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即起,鍛煉身體,這是不少人的生活習慣。一些老年人睡眠時間短了,也願意早起鍛煉。可是,清晨可不是鍛煉身體的好時候,尤其對於老年人、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因為清晨、上午時段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時段。
就在前幾天,一位患者講述了她家人的“心源性猝死”。
患者的公公70多歲了,有高血壓病史,平時吃着降壓藥。老人喜歡晨練,每天都早起出去鍛煉。年紀越來越大,早上醒得更早了,5點多就起床鍛煉。
一周前,北京深秋季節,老人清晨外出鍛煉時感到咽喉部火辣辣的,憋悶感,回家休息後還是不好,也沒在意,沒上醫院,中午吃了點兒午飯就回卧室休息了,開着電視,挺大的聲音。
到下午3點多,老人還沒有出屋。家人覺得反常,進屋去看,老人已經歪倒在床上,口角流涎,沒了意識,沒有呼吸了。趕緊叫急救。醫生來了,檢查確定老人早已去世,判斷是“心源性猝死”。
老年男性、高血壓患者,正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不知道老人在降血壓的同時,有沒有注意降血膽固醇;也不知道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出現過這種活動時的咽喉部不適、憋悶感,因為這高度提示心絞痛發作。這種與體力活動相關的、從咽喉部到劍突下這些部位出現的不適,燒灼感、憋悶感,持續幾分鐘、10幾分鐘緩解,是很典型的心絞痛癥狀。出現了,是要及時就醫的。
清晨到上午,是心血管急症的高發時段。
一直以來的研究都證實,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腦卒中,在6:00~12:00發病率最高。柏林急救醫療隊對2萬多例猝死病例分析,發現一年四季,冬季猝死最高;1天24小時,6點到12點猝死發生最高,>65歲老人尤其明顯。天津急救中心分析1千多例猝死,也是同樣的發現。具體到冠心病猝死的研究,也是6點到12點發生率最高。因此,這個時段被稱為心血管病的“魔鬼時段”。
為什麼清晨上午時段心血管急症、心源性猝死發生率高?
- 從醫學的原理解釋,主要是清晨交感神經系統興奮。
交感神經興奮會增加許多對心血管有影響的物質,像兒茶酚胺、皮質激素等,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的工作量,有病的心臟就會缺血缺氧;交感神經興奮會影響心電的活動,可以誘發心律失常;兒茶酚胺會促使冠狀動脈收縮;再就是清晨血小板活性高,凝血物質多,血液容易凝聚形成血栓。
- 天氣寒冷,可以刺激血管強烈收縮。
晝夜溫差大,清晨氣溫低,尤其深秋初春、冬季這些寒冷季節,北方地區室內外溫差大,室外寒冷刺激會引起血管強烈收縮。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冠脈收縮(痙攣),心肌缺血,後果就有可能導致血管里的斑塊破裂。即使在天氣暖和的南方廣州,心源性猝死也是在12月份到2月份的發生率高。這位老人發生猝死的那天,清晨室外溫度只有6~7℃,寒冷刺激可能就是發病誘因。
- 清晨大氣污染重,空氣中有害物質多會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
環境大氣污染,空氣中PM2.5、粗顆粒、臭氧、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物質增加,會增加心血管病的死亡風險,也和冠心病、高血壓的死亡風險增加有關,是影響我國傷殘調整壽命年(因早死、病殘損失的健康壽命)的第三位危險因素。污染的情況是北方重於南方、冬季重於夏季。北方寒冷季節,清晨氣壓低,污染物不容易消散,是污染相對嚴重的時段。
- 心血管病人也是糖尿病高發人群,清晨空腹鍛煉容易引起低血糖也對心腦血管不利。
所以,清晨,並不是鍛煉身體的好時間,尤其天氣寒冷的季節,對心血管病患者尤為不利。
有人該問了,什麼時候鍛煉身體比較好?
研究冠心病人不同時間段步行鍛煉對有關炎性指標的影響發現,步行鍛煉可以改善炎性指標,但是晚間鍛煉明顯比上午鍛煉效果要好。還有人對冠心病放了支架的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康復鍛煉後患者的心率有關指標都有改善,而下午鍛煉比上午鍛煉改善明顯。對於沒有冠心病的人,研究發現也是下午或晚間鍛煉預防效果更好。
因此,晚間是運動鍛煉比較好的時段,以晚餐後1小時左右比較適宜。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