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即將到,就怕凍手腳。很多女性朋友一到冬季就怕冷,四肢冰涼,甚至長凍瘡。
我們臨床一般分兩種,一種是一捂就熱的,另一種是怎麼暖都不熱的。
1先說說捂會就能熱的。
a這類朋友呢?一般屬於體表陽虛,脈多輕取無力,舌色稍微淡。
即臟腑氣血還是比較足的,只是沒有大多餘的氣血溫陽體表,所以不能吃核桃,核桃是補腎的,補里的。這類朋友呢,可以吃點當歸四逆湯,或者黃芪桂枝五物湯。
嫌麻煩呢?可以喝點姜紅糖,但是要加點蔥,或者喝完要跑步小出點汗,必須把這個熱量輸送到體表去,否則會上火(這就是仲景的表證,這類風法很多,比如表濕,里濕;表瘀,里瘀;表陰虛,里陰虛)。
b還有一類,怕冷,還愛上火,奇怪不?這類患者屬於氣機郁滯,脈細但是很有力,舌紫。
即自己的熱量郁住了,郁在了什麼地方呢?口苦咽干目眩愛生氣的,一般在肝膽,屬於肝膽有鬱熱,用仲景的描述更準確,就是在胸腹腔。熱不在表,不在臟腑。
這類患者可以吃點小柴胡顆粒,不要以為它是治療感冒的,它治的老多了,只要是氣機郁滯,比如乳腺增生,咽炎,肝炎,尿路感冒,婦科肌瘤,甚至抑鬱,精神病(仲景親自描述過經氣受寒,入幕胡言亂語的醫案),屬於氣滯的,都能見效。
第2類就是我們常說的腎陽虛的,一晚上都捂不熱的,脈一定是沉細無力的。
這類人才需要吃核桃,但是很多人說為何吃了一麻袋還是怕冷?
這有技巧,中藥有君臣佐使,估計有些朋友聽過,食療也需要配伍,一個藥力量還是薄弱一些。就像一個人走夜裡,肯定有些怕,兩個人就不一樣了。三個人更好。逍遙丸里疏肝的有柴胡,發明人覺得力量不夠,再加個薄荷。至於為什麼在包裝上縮小了小柴胡顆粒的治病範圍?聰明人都知道為啥。
核桃溫陽也潤腸,常見的食療比如:和杏仁一起吃就通便,和板栗一起吃才溫陽。
還嫌補陽不夠可以和韭菜籽一起吃,那效果絕對不比鹿角膠差。
補藥要配陰,即需要加點補陰的藥物。再加點枸杞,麥冬一起吃,就不容易上火了,這是陰起收斂陽氣的結果。
吃了補藥多了消化不好,加點雞內金或者山楂,補益效果更好。
可見不是所有怕冷都需要補陽,有時需要疏肝理氣。核桃雖好,要謹慎,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吃的,很多小孩吃多了,會早熟。也有把自己吃成高血壓、痔瘡、月經崩漏的。特別是陰虛陽亢的高血壓的患者,還有就是腎陽不虛的朋友。曾經見過一例因為常年吃核桃的老叔,補陽太過而患了陽強,吃了半月黃柏才敢出門。
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的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