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2022年11月02日18:07:40 健康 1865

人生在世,終有一死。不過,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死亡的判定標準和過程。怎樣才算是死亡呢?瀕臨死亡時,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死亡?人類有辦法戰勝死亡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認真思考應該如何科學地看待死亡吧。

本文一共四個部分,下面的思維導圖概括了本文的結構目錄。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第二部分: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心臟停止跳動、意識消失、身體逐漸變得僵硬——人死後,身體會發生各種變化。人是通過心臟、肺、大腦、肌肉等各種器官和組織的工作來維持生命活動的。那麼,從“生”變成“死”時,這些器官和組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第2部分將介紹身體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特有的現象和變化。

1. 器官功能停止

心臟與全身的器官密切相關,“負循環”導致心臟停止跳動

心臟停止跳動會直接導致死亡。那麼,如果是其他器官停止工作,會怎樣呢?

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導致肺的功能下降,甚至呼吸停止,血液就會缺氧,最終導致心肌無法繼續活動。

此外,就像第1部分介紹的那樣,如果腦幹功能喪失了,人就無法維持呼吸和心跳,心臟也將停止工作。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肺功能下降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腸功能下降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腦幹失去功能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肝臟功能下降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腎臟功能下降

2. 心臟驟停

心跳有時會驟停

據統計,日本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人高達20萬,居死因的第二位。其中,因心臟病猝死的人每年超過7萬。即使日常沒有任何自覺癥狀,心臟有時也會突然停止跳動,其代表性的原因是“心肌梗死”。

動脈堵塞導致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簡稱“心梗”)是一種由圍繞在心臟外側的冠狀動脈堵塞而引發的心臟病。冠狀動脈負責提供心肌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因此,冠狀動脈堵塞會阻礙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向下輸送,幾十分鐘後心肌就會壞死,最終導致心臟停止跳動。心梗發作時,胸部會有劇烈的疼痛感,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血管壁上會有凸起的斑塊(粥瘤),其破裂後會形成血栓,是冠狀動脈堵塞的原因之一。

心室顫動會讓意識突然喪失

除了心肌梗死之外,另一種心臟病——心室顫動(簡稱“室顫”)也會引發猝死。心室顫動是指心臟急促抽搐、無法正常跳動、無法向全身輸送血液的狀態。室顫發作幾秒後,人就會喪失意識,停止呼吸。

如果在10分鐘內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通過電擊消除抽搐,心臟就有可能恢復正常跳動,挽救生命。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3. 最後的腦信號

臨死時產生的“最後的腦信號”

心臟停止跳動後,腦活動卻仍然活躍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團隊於2013年發表的論文中竟有如此令人震驚的結論。研究宣稱,利用9隻小鼠進行的實驗結果表明,心跳停止跳動後,小鼠腦部出現了明顯的頻率為30~100赫茲的腦波(即每秒振動30~100次的腦電活動),並持續了30秒。這個腦波被稱為“伽馬波”,是與知覺和意識有關的腦波,通常在人注視什麼東西或專註於某件事情時可觀察到。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4. 腦細胞死亡

心臟停止跳動後,腦細胞開始死亡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心臟停止跳動、血流中斷後,腦部的神經細胞(神經元)將最先受到影響。神經元從血液中吸收並消耗大量的氧和營養物質(如葡萄糖)。儘管大腦的重量只佔體重的2%左右,但大腦消耗的氧和能量卻佔全身的20%。

鈣離子大量流入,神經元死亡

神經元會將吸收的氧和葡萄糖作為“原料”,在線粒體內生成能量之源“腺苷三磷酸”(ATP)。

神經元利用ATP來保持細胞內外的電平衡並維持正常的活動。

但是,當血流停止後,氧和葡萄糖的供應被中斷,神經元就無法繼續生成ATP。這樣一來,神經元就無法保持電平衡,會有大量的鈣離子從周圍湧入,並最終導致神經元死亡。

流向腦部的血液只要中斷10秒,腦功能就會下降並喪失意識。停止向神經元供應氧和葡萄糖後,神經元會在幾分鐘內死亡。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神經元

一旦中斷氧和營養物質的供應,神經元就會死亡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神經元放電圖


4. 死後僵硬

死亡幾小時後,全身的肌肉就會僵硬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肌肉組成

人死後,身體會發生各種變化。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死後僵硬”。

死後僵硬是指死亡後全身的肌肉變硬,其他人即使想活動死者的關節也不能動的狀態。

死後僵硬是從頭到腳逐漸形成的。首先,在死後2~3小時,下頜、頸部開始僵直,然後按照肩、胳膊、腿、手指、腳趾的順序逐漸擴展。在死後大約6~8小時,全身關節變硬,死後12~15小時僵硬程度發展到頂峰,身體最為僵硬。

僵硬的狀況會在死後持續大約24~36小時,之後便又按照出現的順序逐漸消除。死後僵硬的時間和程度會根據氣溫和死者的肌肉量有所不同。

人死後,身體為什麼會變得僵硬呢?

人死後,血液停止流動,氧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中斷,ATP就會消耗殆盡。而且,肌質網受損,無法回收肌原纖維內的鈣離子。結果,肌動蛋白絲和肌球蛋白絲的結合就不能解除,會一直保持收縮狀態,從而導致肌肉僵硬。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科學看待死亡(四)-走向死亡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接下來我們繼續分享第三部分,謝謝閱讀。

引自:科學世界2021年8月刊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婁底: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正式授牌 助力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 天天要聞

婁底: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正式授牌 助力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來源: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通訊員 張思弦)近日,婁底市城市醫療集團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授牌儀式在市中心醫院舉行。市衛健委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市中心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等9家醫療單位分管領導和相關醫技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市衛健委領導為婁底市城市醫療集團心電、影像(放射、超聲)、檢...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 天天要聞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為肝臟的問題,日子一下子變得特別難熬。你想啊,肝不好,精神萎靡,吃什麼都提不起勁兒,工作時總是心神不寧,手腳沒力氣。平時朋友聚會,也不敢喝一杯,生怕一不小心病情加重。身體折騰得夠嗆,心裡那股焦慮和無奈,真的說不出來。尤其是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 天天要聞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很多人生活中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明明按時吃藥、按時治療,焦慮的情緒卻還是揮之不去,整天心神不寧,影響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年紀大一些的人,身體和心理的各種小毛病接踵而來,原本想靠點葯和休息緩解,結果發現效果遠不如預期。很多人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你是否也曾疑惑過,為什麼有些人一吃東西就拉肚子?難道真的是所謂的“腸胃虛弱”?其實未必,這種情況背後可能隱藏着更嚴重的問題,尤其需要留意以下4種疾病。一、吃東西總拉肚子,真的是腸胃虛嗎? 很多人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剛吃完東西沒多久,肚子就開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 天天要聞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馬上就要入伏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那些長期和抑鬱情緒鬥爭的人,日常生活和治療往往都充滿了挑戰。你會發現,很多抑鬱的老人不僅是心理上的痛苦,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影響了。說到底,心裡不舒服,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連以前喜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 天天要聞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提起來二甲雙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傳統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可謂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首選藥物,尤其適用於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上不僅可以單用,還可以與其他口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聯合治療。二甲雙胍天天服用,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 天天要聞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有這樣的困擾: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這其實就是便秘在作祟。據統計,老年人便秘的發生率較高,約為15%-20%,而在長期卧床的老年人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