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養肝,這6個傷肝行為要避開,以免損傷肝臟健康,需了解

2022年07月02日11:20:33 健康 1211

肝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解毒、代謝器官,肝臟功能一旦受損,將會非常不利於延年益壽

而且肝臟非常特別的一點是,大多數肝臟疾病在早期都是沒有明顯疼痛信號的,因此很容易錯過疾病治療時機,這給身體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將會非常大。

所以在平時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對肝臟保養提高重視,尤其是一定要及時避開以下六個易損傷肝臟健康的不良生活習慣

想要養肝,這6個傷肝行為要避開,以免損傷肝臟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聞

1、經常喝酒

提到生活中常見的傷肝惡習,經常喝酒可謂是首當其衝。經常喝酒是誘發各類肝臟病變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這主要是因為在酒精的分解代謝過程中,乙醇會先轉化為乙醛,隨後由乙醛轉化為乙酸

而乙醛毒性較強,是很容易對肝臟細胞直接產生毒害作用的。所以想要遠離肝臟疾病,就一定要積極遠離酒精

想要養肝,這6個傷肝行為要避開,以免損傷肝臟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聞

2、飲食過度油膩

在很多人心目中都認為高油食物含有的營養物質更多,因此經常食用高油食物將會更有利於身體保養,這種想法其實非常不科學的。

因為高油食物非常難消化,長期過量食用很可能會對腸胃健康以及肝臟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尤其是當多餘的脂肪堆積在肝臟內無法及時分解代謝時,就會引發非常令人感到困擾的脂肪肝問題。

想要養肝,這6個傷肝行為要避開,以免損傷肝臟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聞

3、食用霉變食物

食物一旦發霉便不能再繼續食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健康意識較為匱乏的人都會選擇在切除霉變部位後繼續食用剩餘部分,這種錯誤做法一定要及時改正

因為當食物出現發霉問題時,無論是否被霉斑全部覆蓋,其內部都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

如果繼續食用的話,是很容易因黃曲霉毒素攝入過多而誘發肝癌的。因此面對發霉食物,一定要及時捨棄

想要養肝,這6個傷肝行為要避開,以免損傷肝臟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聞

4、熬夜

對於工作較為繁忙的上班族朋友而言,可能經常會為了追趕工作進度而選擇長時間熬夜加班

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利於肝臟養護的,因為肝臟在夜間需要及時進入休息狀態,而長時間熬夜則會大幅加重人體代謝負擔,導致肝臟過度疲勞。長此以往,就很容易誘發肝臟疾病

想要養肝,這6個傷肝行為要避開,以免損傷肝臟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聞

5、經常生氣

根據數據統計可以得知,經常生氣的人患肝臟疾病的幾率會比普通人高出很多。

這主要是因為經常生氣會嚴重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肝氣鬱結、肝血不足。時間長了,各類肝臟病變的發病幾率都會出現明顯上升。

想要養肝,這6個傷肝行為要避開,以免損傷肝臟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聞

6、胡亂用藥

當身體出現不適時,很多人都會為了節省時間而根據個人經驗隨意用藥,有的人甚至會為了加快治療速度而選擇過量用藥

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經常胡亂用藥或過量用藥的話,將會大幅加重肝臟的解毒、代謝負擔,這對於肝病預防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在平時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嚴格遵循謹慎用藥原則。

想要養肝,這6個傷肝行為要避開,以免損傷肝臟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聞

以上是生活中常見的傷肝惡習介紹。如果存在此類不良行為的話,一定要注意及時改正。否則時間長了,是很可能誘發肝臟病變的,此外,對於肝臟的例行檢查,大家一定要提高重視,尤其是當身體已經出現常見的肝病信號時,如胃口不佳、尿液發黃、頻繁流鼻血牙齦出血等。此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裡” - 天天要聞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裡”

北京進入“蒸煮模式”網友:出門就像“被牛舔了一口”近日,北京進入“蒸煮模式”。據中國天氣網預報,7月4日至17日的14天中,北京有12天有降雨。7月12、13日,最高氣溫可達37℃。陰雨天氣頻繁,濕度大,有市民表示毛巾、衣物都有餿味了。網友評論稱“感覺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黏黏糊糊”“北京居民終於也體會到回南天的痛...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 天天要聞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記者從中央氣象台獲悉,中央氣象台7月4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華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部分地區局地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桑拿天”超長待機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一起來看中國氣象局專家怎麼說。記者:阮帥...
告誡冠心病患者:年過60,寧願吃點肥肉,也別亂吃這4物 - 天天要聞

告誡冠心病患者:年過60,寧願吃點肥肉,也別亂吃這4物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