紐約大學臨床營養學碩士,專註於消化系統疾病的飲食管理,擁有13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目前在紐約胃腸病協會工作,同時還任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營養師實習項目的臨床導師。她是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下的麩質與胃腸疾病營養師分組的成員,並參與功能性胃腸疾病工作組的工作。此外,...
【科普營養】偶爾放縱傷腦傷身?Nature子刊:吃5天“垃圾”食品,肝臟囤脂,對大腦產生長期傷害!…這類人尤其要小心! - 天天要聞

【科普營養】偶爾放縱傷腦傷身?Nature子刊:吃5天“垃圾”食品,肝臟囤脂,對大腦產生長期傷害!…這類人尤其要小心!

文章來源:梅斯醫學 撰文木白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周五下班,甩掉工作的疲憊,躺平在沙發上,外賣點單“手起刀落”——奶茶加珍珠,炸雞配薯條,經典“快樂套餐”一鍵安排。追劇刷綜藝,吃得嘴油手油心不油,幸福感拉滿!畢竟,生活已經夠苦了,偶爾放縱一下,也不過是給自己充個電,哪能這麼容易“出事”呢?可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