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動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間變化的不穩定狀態,不僅包括短期血糖波動,即日間血糖波動和日內血糖波動,還包括長期血糖波動,即糖化血紅蛋白變異性大。血糖波動對於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危害很大,甚至比持續高血糖的危害還大。因此,糖友維持血糖穩定對糖尿病併發症的預防意義重大。
哪些原因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
影響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胰島β細胞功能、飲食、藥物、運動等。糖尿病患者自身β細胞功能減退,導致血糖調節能力不足是導致血糖波動的主要原因。患者攝入高升糖指數食物及食物攝入量過多也會導致餐後血糖升高,使血糖波動幅度增加。應用降糖藥物會增加患者低血糖的風險,增加血糖波動。另外,運動不規律、情緒應激、睡眠障礙、酗酒、感染等也會增加血糖波動。
血糖波動的危害
血糖波動對於糖尿病併發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續高血糖更為嚴重。血糖波動會通過激活氧化應激通路,損傷內皮細胞功能,加劇慢性炎癥狀態等造成血管損傷,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病風險。研究表明,血糖波動是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
如何減少血糖波動,維持血糖穩定
1、 控制飲食
餐後高血糖是導致血糖波動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友要控制好飲食。在保證足夠能量攝入的情況下,糖友用餐時可盡量選擇一些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例如,主食可選擇粗細搭配的,水果選擇用黃瓜、番茄等代替。需要注意的是,糖友過度控制飲食會引發低血糖,因此糖友控制飲食要在滿足自身能量需求的情況下進行。
2、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建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鐘(如每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時有點費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仍可進行交談)的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包括健步走、太極拳、騎車、乒乓球、羽毛球等。如無禁忌證,每周最好進行2~3次抗阻運動(兩次鍛煉間隔≥48小時),鍛煉肌肉力量和耐力。鍛煉部位應包括上肢、下肢、軀幹等主要肌肉群,訓練強度宜中等。即使1次進行短時間的體育運動(如10分鐘),累計30分鐘/天,也是有益的。不過,糖友的運動處方不能依據指南生搬硬抄。還需要根據自身的年齡、病情、喜好及身體承受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3、及時調整藥物用量
低血糖是降糖藥物尤其是胰島素治療中常見的不良反應。飲食不規律、妊娠、酗酒等也都有可能導致低血糖的發生。因此,糖友要根據自身情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地調整藥物的用量。
4、進行血糖監測
血糖監測不能只測空腹血糖,還應包括對餐後2小時血糖的監測,必要的時候還要測睡前和凌晨三點的血糖。具體什麼時候測,測多少次,根據醫生的建議,以及根據血糖波動情況和飲食、運動及用藥情況而定。
其實,血糖管理的目標不僅僅是降低高血糖還包括預防低血糖,減輕血糖波動,將糖控制在一個較窄的範圍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血糖平穩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