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錯誤絕不能再犯!中美對抗越激烈,中國就更需咬死這一點

2025年03月29日19:22:03 軍事 1789

現如今,中美之間的對抗越來越白熱化,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場大國博弈上。

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和打壓一天比一天狠,中國要想在這場硬仗里站穩腳跟,絕對不能重蹈俄羅斯當年跟美國掰手腕時的覆轍。

俄羅斯的錯誤絕不能再犯!中美對抗越激烈,中國就更需咬死這一點 - 天天要聞

一、俄羅斯在跟美國博弈時栽的跟頭

俄羅斯跟美國鬥了幾十年,從蘇聯時期到今天,摔了不少跤,有些錯誤看着就讓人捏把汗。俄羅斯最大的毛病就是老愛誤判美國的意圖,以為自己退一步就能換來和平,結果呢?美國壓根不吃這套,人家信的是“誰弱誰挨打”。

比如古巴導彈危機那會兒,1962年,蘇聯赫魯曉夫為了不跟美國玩核大戰,把部署在古巴的導彈撤了,心想這總能緩和關係了吧。可美國呢?根本沒領情,反而覺得蘇聯軟了,後面在冷戰里變着法兒地壓蘇聯。蘇聯退讓了,美國沒放鬆,反而更囂張,這教訓多深刻啊。

再往前看,冷戰後期,蘇聯解體前,戈爾巴喬夫也是一門心思想跟美國搞好關係,推行什麼“新思維”,結果美國照樣不買賬,趁機推北約東擴,把蘇聯的戰略空間擠得喘不過氣。俄羅斯老想着妥協能換和平,可美國從來不按這劇本走,妥協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

俄羅斯的錯誤絕不能再犯!中美對抗越激烈,中國就更需咬死這一點 - 天天要聞

俄羅斯還有個大問題,就是沒守住自己的戰略空間。啥叫戰略空間?就是國家周邊那塊能給自己當緩衝的地盤。冷戰後,北約東擴成了俄羅斯的心病。

1990年代,北約開始往東歐滲透,波蘭、捷克、匈牙利這些國家陸續加入,俄羅斯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後院”被美國蠶食。可那時候俄羅斯反應太軟,頂多抗議幾句,沒啥硬招,結果北約直接把勢力範圍推到了俄羅斯家門口。

到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都進了北約,離俄羅斯本土就幾百公里。烏克蘭危機後,北約還想拉烏克蘭入伙,這下俄羅斯徹底坐不住了。

2014年俄羅斯硬着頭皮把克里米亞拿回來,可這時候戰略空間已經丟得差不多了,北約的軍事基地、導彈防禦系統離俄羅斯邊境近得讓人發慌。早幹嘛去了?早點硬起來,也不至於被擠成這樣。

俄羅斯的錯誤絕不能再犯!中美對抗越激烈,中國就更需咬死這一點 - 天天要聞

俄羅斯啥都靠賣油賣氣,能源出口佔了它外匯收入的60%以上。這種單一的經濟結構,平時看着挺賺錢,可一旦碰上制裁,立馬就歇菜。

2022年俄烏衝突升級後,制裁更狠了,俄羅斯被踢出SWIFT國際支付系統,能源出口直接腰斬,經濟硬生生被打回20年前。靠單一產業吃飯,命脈攥在別人手裡,這種教訓中國得記住了。

俄羅斯的錯誤絕不能再犯!中美對抗越激烈,中國就更需咬死這一點 - 天天要聞

二、中國在中美對抗里得咬死的原則

中美對抗眼下這麼激烈,中國得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不能稀里糊塗跟着美國的節奏走。以下幾點,咱得咬死了不鬆口。

中國最硬的底線就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啥叫核心利益?台灣、南海、香港,這些地方的事兒,誰也別想插手。美國老愛在這上面挑事兒,比如派軍艦去南海晃悠,搞什麼“航行自由”,還老拿台灣問題說事兒,給“台獨”撐腰。中國得硬氣起來,半步不退。

看看2020年,美國軍艦一年跑了10多次南海,中國直接派海軍盯着,外交上也喊話喊得響亮,告訴美國別亂來。台灣那邊,美國賣武器、派官員訪台,中國這邊立馬軍演,東部戰區直接把“台獨”嚇得不敢吱聲。這種硬態度必須堅持下去,退一步,美國就敢蹬鼻子上臉。

俄羅斯的錯誤絕不能再犯!中美對抗越激烈,中國就更需咬死這一點 - 天天要聞

俄羅斯經濟被制裁搞得那麼慘,咱不能把雞蛋全放一個籃子里,經濟得搞多元化,特別是關鍵技術、核心產業,得自己攥在手裡。

過去這些年,中國靠出口加工賺了不少錢,可美國一搞貿易戰,關稅一加,立馬就有點慌。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美國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稅,中國出口企業壓力山大。

這幾年中國也在變,芯片、5G、新能源這些領域都在發力。華為被美國制裁後,自己搞鴻蒙系統、麒麟芯片,雖然起步難,但方向對了。

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量全球第一,比亞迪、寧德時代這些企業硬是把美國甩在後面。經濟多元化,自主創新,這條路得走到底。

俄羅斯的錯誤絕不能再犯!中美對抗越激烈,中國就更需咬死這一點 - 天天要聞

中國這些年軍費沒少花,2022年國防預算1900多億美元,航母、殲-20、東風導彈這些傢伙什兒都上來了。2017年,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2022年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亮相,這說明啥?中國不光會造,還造得快、造得好。

美國在亞太搞印太戰略,拉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圍堵中國,中國得有反制手段。東風-41這種洲際導彈,射程1.2萬公里,直接能打到美國本土,這就是底氣。軍隊現代化不能停,安全這根弦得繃緊了。

俄羅斯的錯誤絕不能再犯!中美對抗越激烈,中國就更需咬死這一點 - 天天要聞

三、中國在中美對抗里的招兒

原則有了,具體咋干?

跟美國打交道,妥協沒用,俄羅斯的教訓太明顯了。美國圍堵中國,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再到軍事挑釁,步步緊逼。中國得硬碰硬,不能指望美國會手軟。

美國曾制裁華為,中國沒低頭,反而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2021年研發經費超過3萬億人民幣,佔GDP的2.5%,這勁頭得保持下去。

鬥爭不是瞎斗,得有章法。貿易戰里,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稅,美國中部農民叫苦連天,這就叫打七寸。鬥爭得讓對方疼,美國才會掂量掂量。

俄羅斯的錯誤絕不能再犯!中美對抗越激烈,中國就更需咬死這一點 - 天天要聞

美國老想孤立中國,中國得反着來,多交朋友。俄羅斯、非洲國家、東南亞這些地方,都是咱的潛力股。2022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達到1.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0%,這說明啥?中國朋友圈不小,美國想封住咱沒那麼容易。

再看看中俄關係,2022年兩國貿易額1900億美元,同比增長30%,能源、糧食這些硬通貨互相補台,氣得美國乾瞪眼。跟發展中國家抱團取暖,美國的霸權就沒那麼好使了。

光有錢有槍還不行,軟實力也得硬。中國這些年文化輸出有點起色,《流浪地球》這種電影國外也愛看,孔子學院全球開了500多家。可跟美國比,差距還大。2021年美國電影全球票房200多億美元,中國才70多億,這說明啥?咱的故事還沒講夠。

教育、科技也得走出去。2022年中國留學生全球50多萬,外國來華留學生才20萬,這比例得調調。多搞點文化交流、科技合作,把中國的影響力刷上去。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艦艇“新青年”挺進深藍 年輕官兵“硬核”青春逐夢海天 - 天天要聞

艦艇“新青年”挺進深藍 年輕官兵“硬核”青春逐夢海天

054B型導彈護衛艦是我國自主研製建造的新一代護衛艦,因型號代碼中的54數字,被官兵們譽為艦艇序列中的“新青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剛剛入列不久的054B型護衛艦欽州艦再次奔赴南海某海域開展實戰化訓練,青年官兵們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為提升作戰
美媒曾公開全球最差的7航母:遼寧艦上榜,福建艦和山東艦呢? - 天天要聞

美媒曾公開全球最差的7航母:遼寧艦上榜,福建艦和山東艦呢?

前言美國《商業內幕》發布了一份引發軒然大波的榜單,全球最差現役航母排行,而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赫然在列,甚至被美媒冠以“榜首”之名。美媒還冠冕堂皇的展示出一些它們所謂的證據,可遼寧艦的作戰能力有那麼差嗎?而且中國現在可是擁有了三艘航母,福建艦
美國軍援烏克蘭3.1億美元!用於支持F-16戰鬥機 - 天天要聞

美國軍援烏克蘭3.1億美元!用於支持F-16戰鬥機

在美國和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後,特朗普似乎開啟了軍援的步伐。最新消息,美國還批准了向烏克蘭提供3.1億美元的援助。路透社援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的話證實了這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此項軍援將專門用於烏克蘭的F-16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