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01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提及,我失去江山,要怪這兩個人!
大家可能會質疑,這句話究竟從何而來,是否為後人杜撰?
其實不然,在蔣介石的晚年日記之中,他曾多次提到過這二人的名字,甚至不顧個人形象,痛罵這二人耽誤了他的大事。
這兩個人究竟是誰?又做了何種對不起蔣介石的事呢?
第一位,便是被蔣介石稱為“陰毒小人”的李宗仁。
李宗仁是國民黨桂系的首領,同時也是一位熱血的愛國鬥士,大家所熟知抗日期間正面戰場上最大的勝仗-台兒庄戰役正是在他的領導下才獲得了勝利。
而蔣介石和李宗仁的第一次相見,是在廣東。
1926年7月,在孫中山老先生的領導下,北伐戰爭浩浩蕩蕩展開,而向來景仰孫中山的李宗仁也不遠萬里趕赴廣東,前來增援。
在這裡,他受到了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的接見。
這次面見給李宗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後來的回憶之中,他曾經點評蔣介石的面相就好似一隻笑面虎,皮笑肉不笑,看似十分平淡,但內心裡卻暗藏兇狠,似乎隨時要把對方一口吃掉一般。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量革命群眾和共產黨員死在了牢獄之中。
可為蔣介石前後奔波的李宗仁卻未因此受到重用。
“四一二”事變之後,蔣介石轉頭又和馮玉祥勾結在了一起,將李宗仁棄之不顧。
因為此事,李宗仁與蔣介石產生了間隙。
由於蔣介石始終對李宗仁抱有疑心,不堪其辱的李宗仁不久後便前往武漢,組織了一支浩大的隊伍,伺機反蔣。
而此刻的蔣介石,正在徐州面對着一場大戰。
按道理來說,既是兄弟又同屬國民序列,李宗仁應該率領大軍起兵救蔣才對。
可令人詫異的是,李宗仁手底下的這支隊伍卻作壁上觀,甚至在李宗仁的遊說下,就連汪精衛等人也孤立起了蔣介石。
走投無路的蔣介石只好於同年8月21日宣布下野。
這是蔣介石的首次下野,他把這一切都怪罪在了李宗仁身上,這也後來二人之間明爭暗奪埋下了伏筆。
眾所周知,蔣介石在下野之後,他找到了孔祥熙與宋美齡,通過親眷關係拉攏勢力,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找到了自己最大的靠山---美國。
在他們的助力之下,1928年1月,蔣介石重新回到了政治中心,牢牢的抓住了軍權,上位之後,他對李宗仁進行了清算,不止一次的派出了特務進行暗殺,只不過這都被機警的李宗仁一一化解了。
既然暗殺不成,蔣介石就乾脆派出了大軍,試圖將由李宗仁統領的桂軍一網打盡。
1929年2月21日。蔣介石公開發表討伐李宗仁的公告,想以革命名義斬殺其於馬下。
隨即,第一次蔣桂戰爭正式打響。
此次戰爭,蔣介石做好了精密籌劃,私底下便早已和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等人達成一致,孤立起了李宗仁。
最終,蔣桂戰爭以李宗仁的失敗而告終,而在國讎家恨面前,李宗仁不得已放下了個人恩怨,選擇和蔣介石一致對外。
蔣介石也本想繼續下手,可尷尬的是,當下李宗仁在軍隊之中威望極大,如果蔣介石繼續使事態惡化,沒有處理好李宗仁,那麼他歷盡千辛萬苦得來的地位恐怕又要付諸東流。
所以,無奈之下,他同樣只能放下了個人的情感,將一些名實其副的虛職交給了李宗仁,藉此希望架空對方,慢慢淡化其在部隊中的聲望。
02
蔣介石晚年曾在日記中寫下對李宗仁的不滿,認為他壞了自己的霸業。
可富有血性的李宗仁卻無法接受眼下這番待遇,畢竟曾經的他可是與蔣介石平起平坐之人,論起資歷,威望,李宗仁都絲毫不弱於對方,為何又要被其當作棋子?
所以自那之後,李宗仁總是有意無意的和蔣介石對着干,尤其是當蔣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共政策時。
李宗仁幾乎是毫不猶豫的站出來支持了和共產黨一致抗日,甚至聯合陳濟棠組成了抗日救國第一軍團,要求北上抗日。
不僅如此,當1948年進行總統換選之時,李宗仁更是主動參與了副總統競選。
已經就任總統的蔣介石擔心,如果總統和副總統都出身於行伍之列,那麼民眾那麼極會容易引起民眾的反感。
除去這點之外,蔣介石更擔心,如果一旦李宗仁登上大位,那麼將會對他的位置形成巨大威脅。
於是乎,他便主動找到了李宗仁,勸說他放棄競選。
可是李宗仁卻並未聽從他的意見,不僅如此,憑藉自己的聲望,李宗仁當仁不讓的當選了副總統。
得知結果那天,只見他滿面紅光,面帶笑容的與眾人握手,而當他來到蔣介石面前時,他也並未擺起臉色。
反倒是蔣介石面對他舉起的雙手,直接面露不悅,轉頭離去。
後來,李宗仁嘗試過與蔣介石和解,十分尊敬的詢問蔣介石舉行典禮時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可是,蔣介石卻拿着此事戲弄起李宗仁。
蔣介石稱典禮之時,應穿軍裝。
可等真到了典禮那天,李宗仁卻猛然發現蔣介石穿着一襲長袍就登上了大台。
而這也使得兩人之間的矛盾再一步再一度激化。
不僅如此,李宗仁當選副總統令蔣介石心生不安,因為他知道,無論能力還是部隊聲望,李宗仁都要遠遠高於自己,所以同年他便再次安排了國防部少將沈醉對其進行暗殺。
只不過還未等他動手,解放戰爭便已經打響。
從大局考慮,蔣介石最終放棄了刺殺李宗仁的想法。
更值得可笑的是,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在萬人的聲討聲中再次無奈下野,而接替他的正是李宗仁。
所以蔣介石對於李宗仁的怨氣才會那麼大,在他的心中,李宗仁的從中作梗成為了影響其野心的巨大因素。
後來,兩人的結局也存在天差地別,蔣介石敗走台灣之後,他曾想過捲土重來,只可惜,此時的國民黨已經宛若秋後的螞蚱,再也不可能掀起風浪,東山再起也不過是一句空談。
而李宗仁在嘗試與我軍和談無果之後,出走美國,最終於1965年7月回到中國大陸,並受到了毛主席與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這也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聽到這消息的蔣介石勃然大怒,斥責對方是個不折不扣的惡毒小人。
如果說蔣介石憎恨李宗仁是因為擔心自己的位置被搶走,那麼他所憎恨的第二個人就未免顯得小家子氣了。
此人名叫馬歇爾,是個美國人。
其實早在抗日戰爭還未結束時,蔣介石便將視線投入到了與共產黨的戰鬥之中,那時國民黨擁兵400多萬,而共產黨卻僅僅只有100多萬。
再加上蔣介石背靠大山,美國會源源不斷的向其送來先進的美式裝備,與共產黨的小米加步槍對比,二者簡直是天差地別。
所以,在這種時局之下,蔣介石認為消滅共產黨,完成一統,就是板上釘釘之事。
可美國政府得知這個消息後,卻提出了反對,他們深知,蔣介石野心十分龐大,如果讓他一家獨大,恐怕美國前期所付出的財富與精力就要付諸東流了,於是便派出了時任五星上將的馬歇爾前來調解國共雙方的矛盾。
03
蔣介石的日記中,記載兩人是他丟天下的兇手,其中便有馬歇爾。
最初,蔣介石並沒有對馬歇爾產生任何質疑,因為他認為,只要馬歇爾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便會認識到雙方之間的差距,進而支持自己的大業。
那麼,馬歇爾做了什麼,讓蔣介石如此評價他呢?
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隨着馬歇爾對共產黨的調查研究,他竟然認為以蔣介石之力,根本無法輕鬆取勝。
更令蔣介石頭大的是,馬歇爾竟然根據中國時局提出了兩黨治國的理論。
這可把蔣介石給氣壞了,他知道在美國這種多黨制國家,各種民主黨派共生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他認為,如今自己手握大權,實行獨裁更符合自身利益。
如今馬歇爾這麼做,無疑於是阻攔了蔣介石的政治野心。
可由於當時的蔣介石還在接收着美國的扶持,再加上自己羽翼未滿,他最終還是隱忍了下來,沒有撕破臉皮。
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繼續試圖通過扶持蔣介石的方式在土地建立起傀儡政權。
為了實現計劃,美當局還提出了兩條方針,一為“扶蔣反共”,二為“避免內戰”。
乍一看,這兩條信息存在一定的衝突,既是要“反共”,又為何不能夠對共產黨趕盡殺絕呢?
其實這其中便蘊含了美國進行制衡的道理,只要不存在一家獨大,美國便隨時都可涉足中國內政。
可蔣介石做夢都想實現他獨裁般的統治。
所以,如果令他聽從馬歇爾的意見,那是斷斷不可能的。
最終蔣介石還是忍不住了,他不顧國家人民安全與美國的阻擾,率先在東北地區燃起戰火。
1945年10月,蔣介石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搶佔東北地區。
而在解放戰爭初期,其實,戰爭形勢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般輕鬆,由於蔣介石手握大量的美式王牌軍,在正面戰場上,我軍一開始吃了不小的虧。
從1945年的12月,一直到1946年初,杜聿明的部隊不斷率軍北伐,大批的國土面積落入了國民黨手中,形勢岌岌可危。
而就在這時,馬歇爾站了出來,按照美國指示,幫助國共兩党進行從中調和。
蔣介石雖然極不情願,可礙於情面,他還是不得已派出了張群與其進行商談。
1946年1月,張群、周恩來、馬歇爾三人關於內戰問題提出了《關於停止國內衝突的命令和聲明》。
這番決定,使蔣介石手下的東北國民黨只能停止殺戮的腳步。
此時馬歇爾以為中國國內形勢已然平和,便大意的離開了。
可他剛前腳剛一走,蔣介石後腳就再次命令杜聿明發起進攻。
這可把馬歇爾給氣壞了,得到消息後,他馬不停蹄的又從美國飛了回來,勃然大怒的找到了蔣介石。
考慮現在自己畢竟還接受着美國的軍事援助,蔣介石只好又賣給馬歇爾一個面子,再次休戰15天。
但對於這個結果,馬歇爾並不滿意,他一度要求蔣介石將停戰的時間提了提高到四個月,不僅如此,他還勸說蔣介石撤出東北,把東北地區讓給共產黨。
可蔣介石怎麼可能答應?這觸碰到了蔣介石的底線,他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將自己這半年來的努力拱手相讓。
再加上戰場上瞬息萬間,蔣介石也深知遲則生變這個道理,更別提是四個月了,他明白,如果自己不再乘勝追擊,恐怕早晚要吃虧。
於是,他拒絕了馬歇爾的請求,直接撕毀了“雙十協定”,不僅在東北地區重燃了戰火,在華北平原,槍炮聲也是不絕於耳。
而這也導致了馬歇爾對於蔣介石的失望。
1946年8月,馬歇爾宣布調處失敗返回國內。
最具有戲劇性的一幕來了,回國後的馬歇爾竟然升職成為了彼時的美國國務卿,睚眥必報的馬歇爾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展開了對蔣介石以及國民黨的報復。
1947年1月8日,憤怒的馬歇爾返回了美國,並發表了聲明。
在新聞媒體面前,他公開批評蔣介石是個極度自負的男人,根本無法戰勝共產黨。
因為他的說法,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美國對於蔣介石的看法,最終導致了美國宣布暫停對其進行軍事援助。
所以,在蔣介石晚年的時候,他才會認為是馬歇爾此人影響到了他的軍事布局和發動戰爭時機的把握。
其實,跳出蔣介石的個人想法來看,無論是李宗仁還是馬歇爾,他們二人都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蔣介石的政治計劃。
所以,蔣介石認為他們是“陰險小人。”不過是反映其的心胸狹隘與自私自負的表現罷了。
那麼對於此事,大家又有什麼看法呢?