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2022年06月09日16:43:33 健康 1832

唐先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他的日常飲食一直嚴格遵照醫囑,但某天突然出現午餐後、晚餐後血糖差別很大,妻子告訴他是因為飲食順序不同,但唐先生認為這影響不大呀。

那麼飲食順序真的會影響血糖嗎?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飲食是怎麼影響血糖的?

日本糖尿病專家梶山靜夫與美國著名學者Alpana P.Shukla等人都曾對糖尿病患者進行了以飲食順序為內容的飲食干預研究,研究結果均表明食物的攝入順序能夠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那麼究竟是先吃蔬菜還是先吃主食呢?實驗研究發現,蔬菜由於富含膳食纖維,將蔬菜的攝入順序放在第一位,能夠使胰島素分泌量更少,餐後血糖更低。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而且山西醫科大學的一項研究表示,糖尿病患者不同進食順序的血糖會有明顯變化。

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在餐後一小時後,採用“主食與菜一起吃”這一飲食順序,患者進餐後 1h 血糖為 8.72±0.64,採用“先吃菜後吃主食”這一飲食順序患者餐後 1h 血糖為 7.23±0.54。

這說明“先吃菜 後吃主食”患者進餐後 1h 血糖低於“混合進食”的血糖值。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由此得知,用餐中食物攝入順序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確有明顯意義,以往,人們大多不關注這一點,用餐時憑藉喜好或是隨性來選擇食物攝入的順序。

而先吃米飯,輔以炒菜一起吃又是大多數人的飲食習慣,在長久的影響下,很多糖友發現自己明明沒有吃不該吃的東西,卻仍然出現了血糖變化很大的情況。

所以現在開始關注日常飲食,改變以往的飲食習慣,將菜、肉放在前面吃,最後食用主食,有助於維持血糖穩定。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眾所周知,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能夠促進消化,很多人也習慣在餐後食用水果。

但水果吃得不對也可能會對糖尿病病人造成危害,將含糖高的水果作為正式的餐食,不僅容易引起血糖升高,還會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使得免疫功能下降。

而且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水果中所含有的大量果糖,其熱量遠超蔬菜,因此對於糖尿病和肥胖的病人,應該嚴格控制水果的攝入量。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那麼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食物是升糖的呢?

哪些食物會導致升糖呢?

生活中有許多的食物都有着降低血糖的作用,如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花椰菜,富含纖維和抗氧化劑的南瓜。

正確選擇食物並進行適量攝入,的確可以控制甚至降低血糖。這裡用玉米來舉例。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玉米分為糯玉米和甜玉米,大部分人總會下意識地認為甜玉米相對於糯玉米來說,一定是導致血糖升高的原因,但實際上卻恰恰相反。

糯玉米中的澱粉含量遠高於甜玉米,澱粉會在人體內轉化為葡萄糖,因而糯玉米的血糖反應是高於甜玉米的。

那麼如果將玉米當做正餐的一種,又如何確定它的順序呢?事實上,玉米屬於主食的一種,因此如果將玉米放入正餐中,要在最後食用。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此外糯米製品、稀粥一類的食物也是導致血糖升高的罪魁禍首,這主要是因為此類食物中所富含的澱粉會產生糊化反應,裂解成為葡萄糖被人體迅速吸收。很多老年人由於牙口原因,偏愛軟爛的食物,但煮得軟爛的食物由於吸收快,會加快人體的吸收速度,進而導致升糖速度加快。

而且食物的烹飪方式也會導致升糖。油膩的食物同樣應該遠離,它會增加血液中的脂肪酸,引發血脂異常等問題,對糖友們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選擇合適的食物烹飪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當然食物的選擇與烹飪只是影響血糖的其中一個原因,其他方面也要注意。

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糖、血脂,並可增加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對糖尿病是十分有益的。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運動怎麼改善血糖?

美國運動醫學會最新專家共識表明,運動與糖尿病健康獲益具有相關性。其指出“體重減輕≥5%是代謝指標有益影響的必要條件”。

可以保持規律的有氧運動,如慢跑、騎行、跳舞等。高強度有氧運動在持續7天後,能夠抑制肝臟葡萄糖生成,從而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另外高強度的抗阻運動,如一些器械運動,可以改善血糖,降低胰島素水平。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相比較而言,飯後運動比飯前運動更能降低血糖,所以在運動時,要少量、多次、規律,也要盡量減少久坐時間。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講,每周需進行至少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是75-15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或是二者結合。抗阻運動每周至少兩天。同時高強度間歇運動可有效降低餐後高血糖。

綜上,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通過以上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血糖。那麼是否代表着降糖藥物可以丟棄了呢?

降糖藥物能不能不吃了?

通過飲食和運動來改善血糖了,是不是就可以擺脫降糖藥物了?

這個問題不可一概而論,對那些病情重、血糖控制不佳,需採取聯合用藥的患者來講降糖藥物必不可少,如需調整治療,則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停葯。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服用藥物時,一定要注意甄別以下幾類藥物,這些都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1.左甲狀腺素鈉片、碘塞羅寧鈉等甲狀腺激素類藥物。這類藥物會導致人體增加對葡萄糖的吸收,進而提高血糖。

2.利尿劑,用於治療心衰,同樣會抑制胰島素釋放進而提高血糖。

3.潑尼松氫化可的松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這類藥物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頻發性哮喘等病,它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使血糖升高。

4.氯氮平奧氮平等抗精神病葯,會引起葡萄糖調節功能異常,提高血糖。

改變吃飯順序就能控糖?飯、菜、肉哪個先吃很重要 - 天天要聞

正確用藥後,仍然不能完全掉以輕心,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自我監測是十分重要的。

並且儀器的使用同樣是影響血糖監測準確度的因素之一。在使用血糖儀前,要對其進行校準和清潔。這是由於平日的儲存中,灰塵會污染到血糖儀,不校準則會出現誤差。

接下來進行采血,在這一步之前,需要將手清潔乾淨,下垂幾十秒來讓血液倒流到手指,在每次采血時要記得更換一次性針頭並進行消毒。

最後記得要將試紙條保存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使用後必須密封。

總結:

目前糖尿病可以通過飲食、運動、服藥、定期自我監測來維持其穩定,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部分患者可達到臨床緩解。

先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再吃肉類,最後吃主食,這一飲食順序有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體重指數,可以更好的穩定病情。

參考資料:

[1]不同飲食順序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響研究·山西醫科大學.2019-06-20

[2]營養水果·中華美食網.2015-12-24

[3]引起血糖失控的七大元兇·醫學界.2022-03-19

[4]糖尿飲食記住四個字,血糖想升都難·醫學界.2022-01-02

[5]當心!這14類葯易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醫學界.2022-03-02

[6]血糖自測這樣才準確!·醫脈通.2016-08-20

[7]運動是良醫!美國「糖尿病患者運動專家共識」全文發布!·醫脈通.2022-02-22

註: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 天天要聞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來源:市場資訊(轉自:拇指葯略)更靈活的支付限額管理作者:西北哽從昨天開始,國家醫保局要推出支持創新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裡傳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開會的時候,醫藥板塊都沒什麼動靜。說實話,這些年創新葯支持鼓勵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決過一些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 天天要聞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現代人一體檢就查出各種結節。有人焦慮不已,害怕結節長大或癌變;有人則執着尋找原因,“為什麼我會長結節”。到底什麼樣的結節會癌變?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集齊”各種結節?結節真的會被“氣”出來嗎?資料圖 孫良攝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 天天要聞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來源:掌上春城一種全球公認的強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歡現在的天氣——又濕又熱,正是出來作惡的好時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黃曲霉素,全名黃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鉀、三聚氰胺的數倍。1毫克黃曲霉毒素就可能導致癌症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進入6月,溫度持續升高,開空調成為不少人解暑納涼的首選。然而近日,一則“男子吹空調3天致肺‘白’化”的新聞衝上熱搜。患者因持續發熱、咳嗽未重視,最終確診為軍團菌肺炎,險些喪命。這種由空調、熱水器滋生的“隱形殺手”究竟從何而來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 天天要聞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地時間6月18日至22日,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ITC)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上,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沈潔教授團隊共6項與甲狀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關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大會摘要,其中2項被大會遴選為口頭報告,4項以壁報形式展示,展現了團隊在...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 天天要聞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顯示,痛風與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存在顯著關聯,且往往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和住院負擔。痛風在國人中發病率不低,且湖南、廣西柳州最高。痛風“地圖”: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該研究基於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萬30~79歲成年人數據,測量...
一文總結自身免疫性腦炎常見類型 - 天天要聞

一文總結自身免疫性腦炎常見類型

腦炎是指腦實質炎性反應所致的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腦炎的經典病理改變以灰質的神經元受累為主,嗜神經病毒和致病性抗神經抗體對神經元的損傷具有一定選擇性,但白質髓鞘、腦膜與血管也可受累。根據病因可將腦炎分為感染性腦炎與自身免疫性腦炎兩大類。感染性腦炎相關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其中各種嗜神經病毒是感染性腦炎最主...
EHA速遞:初診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維持治療的全球首項BTK抑製劑vs來那度胺對比研究 - 天天要聞

EHA速遞:初診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維持治療的全球首項BTK抑製劑vs來那度胺對比研究

宣武醫院孫婉玲團隊聯手北京協和醫院張炎團隊在EHA2025大會發布初診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維持治療的全球首項BTK抑製劑vs 來那度胺對比研究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液科孫婉玲教授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血液科張炎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REDEFINING MAINTENANCE STRATEGIES IN NEWLY DIAGNOSED PRI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