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別大意

2022年07月02日17:48:14 健康 1820

作為三大糧食之一,玉米是餐桌上比較常見的一種食材,其營養價值高,深受大眾的歡迎。

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別大意 - 天天要聞

玉米屬於五穀雜糧類,除了營養豐富之外,還能改善人體消化系統循環,且含糖量低,老少皆宜。玉米中含有的維生素成分有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還能改善寶寶腸胃和補充維生素,促進大腦發育健康成長。

隨着人們對玉米的喜愛,現代科技也培育出多種玉米品種,如香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嫩玉米,甚至是黑色玉米,品種繁多,對人體的好處多多。

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別大意 - 天天要聞

01

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1、減肥:吃玉米可以消除肥胖人的飢餓感,但食後含熱量很低,也是減肥的代用品之一。

2、降血壓,降血脂:玉米中豐富的鈣元素可以起到降血壓的功效,促進細胞分裂,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其沉積於血管壁上。所以吃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別大意 - 天天要聞

3、增強記憶力,抗衰老:吃玉米可以起抗衰老的功效,延緩皺紋產生,還能使皮膚細嫩光滑,對抗眼睛老化。

4、明目:經常用眼的人可以多吃一些黃色的玉米,可以緩解黃斑變性,視力下降。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憑藉著其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吸收進入眼球內的有害光線。

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別大意 - 天天要聞

5、吃玉米還可以緩解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腫及尿路感染等癥狀。促進腸胃蠕動,還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別大意 - 天天要聞

02

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玉米,別大意

糖尿病患者】

玉米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有可能會對患者的血糖造成影響,使患者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建議吃玉米。

而且玉米中還有一定量的熱量,會影響到血糖,尤其是特別品種的玉米含有較高的糖分,吃玉米對於糖尿病的血糖維持是沒有幫助的,甚至可能會造成患者血糖明顯波動,所以建議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者不要吃玉米。

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別大意 - 天天要聞

【消化功能不好的人】

玉米中含有的粗纖維較多,不容易消化,胃腸不好的人應該少吃玉米。尤其對於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來說,盡量不要吃,否則會加重消化功能異常。

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別大意 - 天天要聞

【抵抗力不好的人】

玉米屬於粗糧的一種,抵抗力不好的人群最好少吃玉米,免疫力低下者,食用玉米之後可能會阻礙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和補充,所以也不建議抵抗力不好的人吃玉米。

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別大意 - 天天要聞

【老年人】

之所以不建議老年人吃玉米,是因為這一特殊群體的腸胃不大好,如果吃玉米可能會對胃造成負擔,過多的玉米還會導致消化不良、便秘等癥狀,所以不建議老年人吃玉米。

常吃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提醒:這4類人建議少吃,別大意 - 天天要聞

03

溫馨提示

玉米+田螺可能會引起中毒,這兩種食物屬於相剋。

玉米+牡蠣牡蠣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人體所缺的鋅,而玉米中含有一種特殊的酶,會阻礙鋅的吸收,所以兩者一起食用會降低營養價值。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裡” - 天天要聞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裡”

北京進入“蒸煮模式”網友:出門就像“被牛舔了一口”近日,北京進入“蒸煮模式”。據中國天氣網預報,7月4日至17日的14天中,北京有12天有降雨。7月12、13日,最高氣溫可達37℃。陰雨天氣頻繁,濕度大,有市民表示毛巾、衣物都有餿味了。網友評論稱“感覺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黏黏糊糊”“北京居民終於也體會到回南天的痛...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 天天要聞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記者從中央氣象台獲悉,中央氣象台7月4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華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部分地區局地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桑拿天”超長待機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一起來看中國氣象局專家怎麼說。記者:阮帥...
告誡冠心病患者:年過60,寧願吃點肥肉,也別亂吃這4物 - 天天要聞

告誡冠心病患者:年過60,寧願吃點肥肉,也別亂吃這4物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